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索尔仁尼琴:衰弱,但稳定

火烧 2007-01-04 00:00:00 国际纵横 1036
索尔仁尼琴身体衰弱但稳定,仍坚持为国家开药方。他提及中医可能有助康复,并邀请记者参观其书房。俄罗斯将举办索尔仁尼琴国际研讨会,其中‘索尔仁尼琴与中国’为主题之一。

 

本报特约记者孙越自莫斯科报道 俄罗斯著名作家、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上周在莫斯科家中对中华读书报特约记者说:“只要我活着,就要给国家开药方。”

  他身体依然非常衰弱,但健康状况稳定。不过,前些天他偶感风寒,还在咳嗽流泪。

  2006年12月27日,读书

报特约记者向索尔仁尼琴赠送了中国特产乐陵红枣。

  “刚才还有朋友来电话说,也许中医和中药对我的病更有疗效。”索尔仁尼琴说,“看看,话音未落,你就送来了中国的红枣。”

  索尔仁尼琴告诉中华读书报:“大家都说,我活着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听到大家说什么,还可以跟大家一起承受痛苦。可惜,现在没多少人愿意听我说话了。但只要我活着,就要给国家开药方。”

  多年来,索尔仁尼琴几乎从不接受记者采访,因而此次见面实属不易,但也不准拍照。

  他看上去很忧郁,不愿意讲话,标志性的花白长须垂在胸前,穿一件暗绿色西服上衣,黑色高领薄毛衣,不打领带。

  他递给读书报记者一张当天在莫斯科出版的《一起生活的时代》报,上面刊登了索尔仁尼琴1998年出版的《崩塌中的俄罗斯》一书的片断。

  “你看了就会明白,为什么俄罗斯是这个样子了。”索尔仁尼琴说,“也许你应该把这本书译成中文。”

  与索尔仁尼琴的会面结束后,他的夫人娜塔利娅·索尔仁尼琴娜还邀请记者到莫斯科市中心参观了索氏的老房子。

  此地位于特维尔大街12号。1974年2月12日,索尔仁尼琴就是在此被捕,后遭驱逐。

  这座四室老宅现为索尔仁尼琴的书房。靠右手的一间现在用做索夫人的办公室,里面有两个摆满了图书的玻璃门书柜,完全是上世纪80年代的款式,一张并不宽敞的书桌,没有电脑,只有一些秘书送来的需要阅读的文件。隔壁两间书房,一大一小,都是秘书的办公室,那里书架上的图书堆得顶到了天花板。

  有大约三、五个秘书到这里全职上班,年龄都在50岁以上,他们负责处理索尔仁尼琴的稿件、图书和资料等事务。

  索尔仁尼琴娜告诉读书报,俄罗斯将在2007年举办主题为“索尔仁尼琴与世界”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主办单位之一就是索尔仁尼琴亲自创办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中心”,研讨会主会场分别设在俄罗斯和美国,届时,主办单位将邀请世界各国的索尔仁尼琴作品研究学者参会。“索尔仁尼琴在中国”也将成为此次学术会议的主题之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