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纪连海的“历来”
“左”“右”纪连海的“历来”
以在《百家讲坛》“说清〔朝〕”而出名的纪连海老师,被请出了今年的春节晚会,简单地介绍了过年的习俗,并按照导演的安排出了对子〔肯定不是他自己了的对子〕。当说到拱手、作揖时,主持人周涛问及是否左手在上?“纪大人”以他沙哑而又抑扬顿挫的独特的语气十分肯定、相当果断——毫不犹豫,无用置疑地响亮回答:“左在上,中国历来就是以左为尊的!”
呜呼——的确要为我们尊敬的大师——哀哉一回了!
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左右相对。作为词语一般都是出双入对地被人们所使用的。既然是一对既可独立且对立的、而又可以合二为一词组的词语,它们的表义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姑且不论其之“左东右西”的方位涵义,只谈论其之“尊卑”意义,也从来没有过“历来就是以左为尊的”一说。而且在历史上恰恰相反,通常都是:以右为尊、为尚,以左为卑、为下。在此,忽需更多的旁征博引,因为这其实也是一般性的常识,并非深奥,只要简略说明就已足矣。
“左贤右戚”〔《史记~汉文帝纪》〕即义为:“右犹高,左犹下也”。在官位上,“右丞相”、“右大夫”、“右上卿”等,都要高于“左丞相”、“左大夫”、“左上卿”等。在上朝的排列上,也是右排为大,左排为小。
从行文上,我国古代历来就是从右至左,“五四运动”后,兴起白话文,但行文仍然未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文字改革,才与世界接轨,开始了从左至右的横写。
出现于宋朝的张贴对联也是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接待宾客,席间坐位的安排主人居中之后,同样是尊者于右,次者于左。
“左”、“右”都是我国传统的象形文字。“右”的原始符号,是:右手〔现形的左上偏旁在右,是“手”的象形。〕下面一个口。义为“手口相助”,而且是“右手与口相助”。人类从原始劳作开始就已习惯于右手用力,于是,人们一般的都是右手力气大于左手。而“左”的原始符号与今没有多大的差别,其义为“佐也。”即:在身体的左边的辅佐。那么“辅佐”谁呢?自然就是“右”了。也就是说:左手是右手的帮手。
由此我们的先民都非常现实地以右”为尊,以“左”为辅。
当然,这是就原始符号的表义所流行的相对普遍的行为方式,并非是绝对的。更不是“历来的”。在阴阳哲学的流传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东为阳,西为阴的逻辑思维。而左本为东,右本为西。等价代换也就是:左为阳,右为阴;左为雄,石为雌。因此,也就开始出现了以左为尊,以右为次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在明清之后,已为普遍流行。至今似乎已成“定势”。
故而,“左、右”的尊卑是有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方区域而赋予其特殊的意义的。由是所言之,自然是不能用绝对化的“历来的”!
这类的完全肯定式的话语,若是出自“凡人”之口,倒也罢了,可一旦从名人的音道中迸发而出,可能就要以讹传讹的误人子弟了,而是还会贻笑大方的!
相关文章
- 中国历史最精彩的时期 【图】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五胡十六国【图】
- 什么是地质历史时期 史上各时期选出一个最牛武将,选完发现一规律,只有宋朝例外
- 中国历史最精彩的时期 中国历史从分裂到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 孔庆东:三圆四不扁的世界
- alisa是什么意思 惊鸿艳影的意思是什么?
- 民国施美丽照片 民国夫妻老照片:钱钟书的夫人很有名,梅兰芳的平妻长得有福气
- 民国施美丽照片 民國津門一樁舊案,看罷不禁疑問:她是真瘋,還是裝瘋
- 民国北平彩色老照片 民國為何會亡?看完這些老照片,有點良知的國粉會不會面紅耳赤呢
- 民国北平彩色老照片 老照片:民国史著名美女的凄凉晚景,红颜薄命
- 民国影星胡蝶老公 民国一代影星,出身豪门却两次婚姻不幸,只得许身影业,孤独终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