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我们富起来,是因为只生一个

火烧 2010-06-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中国富起来的关键在于只生一个孩子,减轻家庭负担,积累财富。回顾过去家庭生活,对比现在,强调人口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老兄吾:我们富起来,是因为只生一个
 
中国人现在富起来了!几乎谁都这样说。我们怎么会富起来的?主流媒体说是私有化市场化的富民政策好。许多老百姓也说今天的政策好,才使他们过上了比过去好得多的生活。笔者不否认这些说法有相当一部分道理,但是这种说法将今天的一切归功于私有化市场化是有违事实的。谓予不信,请看分析。

所谓人民生活富起来,当然指的应该是绝大部分人,同时还应该是指基本的生活需求,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衣、食、住、行和学、医。今天,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是不是富起来了,即衣食住行学医都达到了基本满足,恐怕是个疑问,但就算已经基本达到,那么是靠什么达到的?社会提供了达到的物质条件,这是事实。根本的一点是,老百姓购买这些商品的钱是哪里来的?是赚来的吗?回答这个问题,要靠事实。让我们以一个家庭为单位来看看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至少在1970年之前,中国人的家庭人口少则五人,多则七人以上。以上海为例,七口之家,五个孩子加夫妇倆。一般情怳下,丈夫工厂做工,每月工资为70到80元,妻子在家看管孩子,料理家务。妻子掌管家中的经济财务的开销,丈夫除了留下15元的烟钱和零用钱,其余都交给妻子。妻子拿这55元做什么呢?开门七件事,油盐酱醋米柴房,大概每个月还能储蓄十元左右,以便交付五个孩子的学费,极少量医疗费。再长远点的就是孩子长大了以后的婚嫁费用。

自1949年10月1日以来,中国人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生活的,仅因地区差别而有所不同。我们上海地区的工人家庭的生活,在一个人每月赚70至80元的情怳下过的怎么样呢?以笔者的家庭为例,一日三餐有保证,早上基本是泡饭加半根油条、萝卜干酱菜,中午都在各自学校工厂吃,母亲吃点面之类,晚上,父亲喝一角钱的黄酒或啤酒,粳米饭加四个菜,一个是红烧小黄鱼,一个是肉丝炒咸菜,一个是炒青菜,一个是炖蛋,有时候父亲下班回家顺路带五毛钱的猪头肉鸭翅膀之类的卤味来。我们五个孩子,自小都上过幼儿园到大班。上小学是的一期学费是5元左右,书簿费3元,到了初中学费7元,书簿费5元。我记得上初中时,因父亲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学费,曾要求学校分期付外,其余都能应付。应付不是因为父亲有外快,那时候,谁也不会去想去赚外快,只想努力工作。之所以生活比较满足,一是父亲虽然患严重气喘病,但有不要一分钱的劳保,家属有半劳保。半老保要多少呢?感冒发烧去看病,一次最多五毛至一元,一次已够。我家住在市中心的静安寺,一大间十五平米,一小间六平米,厨房另有,每月租金2元多点。对了,父亲还有一辆自行车。

现在我们五兄妹都成家了,每家三口。如果我拿当年父亲的工资,别说养五个孩子,就是不养也无法生活。那么,用我今天的薪金养五个孩子行不行?今天,我们夫妇俩加在一起一万元,这在上海是中上等收入水平。房贷每月四千元,孩子读大学一年两万元,每月给他膳食交通费三千,每月水电煤近两千元。好在三个人身体不错,余下一千元存起来。如果我要抚养五个孩子,那么我们就要每个月至少要赚三万元,那就只有去偷了。

我父亲能养活五个孩子,我只能养活一个孩子,也就是说,我将养四个孩子的钱省了下来改善生活,这生活还会不好吗?如果我今天还能养五个孩子,过着今天的生活,那确实是富起来了,好起来了。如果我今天能养六个七个孩子,还能过上现在的日子,那就大大超过了我父亲当年的生活水平。可是今天的理论家们告诉我们,要和改革开放前比,现在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住上了高楼,甚至有了汽车。他们故意忘记我们家庭赡养的人口总数,他们故意隐去我们只养一个孩子的事实,他们故意不算少养四个孩子所带来的财富积累,这合理吗?

我们富起来了,是因为我们只生一个。我们富起来,是我们自身造就的。为什么我们只养一个?那是七十年代毛主席党中央的政策,我们知道那是为我们好,但今天却意外的成了改革开放的获得成果的基本的资源基础。毛主席种下的种子,在以后的年代结了果实,却被算到了别人的头上,这样的事还少吗?历史就是这样的不公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