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嘲笑人民,必将被人民所嘲笑----评刘吉年终讲话

火烧 2006-01-09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批评刘吉为张维迎等经济学家辩护,认为其替说假话者说话,降低道德水准。强调公信力应基于说真话,而非理论水平。指出张维迎公信力低因科隆事件说假话,而郎咸平因说真话获得认可。呼吁正视错误,而非掩盖。
本人虽然对刘吉先生不大了解,但似乎听说在八十年代,刘吉先生曾以擅长演讲而博得好评。只是近年来再没听说过有什么精彩的演讲,想必是江郎才尽了吧。也许是不甘寂寞,也许是自以为有点本钱,也许是惺惺相惜,也许是出于义愤填膺,在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遭到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的质疑和广大网民的唾弃中,刘吉先生竟然也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来为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伸张正义,大有逆潮流而动,力挽狂澜之意。

  此举“勇气”可嘉,但作法实在愚蠢。

  刘吉先生,你说你替什么人说话不好,偏偏要替说假话的人说话,你这不是明摆着把自己也降到了和说假话的人一样的道德水准上了。借着太阳的光芒,也许你也会发出点亮光,替毛泽东那样的伟人说话,也许历史上也会记录下你闪光的一点。为丑恶喝赞歌,只能说明自己灵魂的肮脏,替蒋介石说话,只能为历史留下笑柄。你不要以为过去你讲过什么理想道德,人们就应当永远认为你是个懂道德的人。过去是过去,过去代替不了现在。过去你说真话,人们尊重你;过去你尊重人民,人民也会尊重你。但是今天你要替说假话的人说话,人们就不会再尊重你;你要是嘲笑人民,人民也必然要嘲笑你。这个道理想必你应该很清楚,可你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进了大观园也成了贾宝玉,只爱林妹妹,而不爱焦大了。

  刘吉先生对所谓公信力不屑一顾,认为公信力不能成为评价经济学家的标准,不能通过搞民意调查来鉴定一个人是不是经济学家。刘吉先生完全是把公信力与评价经济学家的标准搞混了。老百姓从来没有把公信力作为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经济学家的标准。其实很多老百姓并不怎么关心经济理论本身,也从没想评论谁是不是经济学家,老百姓关心只是这个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无论是张维迎,还是郎咸平,他们的文章很多老百姓可能看都没看过。对张维迎大陆的人似乎还熟悉一点,毕竟离得不太远,而且还曾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某年度最有影响的经济人物。而对郎咸平如果不是一个科隆事件,可能大多数老百姓压根就没听说过这个人。按说张维迎应该比郎咸平更有影响,更有公信力。可是为什么郎咸平的风头反而压过了张维迎。刘吉先生不会认为老百姓是崇洋媚外吧?刘吉先生光看到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公信力低,却不想一想,也不问一问他们的公信力为什么低?反而把公信力与评价经济学家的标准扯到一块去了。以为老百姓是想以公信力来评价谁是不是经济学家。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老百姓根本就没想评价谁是不是经济学家,评价经济学家的恰恰不是普通老百姓,也是做学问的人。其评价标准也根本不是什么公信力,而是张维迎等一贯主张“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即在国际有影响的期刊上发表多少文章等等。

  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公信力之所以低,不是因为老百姓认为他们没有理论水平,前面说了,老百姓确实不大懂这些东西,也不大关心这些东西。老百姓所关心的是事实,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就这么简单。而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公信力低之所以低,郎咸平的公信力之所以高道理也很简单,事情也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一件事:在科隆事件上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说了假话,而郎咸平说了真话。如果不是一个科隆事件,谁能关注张维迎,谁又能认识郎咸平呢?二人的公信力又从何谈起呢。换一个角度说,假如在科隆事件上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说的是真话,科隆集团没有弄虚作假,侵吞国有资产;而是郎咸平说了假话,栽赃陷害科隆集团,那么事实一经查清,谁的公信力高,谁的公信力低,还用问吗?这就像律师打官司,一个律师即使法律理论水平再高,即使过去打赢过无数官司,但是只要有一次在法庭上说了假话,出具了假证明,他的公信力就必然要大大降低。所以公信力往往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理论水平,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在刘吉先生看来,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的公信力降低是一个悲哀,难道应该让老百姓相信说假话的人,而不相信说真话的人,如果是这样,我看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刘吉先生现在连起码的是非都分不清了,我看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对于张维迎等主流经济学家的公信力降低,正确的态度是对他们缺点和错误不要遮盖,而应当进行批评帮助,使之翻然悔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以实际行动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才能重新赢得人们的尊敬,才能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反之,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还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只能越抹越黑。奉劝刘吉先生不要帮倒忙了,不要因为嘲笑人民而被人民所嘲笑。要相信历史是公正的,人民也是公正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