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数学:评蒋元明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论的破灭》

火烧 2006-01-0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基于蒋元明《谁来养活中国论的破灭》内容,从数学角度分析贫困人口数据变化及杂交水稻增产对解决温饱问题的影响,强调数据对比与粮食产量对扶贫的作用。
今天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蒋元明先生写的文章《“谁来养活中国”论的破灭》,特此评论一下。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是要驳斥蒋元明先生的什么观点,而是假设他的这篇文章内容全部正确的基础上,根据文中提到的一些数据来进行一些分析,得出一些推论。

第一个数据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至目前的2610万。相信这个数据是真的。

那么1949年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的贫困人口有多少呢?占百分比多少呢?那个时候有五亿五千万人,而且,经过当时的调查,在农村中,百分之十的人是地主富农,是剥削阶级,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是贫困人口。因此不难推算,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贫困人口有四亿四千万人。

而到了改革开放的1979年,根据此文,中国尚有2.5亿贫困人口,和新中国建立相比,绝对数都少了约二亿,但是从百分比来看,当时中国有九亿人口,2.5亿人口占九亿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那么也就是说毛泽东时代将中国的贫困人口从百分之九十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八,而且是在与世隔绝,受到帝国主义的封锁,不存在什么联合国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成果。

好了,从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百分之九十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八,下降了六十二个百分点。而到了今天,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六年,2610万贫困人口占十三亿人民的百分之二,就是说比1979年下降了二十六个百分点,也还是成绩裴然的。但是前三十年可是下降了六十二个百分点。从下降的百分点数看,似乎毛泽东时代的成就更大一些。

而文中提到“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年种植面积约为2.3亿亩,每年增产粮食超过200亿公斤。”请注意这里面说的是每年增产。

那么,每年增产的这200亿公斤粮食,如果用来吃,够多少人吃饱饭呢?我在部队的粮食定量是四十五斤粮食,或者说,二十二点五公斤粮食,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每个月吃二十二点五公斤粮食,则即使是一点油水都没有,这也足够他吃饱饭了,温饱中的“饱”字就肯定算是解决了。而“温”字,我觉得还是好解决的,多一些棉被大衣,哪怕是旧的吧,使劲裹一裹,也就能够解决问题,虽然和取暖相比,还是不太舒服。

一个人一年需要的粮食,当然是二十二点五公斤粮食乘上12个月,就是270公斤粮食,用200亿公斤粮食除以270公斤粮食,得数0.74亿,就是7400千万人肯定能够吃饱饭。这个数字远远超过文中提到的2610万贫困人口。既然如此,我们应当能够推测,今年,新的一年,这2610万贫困人口,应当被统统消灭了,因此明年我不应当听到在中国还有“贫困人口”这个词了。

或者,如果我们到了明年还没有消灭贫困人口,那么,新增产的200亿公斤粮食,就要怀疑是用来加工富人需要吃的其它高级食物,比如说作为饲料养一些高级的东西出口什么的。这就不太合适,人还没有吃饱饭就干别的。

其实,我觉得在年增200亿公斤粮食的前提下,要解决26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他们吃饱饭,其实是容易的,一个最简单的且实用的办法,就是给那2610万人发粮票。

此外,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在于,它从头到尾就没有提到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功劳,而是对政府的其它措施,及杂交水稻的作用,大大地赞扬了一番。

文章的超级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3994629.html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