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斌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王宏斌:南街村不能变
--------------------------------------------------------------------------------
作者: 小元(梁.城.千.樟) [143063:6699], 01:19:39 02/13/2006: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ww.washeng.net/
经济观察报《王宏斌:南街村不能变》2005年10月31日
经济观察报:这次中央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对这个传统而
又新鲜的提法,你怎么评价?
王宏斌: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提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没
提过了,这次能提出来,决定在农村就是要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太好了,太
正确了。
我认为,这说明中央看到了“三农”这个中国最大的问题,想解决就必须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而且说明建设新农村不把“社会主义”带上,还是解决不了。实
践证明,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但是,提出
的那几条标准(记者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我认为还少一条,就是“集体经济”,这是最关键的,有了这一条就全了,
就不只是“新农村”了,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了。不讲发展集体经济,社会
主义新农村就建设不起来。
经济观察报:外界对南街村的模式说法也很多,你怎么看待这些争议?南街村发
展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王宏斌:任何地方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有不利或制约因素,完全看人怎样去操作
。好比开车,路好时可以开的速度高一些,路不好可以速度低一些。作为南街村
20 年来的改革,不论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对我们都是有利的,尽管有争议。
对这些争议,我看大部分是误解,一部分是立场问题,是站在哪个立场看南街村
的问题。
谈到制约,从政治角度讲,我看是对我们越来越有利,从经济角度讲,越来越困
难。因为中央有好的政策,广大农村都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要争市场、
争原料、争劳力,南街会遇到困难,我们也要调整发展思路。但是,作为南街村
的根本经济体制模式不会变、不能变,改变了经济体制就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经济观察报:一直听说南街村企业有可能要搞股份化改造,会不会改?因为我了
解这几年你们有些企业经营情况并不是太好,你们很需要资金来持续投入。
王宏斌:虽然你说到股份制也是实现公有制的一种途径,但是我们都得承认,它
本身决不是公有制。我们决不会搞股份制,这个不会动摇。
经济观察报:你刚才说决不搞股份化,但是搞集体经济不就是为了让农民过上有
保障的好日子吗,他们要是能都持有股份,他们的将来的利益不是更有法律保障
吗?
王宏斌:我们不搞股份化。依靠法律、依靠什么都不如依靠共产党。老百姓不依
靠共产党,成立共产党干什么?有没有我们一样发展,你共产党还起什么作用?
每件事上都要考虑这个作用问题。法律是神圣的,但不是万能的,如果是万能的
,资本主义的法律比我们健全,为什么还是解决不了社会问题?法越多,说明存
在的问题越多越严重。现在很多人把“权宜之计”当作“目的”对待,比如联产
承包、股份化,这些决不是长远之计,更不是目的。
经济观察报:你不认为这些做法有现实合理性吗?
王宏斌:“现实”合理性,正是说明它们是阶段性的,不是长久性的。中国老百
姓听话,共产党指向哪里,老百姓就会干到哪里。为什么会一盘散沙?这20年来
,对这些都是表彰、鼓励、给优惠政策,人家咋不会这样干呢?现在改过来,晚
走20年,重新组织起来更有利(力)。
经济观察报:这个“晚走20年,重新组织起来更有利(力)”,是否可以认为是
你对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走向的整体判断?
王宏斌:可以。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看现在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是
个什么样的关系?
王宏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谁是基础,是群众是基层党组织。要是光剩几个
政治局常委,那还有啥执政能力。巩固加强了共产党基层建设,都像南街村,何
必提加强执政能力。之所以提,就是(再不加强)要受威胁了。所以我开始就跟
你说,不要仅从经济上看南街村。
对村民自治,我理解不深刻。我认为上面讲村民自治,核心就是要民主管理,一
个村它自治个啥呢?又不是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经济观察报:那南街村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呢?村民委员会主任的选举是等额
还是差额?有说法是,都是你先提名然后让村民投票。
王宏斌:南街村是三大班子,党委、村委、企业班子。党委抓全面,村委是教育
、衣食住行这些村务,企业班子是经济建设。整体的发展,村民委员会没有能力
来决定,党领导一切,因为党是执政党不是在野党。过去提党政分家、政企分家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自由主义泛滥。政企分家,企业离开政府能够发展吗?想发
展,必须上级拿政策。南街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是差额,是提了两个选一个。
经济观察报:是谁提名的呢?你有没有想过“一肩挑”?
王宏斌:党委提名,经过村民代表推荐然后党委提名。南街村要办好靠大家,多
个人多个力量,何必要“一肩挑”,我并不专制。
经济观察报:外界也有评论说,“红色”只是南街村和你的“包装”,是个成功
的市场策划?
王宏斌:像我们这一类人,无须包装,把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把一个共产党员
的形象展现给大家就是了。南街村在“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的提法之外,现在
讲 “绿色食品城,红色亿元村”,坚持红色文化,生产绿色食品。两样不能分开
。至于包装、轰动,我们的本意、初衷不是想拿毛泽东思想作包装,可是从现在
看来,已经起到了这个作用,这是事实。南街村不坚持红色文化,就不是南街村
的现在了。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这与高福利的供给制分配模式有关系吗?
王宏斌:有关系,但不完全。吃不饱饭、上不起学、盖不起房子——这种情况下
,满足现状的也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可以了。不见得福利高了就会养懒。惰性
强,靠纪律、约束、引导、鞭策,才能好。二次创业首先是要加强思想教育。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农村要发展必须走南街村这种集体经济模式吗?如果是,那
为什么1970年代一搞“包产到户”,农民就能吃饱饭了呢?难道那不是生产力的
解放带来的吗?
王宏斌:各地到南街村来看的很多,国内最早搞“分田到户”的安徽小岗村也来
了几次。实际情况是,1970年代,粮食产量低不是人不干,那时的干劲不知比现
在多多少倍,可为啥粮食产量上不去呢?我跟你说,真的是因为那时工业太落后
,没有化肥。哪个队里有“能人”,能弄来化肥指标,哪里的产量就上去。1970
年代中后期,毛主席提倡大办“社队企业”,化肥、农机逐步开始满足了,已经
就要到好的时候了。
经济观察报:我记得也是在河南,1975年吧,好像毛主席的那个“光明的未来”
的批示,说的是巩县回郭镇大办社队集体企业?
王宏斌:是的。那已经就要到好的时候了。该到好的时候了,与分和不分关系不
大。
经济观察报:我曾对一些地方现在新出现的农村合作社作过一些调研,它们是农
民的自发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当前县乡政府很难给农村提供充足的公
共品服务的情况下,自己解决了很多的发展问题。它的民主管理方式,大大提高
了农民的自组织能力。他们的自我组织,也使农民对外界的谈判能力加强了。你
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王宏斌:合作社这种形式,与当年的互助组、初级社有相似之处,但有根本区别
。以往是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的组织,现在是无组织无领导的自愿结合。这萌
芽出现了是好现象,但无人施肥浇水,它就不一定能开花结果。除非野花,开过
就枯萎了,是短暂的。只有将来党对这个萌芽的关心、支持、领导,它才能长期
茂盛下去。没有领导、组织、纪律,这种联合是长不了的。
经济观察报:南街村对村民生活物资的供给比例是否会进一步加大?有什么样的
规划吗?
王宏斌:是的。我们现在已经是完全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一步会努力达到生活
资料公有制。我们叫“富裕得没有一分钱存款”,我们现在已经住房、医疗、教
育、婚丧嫁娶,都是由公家负担,连家具、空调、燃气、水电、菜蛋鱼肉米面,
都是配给的。只有做饭还是各家开伙,衣裳除了厂服还要自己买。
在计划里,估计3年以内,先把南街村大食堂建起来,让村民都吃上自助餐,当然
也是免费供给的,在饮食这个基本生活需求上实现各取所需。10年以内,村民日
常生活用品建成供应站,日常生活穿戴抹搽实现各取所需。在达到计划以前这段
,实行的是叫“按需分配”,还不叫“各取所需”,还需要审批、监督,各取所
需的时候,监督就小得多了,审批就不存在了。
经济观察报:要达到这样,关键是什么?村民对你这个计划怎么看?
王宏斌:关键是经济发展的准备和思想教育。当前大部分的群众还不理解,他们
不愿意吃大食堂,还理解成1958年的大食堂,吃过的知道不好。我知道这些议论
。
此帖已被作者于 2006-2-6 17:59:50 加以修改
*** 回应主帖
*** 返回论坛
------------------------------------------------------------------------------
跟帖目录:
1.. 王宏斌对合作社的认识远在温铁军之上。 - 小元 01:22:34 02/13/2006
2.. 说两句大食堂。 - 小元 01:28:27 02/13/2006
3.. 不讲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建设不起来。 - 小元 01:32:17 02/13/2006
a.. 小胡没敢说,小温没想说——呵呵,胡温的不同心态惟妙惟肖出来了/no_text - 阴怪 01:37:24 02/13/2006
4.. 该到好的时候了,与分和不分关系不大。 - 小元 01:36:22 02/13/2006
5.. 现实”合理性,正是说明它们是阶段性的,不是长久性的。 - 小元 01:39:34 02/13/2006
------------------------------------------------------------------------------
原 帖 [ 0 ]
王宏斌对合作社的认识远在温铁军之上。
请看下面这段话:
======================================
王宏斌:合作社这种形式,与当年的互助组、初级社有相似之处,但有根本区别
。以往是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的组织,现在是无组织无领导的自愿结合。这萌
芽出现了是好现象,但无人施肥浇水,它就不一定能开花结果。除非野花,开过
就枯萎了,是短暂的。只有将来党对这个萌芽的关心、支持、领导,它才能长期
茂盛下去。没有领导、组织、纪律,这种联合是长不了的。
======================================
洗心如果看到这段话,请转告给温铁军。
小元
[ 1:552 ] 小元(梁.城.千.樟) - 01:22:34 02/13/2006 *** 回帖
------------------------------------------------------------------------------
原 帖 [ 0 ]
说两句大食堂。
其实啊,实现了工业化后,大食堂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南街村就是这样一个已经
实现了工业化的‘农村’。在美国这个高度工业化的社会,其实也是‘大食堂’
。麦当劳到哪儿吃都一个味儿。美国的大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大食堂为职工提供午
餐。
[ 2:214 ] 小元(梁.城.千.樟) - 01:28:27 02/13/2006 *** 回帖
------------------------------------------------------------------------------
原 帖 [ 0 ]
不讲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建设不起来。
这是从老王的原话里摘出来的:
=======================================
我认为,这说明中央看到了“三农”这个中国最大的问题,想解决就必须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而且说明建设新农村不把“社会主义”带上,还是解决不了。实
践证明,只有走这条路,才能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但是,提出
的那几条标准(记者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我认为还少一条,就是“集体经济”,这是最关键的,有了这一条就全了,
就不只是“新农村”了,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了。不讲发展集体经济,社会
主义新农村就建设不起来。
=======================================
小胡没敢说,小温没想说,结果让个大嘴村支书给捅穿了窗户纸。
[ 3:698 ] 小元(梁.城.千.樟) - 01:32:17 02/13/2006 *** 回帖
------------------------------------------------------------------------------
原 帖 [ 3 ]
小胡没敢说,小温没想说——呵呵,胡温的不同心态惟妙惟肖出来了/no_text
[ 5:0 ] 阴怪(吴.川.黑.茶) - 01:37:24 02/13/2006 *** 回帖
------------------------------------------------------------------------------
原 帖 [ 0 ]
该到好的时候了,与分和不分关系不大。
老王讲话水平高啊。一句话抵了老田无数篇文章。
======================================
实际情况是,1970年代,粮食产量低不是人不干,那时的干劲不知比现
在多多少倍,可为啥粮食产量上不去呢?我跟你说,真的是因为那时工业太落后
,没有化肥。哪个队里有“能人”,能弄来化肥指标,哪里的产量就上去。1970
年代中后期,毛主席提倡大办“社队企业”,化肥、农机逐步开始满足了,已经
就要到好的时候了。
经济观察报:我记得也是在河南,1975年吧,好像毛主席的那个“光明的未来”
的批示,说的是巩县回郭镇大办社队集体企业?
王宏斌:是的。那已经就要到好的时候了。该到好的时候了,与分和不分关系不
大。
======================================
[ 4:686 ] 小元(梁.城.千.樟) - 01:36:22 02/13/2006 *** 回帖
------------------------------------------------------------------------------
原 帖 [ 0 ]
现实”合理性,正是说明它们是阶段性的,不是长久性的。
======================================
王宏斌:“现实”合理性,正是说明它们是阶段性的,不是长久性的。中国老百
姓听话,共产党指向哪里,老百姓就会干到哪里。为什么会一盘散沙?这20年来
,对这些都是表彰、鼓励、给优惠政策,人家咋不会这样干呢?现在改过来,晚
走20年,重新组织起来更有利(力)。
======================================
一个村支书有这么高的辩证法水平,毛选可是学到家了。
偶已为之倾倒。愿做王支书的粉丝!
[ 6:487 ] 小元(梁.城.千.樟) - 01:39:34 02/13/2006 *** 回帖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