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的社会实践观论纲

火烧 2011-02-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围绕毛泽东社会实践观展开,探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强调辩证法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并分析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关系,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毛泽东的社会实践观论纲

   

毛泽东在《实践论》及《认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提出的社会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不已,永远如此。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适用于相对时间下的相对空间、相对空间下的相对时间,当然也适用于社会、世界和人类思维。

   

一、实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唯物和唯心的关系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答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不已,永远如此”。

   

二、社会实践、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社会实践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

   

辩证法就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再一分为二、再合二而一。

   

社会实践离不开辩证法,但辩证法更离不开社会实践。

   

离开辩证法的社会实践必然导致或左或右的社会实践;离开社会实践的辩证法必然倒向形而上学。

   

三、社会实践和分配

   

按劳分配必须坚持以生产斗争为主,主要是免除官僚主义。

   

按需分配必须坚持以科学实验为主,主要是避免教条主义。

   

针对按资分配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关键是对付修正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以按劳分配为主,以按需分配为辅、按资分配作为补充。

   

四、社会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科学的社会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基础。

   

科学的社会实践是打开社会、世界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辩证本性的钥匙。

   

毛泽东的社会实践观是科学的,毛泽东的社会实践观是打开社会、世界和人类思维的客观辩证本性的钥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