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发“孙大圣”,7000亩地“瞎折腾”
山西省娄烦县文物旅游局17日指出,当地文物旅游部门决定,由娄烦县花果山生态苑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建设“花果山孙大圣故里风景区”。(6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 无所不能、具有72般变化的孙悟空本是《西游记》中一个虚构的神猴,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却为它的“户籍”争论不休,相继出现山东说、河南说、福建说、甘肃说、江苏连云港说和山西娄烦说等多种争端。尤其可笑的是,山西学者孟繁仁、李国成与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委员会会长李安纲教授等多位专家经过20多年的考察研究后认定,孙悟空老家为山西娄烦说的依据最多。
一看专家发话,娄烦县和太原市政府官员赶紧附和(谁知他们是不是早已串通好的),孙大圣的故里在娄烦花果山,是历史赐予娄烦县的一处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当地要保护、利用好这一遗产,将它建设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于是乎,位于娄烦县海拔1816米的花果山山顶和山北侧的道人沟中,占地面积共7000多亩的“孙大圣故里花果山景区”建设项目开始折腾起来。
争神猴来源于历史人物之争,只不过,比起历史人物之争更显得滑稽罢了。历史人物之争在当今中国比比皆是,我们很容易列出一份“争古清单”的,上百城市卷入其中。比如,争黄帝、争老子、争屈原、争孙武、争李白、争诸葛亮、争水泊梁山、争董永故乡,就连臭名昭著的西门庆、潘金莲都有人争,五花八门,等等等等。争……争……争……,争得血脉忿张,争得不亦乐乎,争得头破血流,争得不可思议。真有文化的要争,没有文化创造文化也要争。争来争去,就成了瞎折腾。君不见,“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华姓氏文化”,还有“南北分界标志线”等各种文化招牌的东西伴随“稀奇古怪”之争纷纷出笼。
但细心者不免发现,尽管争有万变,但这些官员们的动机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为本地“增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放大自己的“政绩”。争的方式则是投巨资建遗址、建旅游区、办文化节,且请高官定位、名人押阵、央视宣传,乃至申报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争的结果当然是谁会说、谁为套狼舍得孩,谁就更像正版历史拥有者。不仅如此,光争还不足以体现实际行动,于是什么最高的黄帝雕像,最长的中华始祖龙等也都披着文化的外衣粉墨登场。
为了取证,就有人或含糊其词,或故布疑云地大造“伪史”,并美其名曰“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些贴上文化标签的“东西”,在更多意义上却成为商业化的帮凶,很大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官员及其雇佣的“专家学者”们不负责任的行为。在这些穷极无聊人的造势下,于是人们“欣然”看到,真正的历史成了一种道具,就像女人出门前“加工”后的脸,虽咋看一脸光鲜,却难以堵住知情人的嘴。偏激些说,争的后面,无非是找一个“有力的祖上”,为自己的无能作证罢了。最终,就算你一时能绑架历史,或索要到荣誉,也势必会留下被世人耻笑的话柄。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