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刀、砧板、绞肉机
“你现在就是我板针刀(温州话‘砧板’)上的肉,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
说这话的是温州市鹿城区计生局一位戴姓女副局长,被斥者是当地一位女士黄某。黄女士因超生被当地计生部门开出巨额罚单,感觉委屈的她找到局领导反映此事,不料被“一语中的”。
如同当初郑州的逯副局长一样,温州的戴副局长不过是口无遮拦,道出了实情而已。
依锈浪看来,戴副局长出言还是比较严谨的,至少没有太夸张。“肉、刀、砧板”也许只是她这一层级官员所常用的“模式”,再高一些的层级,起码也得是“绞肉机模式”了。
远的不说,近期频发的矿难伤亡和拆迁自焚就是实例----功率超强容量巨大的“绞肉机”一刻不停地轰轰作响......
矿难救援,怎么被渲染成喜剧?
近期的新闻之眼,非矿难救援莫属。
王家岭矿难救援......
七台河矿难救援......
伊川矿难救援......
面对灾难,成功救援是奇迹;面对死亡,重获生命是奇迹;面对关注,现场直播是奇迹。
满篇都是感动:对决策的,对执行的,对善后的......
全屏都是感谢:感谢领导,感谢领导的领导;感谢救援,感谢救援的不惜代价。
锈浪有一种错觉:事故的始作俑者和事故的救援者好像是天上地下各不相干的两个主体。
锈浪有一种假想:每一个矿井都有领导或股东在井下最深处值班,人们会选择是多死一个还是少死一批?
同样被救援的,除了井下的工人,更有井上的乌纱。
同样堪称奇迹的,还有我们的矿难密度和矿难规模。
然而,这些奇迹无论如何都掩盖不了安全事故的悲剧本质。
对奇迹的渲染和追捧,更无法取代煽情背后的理性反思。
我们想看到想听到的,不过是被感谢者的一个深深的鞠躬和一个真诚的道歉。
我们不奢望奇迹不依赖奇迹。真正能感动我们的,是对每一个生命的朴素敬畏,是对生命不着渲染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