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故事

火烧 2012-03-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通过小故事揭示社会中忍让与对抗的处世态度,反映普通民众与官员、精英之间的矛盾关系,探讨忍让与主动出击的利弊,以及为何人们最终选择靠山作为解决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用一个小故事来叙述一下。有甲乙两个地方的人,甲地人脾气火爆,什么事说不好,就会动拳头;乙地人正好相反,性格懦弱,遇事从来不当头。甲地乙地人相遇,因某事口角,甲地人二话不说,上来就把乙地人胖揍一顿。甲地人事后反思,我为什么把乙地人揍了,因为我敢动手,所以我胜利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呢,还得主动出击;乙地人事后也反思,我为什么被揍了,是因为我不够冷静,如果我当时不和甲地人口角,忍让三分,不就没事了?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呢,当然是忍字当头。久而久之,甲地人每次都能欺负乙地人,慢慢双方就养成了习惯,甲地人揍乙地人,乙地人挨揍,双方和谐相处。  

甲地人一直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是正确的,这样就总能揍人,而不是被人揍。甲地人的生活体验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就是甲地人总能欺负乙地人,虽然偶有失手,但总的来说是非常合算的。乙地人也一直认为,遇事要忍让是正确的,这样就能确保多数时候不被甲地人揍。乙地人的生活体验同样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不冷静的那次,被甲地人揍了,自从忍字当头,挨揍的变成了另外一个乙地人,韬光养晦虽然窝囊,但是多数时候可以不挨揍,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划算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么讽刺,揍人和挨揍者,居然都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证实了自己的处事态度是正确的。你看,这样多和谐!  

乙地人以为自己只能挨揍,于是不挨揍成了乙地人的最高生活准则,至于揍人,这种想法从来不敢有。甲地人以为自己可以揍人,于是揍人成了甲地人的生活习惯,至于挨揍,从来没有想过。诸位觉得我们是做甲地人好呢,还是乙地人好?  

你以为自己不行,在生活中你只尝试了一两次,都失败了,你发现自己果然不行,于是你心中窃喜,觉得自己真有自知之明,韬光养晦要坚持100年,这是乙地人的生活态度。你以为自己能行,于是你总想尝试,虽有失败但慢慢的成功越来越多了,你发现自己果然行,这是甲地人的生活态度。揍人不是一开始就总能成功的,你只要确立了这个目标,毫不动摇走下去,即便不能揍人,也好过总是被人揍。当然,揍人在道义上有亏欠,我们可以不揍人,但是我们要有可以揍人的能力。  

  

诸位看了以上的故事,十有八九都会以为我说的是中国和米国的关系。不好意思,我说的还真不是,尽管中国和米国关系确实如此。我说的现实生活中咱们老百姓和政府官员以及精英之间的关系。  

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呢,总想当然地以为胳膊拗不过大腿,民不与官斗,总是采取消极忍让的态度,于是我们越来越软弱,官员和精英们越来越飞扬跋扈。我们老百姓因为软弱,潜意识里便期盼有一个强者来替自己出头;而官员和精英呢,因为害怕有一天被清算,也期盼能找一个靠山。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老百姓和官员以及精英要找的靠山,居然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目标:米国。  

当有了这样的想法,老百姓和官员以及精英,思想上和行为上离汉奸就一步之遥了。我们国家有盛产汉奸的土壤,草民以为,这土壤,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以为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寄希望于外力,一步一步走向汉奸,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草民还有一个体会,很多人总是说民智未开,其实在我看来就是扯淡,老百姓从来都不缺乏智慧。咱们普通老百姓的毛病,我以为是不敢担当和缺乏勇气。缺乏为自己命运抗争的勇气,那来的生活境遇改善?少了那么一点公心,总害怕自己吃亏,自然少了一份担当。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