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什么时候成了贬义词?
文章探讨‘支那’一词从音译到贬义的转变,涉及中南半岛、二战、日本关系等背景,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使用与争议,强调其本为中性名词。
"支那"一词应该就是CHINA的一种音译, 是二战前老外称呼中国的惯用读法。后来,不知为什么"支那"成了对中国的蔑称, 事情的起因好象和中南半岛有点关系, 中南半岛被西方国家称为"印度支那", 在中国抗战时期,于右任认为"支那"一词含有污辱中国之意, 看来这事情还和日本有点关系。
查阅资料, 有说二战结束后, 在中国政府的要求下, 国际社会(包括日本)已经不再使用"支那"一词。
但在我的记忆中, "支那"一词在中国至少在上世纪70年代还在使用, 70年代初我读小学时, 有地图册在标注中南半岛的同时, 又注"(印度支那)"字样, 当时的报刊在报道越南等国家的抗美战争时, 也用这样的标题, 这说明人们并不认为"支那"含有贬义。
后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 不知为什么"支那"又成了贬义词。
其实乜, 这"支那"和"倭"和"高丽"一样, 就一不褒不贬的名词。只不过由不同的人读来, 其头脑中映出不同的影象罢了, 至于这影象是褒是贬, 我认为根本不必理会。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