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挂“中华文化”的招牌,卖“孔家文化”的私货——五斥“13学者[倡国学]”

火烧 2011-02-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批评13学者以中华文化为名推广孔家文化私货,质疑其文化认同基础,指出孔子像引发争议,呼吁回归多元文化认同。
挂“中华文化”的招牌,卖“孔家文化”的私货——五斥“13学者[倡国学]”

“13学者”在“E政案第9546号提案”的提案人一项上的“签名”为:“倡国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所以以后简称“13学者[倡国学]”。

“13学者[倡国学]”“作为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在天安门立孔像的重大问题“发表的第五个看法是——


弘扬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历史一再表明,经济成果和政治主张,都不能成为民族认同的基础,只有在自己历史文化中,才能找到民族认同,以至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依据。当前中国统一的主要任务是团结两岸四地,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全体华人的最大公约数。大陆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主体,她对于中华文化的态度与行动,与祖国的和平统一息息相关。在北京立孔子像,明确表达了炎黄子孙认同中国文化的共同心愿,也明确显现了大陆在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导意义。


说到这里,“13学者[倡国学]”算是亮了一点底,原来尊儒学立孔像是为了解决“文化认同”问题,并且他们找到了“中华文化是海内外全体华人的最大公约数”。且不说这个“最大公约数”有多大,这个“中华文化”与“孔家文化”也并非一码事呀。

从文化上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儒学自汉朝汉武帝时期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起,虽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但根本无法涵盖中国全部历史的悠久。即使在春秋战国时期,在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百家争鸣的局面中,也有“十家九流”(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之说,儒家不过是一家之言。从“三教”来说,除了儒教,影响大的还有道教、佛教。你独尊孔儒,那其它的“二教八流”会“文化认同”吗?你要搞“三从四德”,肯定广大的解放了的妇女就不会“文化认同”。你要克己复礼把人分等级,起码所有的劳动阶级就不会“文化认同”。你这个“文化认同”还怎么去“同”?

何况,诸子百家“三教九流”仅仅是思想方面的文化代表,中华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从来“文化认同”的内容早已经数不胜数,大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语言文字自然遗产,中有四大发明、唐诗宋词元曲明剧四大古典小说,小至瓷碗、调羹、筷子、粽子、月饼、元宵,哪还需要另外找一个什么“认同的基础”。而且找出来的又是在世界华人中分歧最大认识最难一致的孔老夫子,不看国外,就在大陆一个孔像实际上已经引出一场批孔运动来,“13学者[倡国学]”的这个所谓“文化认同”可以休矣。

再看看“13学者[倡国学]”们那些“尼山圣源书院、实学研究会、国际儒联、国际儒学院、孔子学会、国际儒联普及委员会、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的什么“院长、执行院长、副院长、会长、副会长、主任”等五花八门的头衔,傻子也会想到他们在孔像问题上挂的是“中华文化”的招牌,卖的是“孔家文化”的私货,谋的是他们“孔家公司”私利。

对他们来说不幸的是,经过反反复复的教育,中国民众已不再是孔丘时代的愚民,如今的“失身学者”老百姓也见识得多了。再想罔顾民意,一意孤行,也只能自取其辱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