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扩大内需,我们要两条腿走路

火烧 2006-03-27 00:00:00 思潮碰撞 1031
文章强调扩大内需需社会保障与产业升级双管齐下,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对外资依赖严重,民族产业升级缓慢,需警惕半殖民地化趋势,推动内需与经济转型。

最近关于扩大内需,改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又成为了一个颇热门的话题。关于如何扩大内需,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教授提出了一个现在被广大老百姓普遍认同与接受的观点,那就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全民医疗、教育体系,使老百姓消除消费中的“谨慎”观念,敢于把兜里的钱拿出来花,而不必总是惴惴不安地担心明天没有钱供孩子上学、给自己养老、为自己看病……

对于这个提法,我是举双手认同的,只有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让老百姓们消除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和危机感,这样我们才能迎来一个真正的消费高潮。老百姓的消费信心指数才能真正拉高,用内需支持和助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讲了10多年却至今还没有实现的美好设想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现实。

然而,要想真正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光靠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确立,就象是内需的一条腿,谁见过哪个人只靠一条腿就能健步如飞甚至疾速飞奔的吗?

在这里我想提一个观点,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以为还有其警世意义,那就是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很明显的半殖民地化、空洞化的趋势,中国的经济安全正遭到极大的威胁。

所谓半殖民地化和空洞化,主要是体现在中国经济对于外资和对外贸易的依赖性上的,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前所未有,高于韩国、日本在经济起飞阶段时对外资的依赖。

这一方面是与我们执行的是与日本崛起时完全不同的开放性的经济贸易政策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我们国家自己的民族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十分缓慢,劳动密集型产业远远多于智力密集型产业。跨国公司在其设在中国的生产基地生产用于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的诸如毛巾、服装之类的低附加值产品构成了中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

不管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手机还是没有什么科技含量可言的打火机,其实从利润上来讲对于中国人没有更大区别。对于高科技产品,由于我们没有掌握其生产研发的关键技术和专利,我们只能成为外国人的装配车间和装配工人,从中得到的仅仅是加工收入,而这种代工利润占整个产品利润的比例是少得可怜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国每生产一台DVD机,只能从50美圆的总利润中拿到1美圆。去年我国对外高科技产品出口中的80%是由在华跨国企业制造的,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这种情况的逐渐发展,在中国造成了一种类似于“城中村”模式的表面繁荣现象,一方面,大量的外资和跨国企业纷纷涌入中国,中国成为了为世界提供产品的“世界工厂”,另一方面,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则或停滞不前或步履维艰,担负不起带领中国经济前进的重任。这其实才是中国经济对外贸依赖逐年增加的最根本原因。

中国,正在日益成为外国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和原材料供应商,如果未来再进一步成为跨国公司的产品倾销市场,那么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就真正完成了。

因此,我提出了扩大内需需要两条腿走路的说法,这另一条腿,就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科技水平的飞跃和民族工业的崛起。

只有我们自己的科技水平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我们才能在国际分工中逐渐转移到产业链中较高的层次,才能用同样的劳动效率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我们的民族工业真正腾飞,我们才有可能在国内市场打开之后占领国内市场,让强大的内需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而忽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那么我们只能是为外资和跨国企业提供一个无限广阔的产品倾销市场,到时候中国市场上产生的巨大利润又会滚滚流入外资的腰包,中国依然只是一个为洋人劳动的穷打工仔,依然只能是一个“过路财神”。

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未来几年是关键的攻坚时期,如果我们能够提升自主研发的实力,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具有优势的生产部门,如果我们能将社会保障体系落在实处,两条腿走路的中国必将在经济发展的大道上步履如飞昂首前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