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孔子老矣,尚能饭否?——也谈天安门孔子像

火烧 2011-02-07 00:00:00 网友时评 1026
文章讨论孔子像立于天安门广场引发的争议,分析其背后的政治意图与孔子思想的适用性,质疑其在现代政治中的意义与影响。

孔子像在一片哗然声中屹立于天安门广场了,看着孔子谦卑、作揖、哈腰的塑像,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悲凉。

我曾经十分敬仰孔子,也常常以孔子之言教育女儿,但我终究是在道德的范畴去辩证地敬仰他,也是去其糟粕,汲其营养地学习。我认为孔子的一些思想很适合人们相处,很适合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然而,将他立在中国的政治中心,让我匪夷所思。因为我认为,他无论如何,也是无力解决政治矛盾,解决阶级矛盾,解决国际矛盾的。

先看看孔子的一些思想吧: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什么意思,告诉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一定要乐呀,被人不理解,也不能怒啊。

穷亲戚来了,即使扫荡一番,我们还是乐呀,我女儿甚至把自己最喜爱的东西都献给了自己表弟,因为他们是远方来的亲戚呀!可是八国联军来了,我们能这么办吗?日本要东亚共荣了,我们能这么办吗?难道我们真的像P民们说的,统治阶级早已经成为卖国贼了,小姨子小舅子都有绿卡、黄卡、粉卡了,九国联军来访也都是亲戚了?如果真是这样,谁最悲乎?

“人不知而不愠”,如果立像者,只是希望他的臣民不要“怒”,要做个君子,也就罢了。我们也都做顺民了,“砸烂铁饭碗儿,上去踹个扁儿,最后还钻个眼儿”大家也都接受了。孙中介被人误解,也可以不怒。赵东民被误解,也可以不怒。可是美国对我们对待达赖不理解了,对待刘晓波不理解了,那我们的国家该怎么办呢?还要做谦谦君子吗?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大意是:治理一个千乘大国,要敬事而守信,节约而爱护官吏,奴役臣民,也要避开农忙季节。

可是在当今中国,两极分化如此严重,贫富差距早已跨越国际红线,不同阶级已经逐步形成,阶级矛盾日益凸显。立像者再次提起该思想,除了让统治阶级更加稳定,让剥削阶级更肆无忌惮,平民百姓更感恩戴德之外,还有什么呢?难怪鲁迅曾说过:孔夫子的治国方法都是为了治民众者设想的,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大意)

其实立像者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百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国亡国兴,您就不要管了。有您吃有您喝的,您就尊重权贵罢了。否则您就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小人。这点连人家外国人都看出来了,加拿大《环球邮报》记者马克·麦金农在北京就报道称,尽管孔子曾一度被批判,但近年来,中国又慢慢地重拾孔子思想,特别是其“强调个人道德与尊重权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了,看人家好学人家,看人家不好,自己检讨自己千万不要去做就行了。这作为朴素的思想可以理解,但是上升到政治,那就孱弱得不禁风吹。试想,RB鬼子杀人了,我们自省,我千万不能杀人,我万万不可杀人,那有用吗?岂不成了在国家利益上也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是不是要阐明“国家兴亡,匹夫无责”呢?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我记不清是列宁还是哪位政治家说过:“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还有人说过: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那么在我国最伟大的政治中心,立个孔子像去对应“自由女神”,到底能体现怎样的权利?怎样的方向?怎样的国际定位呢?  

孔子老矣,让咱们自己善待他吧,他承担不了一个国家的利益。  

我真不明白我们国家怎么了?难道“我家大门常打开”还不够吗?难道我们必须还得作揖哈腰、皮笑肉不笑地献媚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