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为何乘轩老鹤不舞乱鸣?

火烧 2011-03-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通过‘乘轩老鹤’典故,解析为何老鹤不舞乱鸣,结合历史故事与鹤的习性,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寓意与历史教训。

                                                                             夏语冰

 近日, 又闻无稽之谈。有一地上钱庄掌柜,大放厥词:说什么:“茅屋涨价,是草根银子太多所致”云云

   网络上称高明者为“牛人”,上言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堪称“马人”。

    人, 似乎是对高级动物的尊称。

   然而,马语差矣。差公理之遥十万六千五百一十有三,嘿嘿,“出国”了。

   马语令我想到几个有关鹤的成语及其典故:

   古时卫国的卫懿公奢侈荒诞,视百姓之疾苦不顾。却喜欢养鹤。但不懂鹤,尽养些次劣鹤。有一日,卫公大摆宴席,请朝廷文武,三公六爵,后妾嫔妃等,观赏鹤舞。恣以炫耀一番。但所养之鹤,在庭上只会左摇右摆,颠来踱去,跳不起舞。结果,败兴散宴。后人称之“不舞之鹤”。

   至半夜,鹤突然舞鸣,乱叫一通。害得四周闻者失眠,不得安宁。后人又称之“鹤叫夜半”.鹤鸣半夜,是鹤之习性。

   卫懿公待鹤优于待民。给鹤穿官服,坐官车,同其一起出入。后来荻国攻打卫国,士兵们纷纷弃甲而去,并对国人说:“叫鹤去打仗好了,它不是吃的用的穿的行的都比我们好吗?”。卫国不敌荻国,给灭了。卫懿公也被荻人杀死。此事记载入册,史称“老鹤乘轩”。

    这些乘轩乱鸣不舞之鹤,于国有用乎?

   宋朝时,有个官员赵抃,被派去四川做官。随身行李十分简少.无一童一仆,只有一琴一鹤。后人便以“一琴一鹤”形容为官清廉。

   反观时下繁华盛世 ,为官者,出入开锣鸣道,“打伞遮天” ;但凡红白事,“鸡鸭鹤成群,琴旗乱舞 ’.钱花不少。谁的?

  掌钱掌柜者,当知“粒粒辛苦”之理,何以童稚不如?试问:草民真有钱乎?孰乘轩耶?

  是故,大庭广众,睽睽之下,莫讲鸟语。倘若并非不舞轩鹤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