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正确理解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火烧 2010-06-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深入解析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的关系,探讨各国如何通过民族主义凝聚人心,分析军国主义的形成与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国家的民族主义实践与国家意识,强调民族主义在国家统一与生存中的重要性。

    Nationalism可以翻译为民族主义、国家主义、爱国主义。
    目前,世界各国多靠民族主义凝聚人心。日本、韩国、俄罗斯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占上风的国家。普京、李明博、石原慎太郎都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日里诺夫斯基、勒庞、三岛由纪夫等则属极端民族主义者。
     列宁上台后,曾经大力打击俄罗斯的民族主义。但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为挽救苏联,斯大林祭出了民族主义的法宝,英国作家比弗的《斯大林格勒》一书中就提到战争初期很多曾被批判的俄国民族英雄如库图佐夫等都被官方抬出来激励士气。美国左翼作家斯诺(就是写《西行漫记》的斯诺)在《苏联为什么打得这样好》一文中,也引述了一些人提到的卫国战争“使苏联民族主义复生”的观点。勃列日涅夫时期,很多苏联高级官员也被西方记者视为民族主义者,如列宁格勒党委书记罗曼诺夫。安德罗波夫上台后曾经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因为有人怀疑他有犹太人血统;而一位来自中亚的高级官员上台后,为了平息以俄罗斯族人为主的高官的疑虑,公开颂扬“俄罗斯母亲”(俄国人对祖国的昵称)对苏联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后,政府则公开宣扬民族主义以填补民众信仰真空。
      只有一个民族的德国统一是因为民族主义,有两个民族的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也是因为民族主义。昔日东德西德边境重兵对峙,最终还是统一了,因为是一个民族,同种同文,血浓于水。相同的例子还有朝鲜半岛,尽管重兵对峙,南北朝鲜的统一力量仍然很强大,因为他们是同一个民族。
    新加坡因为少数民族尤其是马来族人口较多,而且处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包围中,所以不敢强调民族主义,只能强调国家意识。美国因为是多种族国家,也不能强调民族主义,只能强调国家意识。但美国和新加坡仍然是由占人口大多数的族群主导政治、经济和文化。美国主要由白种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新教徒(WASP,也就是所谓的“高等白人”)主导。新加坡主要由华人主导。相比起日、俄、韩等公开宣扬民族主义的国家,美国、新加坡的民族主义隐藏在“种族平等”的下面。
    The spirit of nationalism is still far stronger than the spirit of world community. 民族主义精神仍然远远胜于世界大同的精神。

    Militarism可以翻译为“军国主义”,也可以翻译为“尚武精神”。
  一个国家如果需要扩张生存空间,或是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往往不可避免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历史上的蒙古帝国等游牧民族国家都是天生的军国主义。日本成为军国主义国家最初是因为感受到威胁,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取胜后则走上主动进攻的扩张道路。我们不能说一个国家重视军备就是错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能维持主权独立,原因就是其军事化程度就一直都较高,金日成主席提出“全民军事化、全国要塞化、全军现代化、全军干部化”的四大军事路线,金正日总书记则提出“先军政治”,都说明朝鲜对军事的重视。新加坡虽然军队规模很小,但全民皆兵,装备也非常精良,有阿帕奇直升机和“豹”式坦克,其军事化程度之高超过南朝鲜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堪比朝鲜和以色列,地球人都知道他们主要是为了防备强大的马来西亚和印尼。

    我觉得尚武没什么错,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灿烂的华夏文明之所以多次受到摧残,就是因为缺了Militarism。乌有之乡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韩毓海,在《天下——江山走笔》一书中也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是因为没有枪杆子。
    我觉得韩毓海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一个富有的商人,如果被一群拿刀的暴徒抢掠一空,就会重新沦为赤贫。一个品学兼优的中学生,本来能考上北大的,如果被一个小流氓打成残废,还有前途吗?但假如这个商人有一群拿冲锋枪的保镖,或是这个中学生从小就学会咏春拳,精神文明,体魄却野蛮,一脚就把那小流氓踢出几米外,商人就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中学生就能考上北大成为社会精英。
    孙中山曾经给霍元甲的精武馆题词:“尚武精神。”今天我们实现民族复兴,也需要尚武精神。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