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终生学英语何时了?
一、只有取消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或者将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分数、职称英语考试作为参考分,才能避免英语考试对中国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的扼杀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尚伟说:“我做中国文化产业和传播研究,按照规定报考我的专业英文要65分,而报考工科和医科只需要40分。我有两个学生,考了6年都没有考上,就是因为英文不过关。”
蔡尚伟认为,国家教育部规定英语成绩最低标准是不合理的研究生招生规则之一。往往能成为博士的,并非专业功底最强,而是英文功底够好。因此,他希望能多结识专业性人才,在体制外互为师生。
2009年10月,澳大利亚四所私立职业学校破产倒闭,致使两千多名外国留学生失学,其中近半数是中国留学生。在要求澳方妥善安置失学留学生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一个问题,即中国年轻人为何如此热衷于出国留学,以至于饥不择食地选择澳大利亚的一些不入流的私立职业学校——野鸡大学?资料显示,目前出国留学的年轻人当中,80%以上选择的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度。
家长们之所以盲目地把孩子们送到海外学习,完全是“英语应试综合症”在作祟。中国人的“英语应试综合症”已经深入骨髓,乃至到了举国发狂的地步。
在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即使勉强维持生计的家庭,最少也要给孩子报上一个英语辅导班,有条件的家庭则全力聘请外教。至于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班,更是门庭若市、如火如荼。据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英语教育市场,年利润高达上百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被耍嘴皮子的海外英语教育机构赚去!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评价机制难辞其咎。大学尤其是中小学普遍开设外语课固无不可,但仅设英语课并且对之如此重视则举世未闻。评定技术职称,英语能否过关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就连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也莫能外,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2006年北京市人事局要求,本市用人单位引进的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英语必须达到国家四级以上或四级成绩达到425分以上。英语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专业四级,艺术体育院校要达到本学校的英语合格成绩。(《华夏时报》2006年3月1日)
大学里是英语应试综合症的重灾区,如清华大学教授、艺术家陈丹青先生已经四年没招到研究生,全因为有艺术天赋、专业成绩又好的考生,英语差一点,根本进不了录取线。没有想到,如今北京竟然把留京指标与英语挂起钩来,英语四级成绩不达标的,不能获得留京、进京指标。古今中外,没有哪门子语言被抬得像英语这样“崇高”,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流行“应试英语”。
盲目的英语应试综合症,不但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物质的负担,而且使我们的母语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不少人放松了对汉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有极为深厚的语言资源和人文传统,学习英语当然可以,但决不能盲目迷信以为英语万能。政策制定者更不能把英语作为衡量所有人才的硬性标准,否则就是一种无理逼迫。
如今的后非典年月里,一种流行病迅速蔓延,曰外语应试症。干什么都要考英语。而且很多一辈子用不着英语的行当,也要考英语,而且成了不可逾越的鸿沟。听艺术家陈丹青先生说,他已经四年没招研究生了,全因为极其没用的英语。有艺术天赋专业成绩又好的考生,英语差一分,根本进不了录取线。而英语成绩合格的考生,陈先生又认为不行。陈先生痛切地喊:艺术家绝不是这样考出来的。
一位在美国任教的朋友说,中国博士生入学考试的英语题,极其难,难度已超过美国。最荒唐的是,一位外国人士跑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问老师:我的孩子英语为什么考试不及格。外国人士不解:英语是我孩子的母语呀!咱们的英语考试能把母语是英语的中学生考死,滑世界之大稽,千古奇冤啊!老外永远也不会明白,中国学校根本不教授英国语言,只向学生灌输中国式应试英语。学英语不是为了交流用的,99%以上的中国人学英语是为了考英语。中国已经形成GDP年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应试英语产业。
就职于瑞士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在华五年有余的经济促进专员托马斯·霍伦斯泰因笑谈,“全世界三千万老外学中文,全中国三万万华人啃英语。”他坚信,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人不能站在语言之外看世界。”作为中国人,自然也不能站在汉语之外看世界。事实上,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汉语,也不能充分地了解世界。反对学英语大可不必,但“英语应试”和“全民学英语”可以休矣!更希望的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以汉语为荣,说汉语,写汉字,给自己的母语一点尊严。
学习母语不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保护法语、拒斥英语是法国的一项重要国策,俄罗斯也把保护俄语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甚至日本知识分子英语磕磕巴巴,但并不妨碍日本成为强国,因为日本重在培养翻译精英借以熟知世界,而不是倾国之力推动全民学英语。印度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不少印度人也把熟悉英语视为本国优势,但却有评论家讽刺说:到底是印度人的印度在崛起,还是英国人的印度在崛起?以上这些,对中国人而言都是有益的惊醒和启迪。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政策上确立一种导向,引导大家重视英语,用意当然不错。但是,扩大开放、学习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不一定要像我们这样搞“英语应试”。日本历来善学外国之长,且以贸易立国,但人家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样把英语抬高到如此地位,会说英语的日本人并不太多,甚至连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也不懂英语。相反,在菲律宾和斯里兰卡,那里会说英语的人很多,但这两个国家学习外国的成就却远不如日本。这说明,英语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重要。
2008年日本人又在物理、化学研究领域有4人得了诺贝尔奖,至今有16位日本科学家得了诺贝尔奖,而且多数为日本国内科学家。你问日本科学家屡屡得诺贝尔奖问题,他们会微笑着说:不好回答,可能因为日本人比较内向,比较适合做研究,手比较巧等,不会说出豪言壮语。最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京都产业大学教授益川敏英(68岁)竟然说自己不喜欢英语,也没有护照,不想去领奖。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科学家长期默默做研究工作,不愿意张扬和宣传。在日本学习生活多年的人最值得记忆的就是长年如一日灯火通明的研究室的夜晚,快到年终和放假,日本教授、学者经常是通宵达旦地默默工作,而不是考核、总结与表彰大会。那些教学、科研单位的领导人并不是十分张扬和武断的人,都是比较沉稳、憨厚、谦让、理性、尊重大家意愿和赢得大家信任的人。
外国学者与科学考察团惊奇地发现日本大学和研究所共同的特点是非常尊重科技教育界元老和专家,历代著名科学家、研究所长、研究室老专家的肖像挂在研究所(室)内或走廊,从明治维新(1867年)时代开始一代接一代世代相承。这样氛围中的科学研究非常扎实,尤其在基础研究方面世代相承、非常扎实,可以说这是日本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始终如一不懈努力和实践的结果,他们如同农民一辈子承包同样土地,不见异思迁,不投机取巧,不会在研究领域不断跳板,或被迫改换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一辈子孜孜不倦地辛勤耕耘自己的研究领域与课题,可以说现在已经进入收获的时节。在邻国盛行聘任制的时候,作者恰好在日本问起此事,已经是校长、院长的指导教官回答说在新设单位和岗位中实行,说任何一项改革不能破坏科学家的情趣和环境。日本教授轮流担任学校的各种职务,会议也不少,但属于教授治校,累也无怨言。相比之下,值得借鉴的是没有各种上级部门和本单位行政部门组织的总结、表彰、考核、考试、评比、评聘、学习、会议等干扰和折腾科学家的活动。
科学家出成果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尊重科学家的情感,保障研究经费、时间和空间。科学家经常处在不愉快甚至恶劣的研究环境中,是不会有什么研究业绩和发明创造。基本能自己计划和支配自己的工作,研究时间和空间、经费基本得以保障,长此以往,不出成绩才奇怪。科学家不仅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还要有科研环境中的诚信保障。树立良好的学风,勤奋研究,有成就的科学家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而不是受到猜忌和指责,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每个教授、学者一生就有可能在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30到50篇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在这些科研成果当中出现诺贝尔奖的概率已经提高几十、上百倍。德高望重、确有成就的科学家走上领导岗位,得到社会尊重,能带动和领军科研教学,而不是其他因素,这是取得研究成果的最好保障,世界上最优质的“富士”苹果、“越光”水稻品种,就是这些世代相承的科学家培育出来的,诺贝尔奖是这样获得的,是那些默默无闻地做一辈子研究工作、甘于辛勤奉献的寂寞人获得的。祥见《日本人为什么屡获诺贝尔奖?》http://hi.baidu.com/india168/blog/item/14ad841867d802b24bedbc3a.html。。
我们不反对学外语,但是应该坚决反对“应试英语”。而对母语的学习,不但要放在首位,不但要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鉴于英语翻译机的问世,以及互联网免费翻译的问世,不考英语更有利于本专业学术研究的深入,袁隆平不是外语专家,但是并不影响他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我建议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科技部彻底取消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或者将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分数定为录取参考分数。
二、全民学英语时代该终结了——人民网
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英语职称考试又成为众多人大代表议论的话题。“害苦了那么多人的职称英语考试,怎么还不取消?”全国人大代表田儒斌在2011年3月7日下午湖南团小组讨论上一发言,立即得到了代表们的强烈赞同。
为什么全国人民学英语?几十年来,有一种声音在说,我们应该与国际接轨,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不学习英语就无从谈起。如果说这话放在八十年代之前,多多少少还能说得过去,那时,没有电脑,没有可以利用的中英文转换方式,我们只有学习英语别无选择。然而,到了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不仅是成年人,连上小学的孩子都可以学会利用电脑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或把中文翻译成英文的方法,害怕看不懂英文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仍然固守成规发动全民学英语,就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当然,在当前的国际一体化进程中,学习英语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让那些真正需要出国的,需要与外国人长期打交道的,那些离了外国人无法生活的,他们愿学就让他们进入学外语的大学里深造就是了,何必为了少数人要大多数人都要白白浪费半生的精力呢?
正如人大代表们所言,一些外国人明明会讲中文,但到中国来就讲英文,因为语言也代表了一种国家地位和尊严。“现在国家发展开放了,应该讲究一点与时俱进,外国人都学中文了,为什么全国人民从幼儿园到博士都必须学英语、考英语?”
愿决策们听一听人大代表们的声音,把英语从中国的教育中一下子勾销不太现实,但至少,全民学英语的时代应该终结了。(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