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红歌背后的凄凉

火烧 2011-03-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41
红歌承载着老一辈对历史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希望,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与代沟问题。文章通过红歌引发对过去苦难的反思,呼吁青年了解历史,传承精神,打破美奴影响,重塑国家希望。

红歌背后的凄凉

近些年来,唱红歌已在中华大地上势不可挡,每天都能听到在各大公园,小区、街道上,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红歌声,他们不知疲倦的一遍又一遍的歌唱着。通过歌声的传播,老人们不但抒发着对历史的回味,更是寄托着老人们对中华未来的希望。在这一遍又一遍的红歌声中,从老人的脸上,似乎又回到了他们年青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在这一遍又一遍的红歌声中,似乎听到了他们年青时战斗的号角,也似乎又听到了厂房中的机器轰鸣。从这一遍又一遍的红歌声中,更看到了他们眼中含着的泪花。在他们布满沧桑的脸上,不但印刻着共和国的艰苦创业的痕迹,更记录着改革三十年现实的刀痕。这刀痕在他们沧老的脸上,留下的是一块块伤疤。

改革三十年后的今天,红歌燃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不是绿阴下的抒情,也不是舞台上卖弄。这是在疗伤他们自九十年代末,这十多年来,美奴们在他们心灵中扎下的一把把利剑。曾几何时,这些共和国无私的建设者们,被骂成了“懒汉”、“跳楼秀”。这歌声不但是愤怒的号角,也是对伟人的怀念,更是对自己的反思。曾几何时,红歌几乎在中华大地上绝迹的年代里,他们忘却了伟人的忠告。今天,他们又用歌声,不但诉说着,诉说着他们在这十多年中苦难与屈辱。更是用歌声,唤醒沉睡多年后,“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这一人类的普世价值。这正是“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在中华大地上又一次的具体体现。这歌声形象地概括了反弹行情的走势和结局!

然而,在这一张张沧桑的脸上,我似乎也看到了,在后继无人的行情下,这种反弹的红歌到底能唱多久?虽然这些老头老太太们,至今还在温水中煎熬着,但必竟他们的后代,在他们的呵护下,还没有真正尝到温水的滋味。

中国的希望,不再于老头老太太们自己唱红歌,而是在这红歌队伍中,年青人参与的有多少。老头老太太们真正要做到,用心去呵护我们的后代,就要常给他们讲“过去的故事”,让他们真正了解,他们是共和国无私的创造者,而不是懒汉。更要给我们的后代讲清楚,没有这些所谓的“懒汉”,美奴们是拿不出半点资本卖国的。

也要讲现在的故事,告诉他们中国出现的“怪圈”只是现象,而不是根源。一定要告诉他们,九十年代前,没有发动下岗运动前,这些所谓的“怪圈”,都是不存在的。只要年青人了解了这段历史,相信他们对现今的“怪圈”是能够释解的。虽然老人们丧失了在社会中的话语权,没有能力与境内外美奴们掌控的媒体抗衡,但老人们对后代的忠告还会事半功倍的。但还要掌握好年青人的逆反心态。美奴们在九十年代,反复宣传“代沟”这个词,目的就是割裂老年人与青年人交流,而制造的鸿沟。

可以肯定的讲,红唱队伍后继无人的现象,正是中东乱局将来在中华大地上重演的结局。从中国在下岗运动中,发生的贪盗国民数十万亿保险金和住房款案,到现在中东乱局,都是靠蒙骗年青人,才成功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