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于先生为何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大于 先生为何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罗 宁
在我发出了《是皇帝而非孔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一文后,大 于 先生亦发表了《是“孔子”决定了皇帝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一文,对我的观点进行批判。大 于 先生认真阅读我的文章并进行评析,我十分感谢。但是,对 于大于 先生的看法,我却不能赞同。因此,我愿意进行如下讨论。
大 于 先生在文章的开头指出:“因为[乐园骆驼走向世界]转贴的《是皇帝而非孔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罗宁)》这个题目觉得好笑,所以打开来看了看。看了后则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是觉得作者与楼主非常的可怜了。”
大 于 先生在文章中继续指出:“在封建社会力,皇帝只不过是封建制度的总代表。如果说皇帝有好有坏,那么好皇帝可能使社会发展得快一点,坏皇帝可以让社会变得很糟糕,糟糕到老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起来造反。但是,不管好皇帝还是坏好皇帝,都改变不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本质。而封建政治制度本身是封建政权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所有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其中就包括了它的思想理论体系。”
大 于 先生的结论性观点则是:“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死后之所以一直得到历代帝王和想对人民进行独裁权统治的人所青睐,就在于它经过一番又一番的改造,使“孔子理论体系”越来越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事实上,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儒理论定于一尊作为国家规定的意识形态,皇帝亦成为了儒家道德的化身,官吏也是按儒家学术水平来任命,中国的封建制度实质上就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即使个别的皇帝有其它的宗教信仰,也改变不了这个制度本质。因此我们可以说,不是什么“是皇帝而非孔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而是“孔子”决定了皇帝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对于我的文章及其标题,大 于 先生是否感到好笑和哭笑不得,显然不是我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大 于 先生决定的。并且,我也愿意真诚的祝愿大 于 先生不会因为哭笑不得而影响休息和身体健康。
大 于 先生对于好皇帝与坏皇帝的评价及其所导致不同统治效果的评价,我是十分赞成的。同时,大 于 先生认为“不管好皇帝还是坏好皇帝,都改变不了封建政治制度的本质。而封建政治制度本身是封建政权实现其政治统治的所有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其中就包括了它的思想理论体系。”我也是十分赞成的。
然而,我对 于大于 先生的以下论断则完全不能赞同的。
我认为大 于 先生应该认真的想一想,正如你所说的:“生前“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如果在死后得不到“历代帝王和想对人民进行独裁权统治的人所青睐”,并经过他们的“一番又一番的改造”,孔子的理论体系怎么能够“越来越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呢?
显然,正如同大 于 先生的论断,“历代帝王和想对人民进行独裁权统治的人所青睐”,及其“一番又一番的改造”,才使得孔子的理论体系“越来越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因此,按照大 于 先生的观点,难道不正是“历代帝王和想对人民进行独裁权统治的” 人,在主动的主导、决定着孔子理论体系的命运与社会效果,而非是孔子在主导、决定着历代皇帝的行为吗?大 于 先生的观点与我的观点不恰恰是相一致的吗?不刚好在支持并证实了我的观点吗?如果我在这里只能对大 于 先生表示感谢,大 于 先生不会生气吧?
大 于 先生应该十分清楚,在中国社会以往的两千年多间,不论是好皇帝统治,还是坏皇帝统治,皇帝统治的本质属性都在于专制、独裁,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还要感谢皇恩浩荡 。皇帝从来都是一言九鼎的。因此,秦始皇可以大怒之际下令“焚书坑儒”,汉朝的汉武帝可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的皇帝也可以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面对中国社会至高无上、握有天下生杀大权的皇帝统治,作为历代皇帝挑选出来用以维持统治的工具之一,孔子及其思想、学说,从来都是由皇帝根据统治的需要,按照皇帝的意志、意愿被利用、被使用的。所以,包括孔子思想、学说在内各种人类智慧成果,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荣辱、兴衰、成败,从来都是由皇帝主导并决定的。对于这样的历史真实,相信大 于 先生也是会认可的。并且,正如大 于 先生所说的一样,“即使个别的皇帝有其它的宗教信仰”,也改变不了皇帝统治制度的专制、独裁本质。所以,在皇帝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不论是发展进步,还是发展进步受到阻碍,都只能是好皇帝或者坏皇帝统治的结果。
但是,大 于 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先是强调“一直得到历代帝王和想对人民进行独裁权统治的人所青睐,就在于它经过一番又一番的改造,使“孔子理论体系”越来越适合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需要。”一方面又针对我的观点反驳说:“不是什么“是皇帝而非孔子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而是“孔子”决定了皇帝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大 于 先生为什么不在如此论断之前想一想,生前且 “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不仅贫寒、落寞、无权无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与边缘,如何能在去世之后“决定了皇帝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青睐”并“一番又一番的改造”以主导、利用孔子思想、学说的历代帝王,是怎样被孔子“决定”的呢?而孔子又怎样才能“决定”历代帝王呢?是孔子神力无边?还是历代帝王都是弱智?历代帝王怎么会被已经去世数百年的孔子所“决定”?你的如此说法难道不是在不能自圆其说的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吗?你的如此说法,如果历代帝王地下有知,会不会在愤愤不平的同时亦哭笑不得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