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能让“小金库”消失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共发现“小金库”50738个,涉及金额238.8亿元。其中,2010年新发现“小金库”27036个,涉及金额130.47亿元。(来源:3月24日京华时报)
财政部公布以上数据,其一,反映了相关部门整治“小金库”的力度很大;其二,也向民众传出治理“小金库”任重而道远的现实。相关部门加大了治理“小金库”的力度,确实值得大家为之而高兴;而面对治理“小金库”任重而道远的现实,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再接再厉,加大治理“小金库”的力度,最好能让“小金库”能从社会之中消失。
“小金库”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多面性。若是从廉政建的要求出发:“小金库”大量存在,不仅为官员贪腐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还会由于“小金库”的隐蔽性、分散性,增加其反腐工作的难度以及成本;若是立足于公共利益:“小金库”就像“盗取”公共利益的“黑手”。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会因“小金库”的存在而降低。另一方面,民众能够享受到利益也会被“小金库”给“缩水”了;若是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小金库”的存在,除了会破坏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还会因为“小金库”为一部分人带来的“灰色收入”,而造成收入在大小以及道义上的不和谐。这三点危害显而易见,而那些“隐形的危害”的破坏力,谁曾计算过呢?相关部门加大整治“小金库”力度,对社会而言确实是个好事;但是对民众而言,让“小金库”消失掉才是最好的。
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环境和秩序存在的某些紊乱是造就“小金库”的主要原因。此观点笔者并不反对。中国处于有史以来,变革最为迅捷阶段,出现一些不良想象,就像成长的孩子会犯错一样正常。对此,人们保持应有的理智可以,却不可借“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和秩序存在的某些紊乱”为由,为“小金库”的消除而开脱。因此,国家相关机构既要立足于实际,又要立足于社会以及公众的需求,为解决“小金库”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立足于实际就是要正视“小金库”存在的客观现实;而立足于社会以及民众的需求,相关部门除了要加大治理“小金库”的力度,更要通过管理、监督体制的完善,为“小金库”的消亡做出制度上的努力。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