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毛选》是群众教给我们的

火烧 2023-12-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毛主席《毛选》的群众智慧展开,结合实践论哲学与独立自主发展,分析半导体、北斗导航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强调基础技术的重要性与自主创新能力。

  《毛选》,什么是我的?这是血的著作。

  《毛选》里的这些东西,是群众教给我们的,是付出了流血牺牲的代价的,有些文章应该再写,把新的东西写进去。

  ——节选于《毛泽东年谱5》,中央文献出版社,P329页

  寒牛出栏解读:

  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伟人的谦逊。

  毛主席把《毛选》里的东西,归功于人民群众的教导,是用革命烈士鲜血换来的。

  那么,《毛选》里面具体有哪些东西呢?

  换句话说,《毛选》这本书里,有哪些让人读后瞬间顿悟的高深智慧呢?又有多少启人深思且能借鉴复制的成功经验呢?

  我们以《毛选》里的哲学名篇《实践论》为例。

  《实践论》这篇名著,粗略看一遍很枯燥,好像看不出什么门道来。

  一般只记住几个模糊的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

  如果读上两三遍,很多人会有些感觉,发现朴实精炼的文字,像一条曲径通幽的小道,感觉后面还有很多东西。

  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哲学义理,就像一把把无形的钥匙,悉数打开了隐藏在脑子里的门锁,让思维得到释放与联通。

  借此,想明白了过去很多没有想明白的事情,认清了过去很多感觉模糊的事物。

  我们来举例说明。

  01

  比如读到《实践论》这句话。

  “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粗看好像没有看明白.

  结合自己人生成长过程,或现实社会来思考,你会发现这句话太有智慧了,把社会、企业、个人等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总结到位了。

  由此感悟到一个道理:很多事物,基础非常重要,没有基础往往就不牢固,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遭受巨大挫折。

  美国政府之所以制裁中兴和华为,是因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和互联网产业最基础的东西并不牢固,还依赖于美国技术和生态系统。

  如果软件和硬件的基础技术过关了,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态系统,中国人就不用看美国政府的脸色。

  中国北斗导航组网成功,开启全球商业化运营,对美国GPS绝对是一个重要挑战。

  为什么美国政府不制裁北斗导航呢?

  因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是自主的,重要配件都是国产的,全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不受美国人掣肘,美国政府只能干瞪眼。

  所以自主研发与独立自主非常重要。

  毛主席当年的教导,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自以为找到发展经济的捷径,只顾着进口外国设备,忽略了技术吸收及创新。

  结果导致半导体、数控机床、发动机等产业大幅落后,至今仍受制于人。

  我们再结合个人职业来分析。

  如今国家考核干部,非常重视基层工作的履历和经验。

  道理很简单,只有在基层历练过,在国家行政管理末端摸爬滚打过,才有更多机会了解群众,从而才熟知国情民情。

  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熟悉终端,是公务员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中国几千年行政治理都遵循了这个真理。

  上班族和做企业也是如此。

  大多数人都是按部就班,一级又一级往上升迁,生意和企业是逐步做起来的,没有哪家企业成立后就是世界500强。

  大学刚毕业就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属于非常特殊的个案,既不能复制也不能量产,千万不要把特殊个案当成普遍规律。

  如果你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在没有靠山与贵人提携的情况下,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做学问是最为重要的事情,这是人生发展最稳固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有机会再去务虚,做到务实与务虚的辩证统一,会有更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

  《实践论》这段看似普通的表述,背后隐藏着一个非常实用的智慧,那就是要明白事物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要重视基础建设与基础工作。

  02

  比如读到《实践论》这句话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粗略一看,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

  但仔细一琢磨,思维发散一下,发现这个朴素道理,就是精辟。

  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很重要,想得再多,计划再好,方案再完美,不去行动都是白搭。

  很多年轻人,都会遭遇一个类似的困惑,内心有非常远大的目标或恢宏的创业计划,但就是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做。

  关于这个问题,《道德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的事情开始做起;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的小事情开始做起。

  也就是说,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起初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经验和能力,从容易、简单、轻松的地方开始做起。

  小胜利积累多了,就变成了大胜利,小事情都办理好了,就等于完成大事情,这是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化,蕴藏质量互变的辩证法思维。

  为什么毛主席反对红军直接攻打长沙、南昌等大城市?

  难道毛主席不知道攻克南京、活捉老蒋的政治好处?

  因为攻克南京、活捉老蒋,对于革命和红军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和难事,没有那么容易。南京周围有重兵把守,红军还没有发动攻击,可能就被能征善战的老蒋包了饺子。

  毛主席懂这个道理,大事情要从小事情开始,难搞的事情要从容易的地方开始。推翻老蒋反动政权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很难搞的事情。

  所以要从老蒋统治薄弱的地方入手。

  老蒋短板在哪里?

  当然是在农村,尤其是偏僻的农村,所以毛主席才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实践很重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要重视技术和技巧,不能盲目的干。

  03

  比如读到《实践论》这句话。

  “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够变主观的东西为客观的东西,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

  大部分人读一遍,估计都看不懂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结合上下文多读几次,就能领悟到这句话的精髓,你悟透了就会明白,现实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啊。

  为什么当时自己就没有想到这层呢?

  在这句话前面,毛主席分析了实践和与认识的一种普遍规律,认为“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

  这就是告诉我们。

  无论是科学研究、文艺创作还是创业做生意,脑子里的想法和原定计划方案,在具体实践和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偏差,或出现修改调整方案的情况。

  很少有人百分百按照原定思路计划,一帆风顺地完成和实现目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毛主席认为,这是因为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才导致计划发生改变。

  我们常说的“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吐槽原定计划和方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出现多次改变与调整,导致前面工作都白搭了。

  我们回头看前面那句话,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了。

  这句话就是启示我们,在现实工作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困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创业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创造者,所面对的都是新事物或复杂事物,可参照的经验和对象非常有限,甚至是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就需要做好面临挫折的心理准备,或者提前准备第二个替代方案。

  如果从创业者的角度思考,创业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所以创业团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在财务安排上,要提前做好规划,迎接可能铩羽而归的团队,让他们有重振旗鼓的机会。

  孤注一掷才走向成功,破釜沉舟才赢得胜利,都属于极端案例,没有普遍性和代表性,一万个人里面都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点。

  不要期望万里挑一的幸运,要努力做万无一失的事情。

  就拿寒牛写文章来讲,解读《论持久战》的专栏文章,原定计划今年10月份上线,结果12月都上线不了。

  其原因就是受到条件限制,既有个人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先是写作计划改变了,内容结构做过大调整,外加下半年工作繁忙给耽误了,所以时间只能一拖再拖。

  工作上遭受挫折,创业遇到困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没有困难才不正常。

  如果方向不对就赶紧调整,如果技术不足就设法弥补,只要路选对了就不要怕路远,坚持下去就有机会,以迂为直,实现自己的目标。

  几乎每一份工作都会遭遇困难,就像每一条河流都会在前方遇到阻碍,曲折和迂回才是世界和社会的主流节奏。

  不要被新闻里的成功故事所迷惑,他们所遭遇的煎熬和困窘,比你想象中还要多。

  04

  在《实践论》中,还有很多经典语句。

  比如:“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句话粗看很简单,但仔细琢磨一下,发现它蕴藏着大内涵。

  认识的目的就是获得真理。

  而《实践论》总结了人们的认识模型,即沿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下去。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

  这也是人们的实践规律:发现真理→证实真理→发展真理,几乎每个人,都跳不出这个实践的哲学范畴。

  寒牛出栏把它归纳为实践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发现真理。

  即认识了真理,看到了真理,握手了真理,同真理混了个脸熟,做到主观符合客观的认识。

  比如你刚参加工作时,什么都不知道,愣头青一个。

  工作几年后,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各种工作磨炼),开始懂得单位的门门道道,知道行业的规矩套路,明白社会的人情世故。

  这个开窍的过程,这个摸清门道的过程,这个掌握知识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发现真理”。

  第二重境界:证实真理。

  即检验真理,应用真理,发挥真理,验证真理,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理论靠不靠谱。

  比如你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工作技能、了解了行业门道、搞懂了市场规则,并不代表你就成功了,完成了工作目标。

  还需要亲身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这些东西是否管用?

  学以致用、应用实践的过程,可以理解为“证实真理”,即检验真理。

  第三重境界:发展真理。

  即发扬真理,推动真理,兴盛真理。

  比如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搞出了新发明、新创造,提出了新理念、新模式。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推动了行业技术或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这个可以理解为“发展真理”。

  从实践的角度来观察,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历程,几乎都是沿着“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轨迹向前,一直到我们走向胜利与成功。

  毛主席给我们确定的实践的轨迹,就像中国儒家给古代读书人确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轨迹一样。

  人需要真理,就像我们需要太阳、空气和食物一样。

  而《毛选》,是真理的汇集,是真理的融合,是真理的聚居。

  读《毛选》,就是发现真理的过程。

  用《毛选》,就是检验真理的过程。

  熔《毛选》,就是发展真理的过程。

  如果你想学习伟人智慧,让人生少走点弯路,那么就要用心读《毛选》,尽可能掌握书中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

  如果你能把书中的方法论学到家,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那么人生开始脱胎换骨,从此由弱转强,成为内心真正强大的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