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感动中国”

火烧 2007-01-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感动中国评选逐渐沦为感动泪腺与官方补缺的结合,质疑其背后的社会图景与真实意义,呼吁关注更深层的价值与影响。
 作为岁末年终的一个温暖的话题,“感动中国”不同于其他的“官方榜”、“明星榜”、“富豪榜”等人物评选,而是以一股源自大众、源自草根的朴实出身,以一种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

    然而,自首届推出“2002年度十大人物”以来,“感动中国”却越来越走入了一个狭窄的模式。说句不大中听的话,那就是“感动中国”越来越成了“感动泪腺”和“官方补缺”的奇特组合。

    每一次的颁奖现场,台上台下,众多“年度人物”的事迹简直成了“催泪弹”,颁奖词动辄可见“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他就是一个富有的人”的煽情语,而观众席中更是到处充盈着泪光闪动的画面。除此之外,则是一些普通老百姓并不熟悉、亲近,当然更叫不上名字,而只知道他们担当着重大的工程任务或是攻关课题,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

    抛却“官方补缺”的缺憾不谈,因为央视的官方出身,而不得不时刻注意倡导主流价值观、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导向”作用,实在也是可以理解的举动。然而,另一方面,如果总是把“感动中国”等同于“感动泪腺”,而不思考这样的感动有何意义,不关心这些“感动”背后所隐藏的真实社会图景,甚至陶醉于这种“感动”所带来的强烈满足感,那么这样的“感动”真的要引起我们的质疑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