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毛思想融合将是双方的坦途,才有中华的未来
这样说,肯定很多人不高兴,不少人骂,不少人不以为然,当然也会有不少赞成者,
境界不同,利益不同,地位不同,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和评价自然不同,方类聚,物分群,三人成两党,分歧是自然不过的.
这是个儒学论坛,当然希望兴隆发达,但以儒学中普遍存在的将"毛与儒对立",现状计,提出本论题.。将二者对立,从本质上说,是即不理解毛,也没深悟儒。我以为,要解决毛思想与儒的仁本之间的关系,就问以下两句就可以了:
一是:仁者有私吗?儒家的正统答曰:仁者无私.王道荡荡,不偏不私,但何以无私呢?这就涉及到经济制度的设计(如井田,公私合营,公有制等)和思想领域的教育,引导甚至改造(如反对说空话,分工平等,反对看不起劳动人民,主流声音等)。
在当代,作为一个儒者,是赞成公有制呢还是赞成私有制呢?是赞成社会主义呢?还是资本主义呢?这些制度在现实中,与政权发生相互关系后,会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但以一个以仁自居的儒者,对所有制和社会性质的基本(根本)价值和精神应该有明确的回答:
我说儒者在当代应该是个"天然的社会主义者"应该不偏离儒家的仁本思想吧?根本确定了,其下的修修补补,反反腐败,倡倡廉政其实都是技术上的问题.
二是:仁者杀人吗?仁者有杀人之心吗?答曰:仁者杀人,但不以杀人之心杀人。孔子为什么为政三日即杀少正卯呢?太公为何莅国即杀华夫呢?这两人都是当时的闻人,似乎还都不到国人皆曰可杀的程度.但为什么都被杀呢?解释大概是如下的原因:一是刨了儒家的祖坟(仁);二是掘了国家的根本(信).所以该杀.当杀也必须杀。否则说体现不出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了。
所以我说,儒家从仁本出发,是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儒家为政,是绝对不许搞什么"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其实看看现实,"只有思想的自由,但从来就设有意识形态的自由".
儒家为政的意识形态的根本在哪昵?不就是追求太平世的"天下大同"吗?
好了,即然儒者以无私为贵,且在为政过程中,为追求这种仁,这种无私,这种"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定性,甚至是可以杀人的,那我的标题就好理解了。况且"特别年代"的那些改造目的在于"防资的复辟,防修",在政策上也不过是“说服而不压服”,"烧烧屁股不烧焦",(当然,也不排除在一些事情,一些人上,被别有用人的人利用,这也是一说),从80年代起,诉苦,骂人,撒泼也快30多年了,还不累?还不够?广大人民听都听累了.
也该思考思考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