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改革”与“吃饭”都不能“无法无天”——从坚持“吃饭不可动摇”说开去

火烧 2006-02-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通过‘改革’与‘吃饭’不可动摇的比喻,探讨改革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强调改革需依法依规进行,不能忽视客观规律,同时指出改革成效应由人民评判,反对唯我独革的错误思想。
 

“改革”与“吃饭”都不能“无法无天”——从坚持“吃饭不可动摇”说开去

水生

     春节前夕,皇甫平的一声“改革不可动摇”说引起网络上一片哗然。由此,在春节“吃饭不可动摇”也成了朋友之间的一句笑谈。酒桌上往往就有人以“不可动摇”为名,竭力劝人“吃饭”,“喝酒”乃至饭后的“桑拿”、“健身”。笔者就见有人被这种“不可动摇”说搞得当场呕吐,瘫到在地,而口中竟还在说,“没事,我们就是要坚持吃饭、喝酒不可动摇,吃饭喝酒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要依靠继续吃饭和喝酒来解决!”引起众人一片大笑。

     说实在话,“吃饭”与“健身”,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二者都是为了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但如果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语境下说“吃饭”和“健身”“不可动摇”这样的话,就很可能是荒唐可笑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例如,上述劝人吃喝者的“目的”和“后果”与被劝喝醉者的胡言乱语就是如此。其实,“吃饭”与“健身”只是表述一种行为的名词而已,吃什么、健什么与怎么吃、怎么健,才是决定“吃饭”和“健身”是否应当“不可动摇”的关键因素。就吃饭而言,吃多了,吃偏了,吃错了,吃的时间和方法不对,其后果都可能有损吃饭者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吃了受保护的野生动物或违禁品,还可能违法。所谓“健身”也是如此。所以,“吃饭”和“健身”也不能“无法无天”。

 在笔者看来,“无法无天”中的所谓“法”就是人类社会为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而人为制定的各种规矩,“无法”就是无视法律、法规和法则,就是没有规矩。所谓“天”就是客观世界及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客观规律,“无天”,就是没有边际,无视或不按客观规律行事。显然,从人类社会诞生起,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的任何行为,都不可能“无法无天”。“吃饭”和“健身”是如此,“改革”也是如此。

 其实,“改革”与“吃饭”一样,不过是一个表述人类某种特定行为的中性名词。“改革”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对现状的变革和调整行为,其本身就是动态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改革的目的、途径、方法和成果,都是可以随着时间、空间、改革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改革”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对现状的变革和调整行为,其本身就是动态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无论是改革的目的、途径、方法和成果,都是可以随着时间、空间、改革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改革”可以发生在一个国家,也可以发生在一个“企业”甚至“家庭”之中。“改革”也可以有真假之分。在“改革”的名义下,可以是一种真正的创新或先进,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复旧或倒退;“改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改革”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不可侵犯”之处。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改革的成效要由全体国民来加以评判,而不是由执政者来自我评价。“改革”本身就应当包括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的“再改革”,坚持改对了的,修正改错了的。而这种“对”与“错”的评判是必须由人民来加以评判的,而不是由少数曾经参与主导和掌控改革的精英们自我标榜的。那种认为只要是“改革”就必然是“正确”的,只知道将改革的成果归功于自已,而将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统统归咎于几十年前的所谓“旧体制”,而且容不得别人对二十多年的改革进行批评,力图维持这种“唯我独革”的“改革不可动摇”说,其本身就是与改革精神背道而驰的。任何一个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只要正视当今中国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负面后果,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种“改革不可动摇”说实际上所维护的正是那些以“改革”为名用各种非法手段谋取了大量私利的少数既得利益者。而正是这些人现在已成了中国继续改革的最大阻力。

                              2006年2月6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