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时间轴

火烧 2024-05-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梳理1956年苏共二十大与中共八大关键事件,涵盖赫鲁晓夫秘密报告、毛泽东辞职建议及刘少奇邓小平领导格局,展现中苏关系与中共内部权力变迁。

  1956年2月14日至26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赫鲁晓夫在24日作出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和否定。由此,苏联开启了去斯大林化和去民主化。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在大会上,毛主席致了《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

  “八大”之后,刘少奇、邓小平实际上开始主持中央一线工作。当时中央的基本领导格局为:政治局会议主要由刘少奇主持,书记处会议主要由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则由周恩来主持。

  而在“八大”召开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向中共中央提出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国家主席职务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中央高层会议上,大家进行了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对毛主席提出辞去国家主席的要求,“大家认为可行”;对毛主席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要求,“也认为将来适当时机可行,只是暂时还不可行” 。

  1957年4月30日,第十二次最高国务会议在北京召开。毛主席在会上再次提出不准备担任下一届国家主席的问题,并委托与会人员在各自的范围内透露这个消息。参加会议的陈叔通和黄炎培连夜给刘少奇和周恩来信,在信中真挚而恳切地提出:从我们国家的现实着想,最高领导人还是不动为好。

  5月5日,毛主席在仔细阅读陈、黄的来信后,提笔在信中作了多处批注,并在信末写了一段很长的批语,除赞同信中修改宪法的建议外,又再次申明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的理由。

  当天,毛主席就将写了批语的陈、黄来信转给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等人阅看,并指示:“请少奇同志召集一次有100人左右参加的政治局会议,展开讨论一次,取得同意。”

  遵照毛主席的意见,1957年5月8日,刘少奇主持召开在京政治局委员会议,专门讨论陈、黄来信和毛主席的批语,会议在毛主席不做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1958年12月10日,在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作出了《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毛主席为何在1956年坚决要求辞去党和国家主席的职务呢?

  窃以为,这与苏共的二十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苏共在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与“全民国家”、“全民党”的政策,无疑是对外搞投降主义,对内搞修正主义。此前,我国在各个方面基本上都是学习苏联模式,而投降、变修后的苏联,显然不宜再作中国的样板了。因此,毛主席需要摆脱繁杂事务以腾出时间来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与我们党和国家的未来问题。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猜测而已。根据是,毛主席在1957年提出在二届全国人大不连任国家主席时曾说:“……从1958年起让我暂时摆脱此任务,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问题。”“现在杂事太多,极端妨碍研究问题。”

  另外,1958年12月9日,毛主席在审阅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他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候选人决定时批注:“腾出较多的时间,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工作”。

  不过,无论笔者猜测的对不对,在二届人大会议后,毛主席不再担任国家主席一职,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实际主持工作,相信懂的都懂,不懂的也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笔者想问的是:1958年至1961年发生的事情,社会上的侫人们凭啥一股脑儿往毛主席身上泼脏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