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许戈多的信仰就是迷茫

火烧 2010-06-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戈多信仰与大学迷茫展开,探讨政策之窗理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并以校园凶杀案和汶川地震为例,反映社会问题与人文关怀的缺失。

    记得高中的时候经常写一些东西也就总结一下每天的学习生活,有时候一天要写好多次,主要的还是学习的和感想的居多,现在想一想也挺好的,在不断的书写中调节着自己的心情。孔子说日三省其身,倒是自己现在是三日也不省身,这也许就是大学与高中的区别。更多的是迷茫。迷茫产生了懒惰,迷茫产生了厌世,迷们产生了一无所获,迷茫产生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像吸血虫一样吸干了我们的理想抱负还有我们的未来。但这是大学与高中的区别吗?仅仅是迷茫吗?现在的自己有一些的懒惰,不想看书,不想学习,不想睡觉,不想实习,不想吃饭,什么的事情都不想去做。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很多的时候会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动力缺乏,然后就在徘徊中浪费了大好的时光,可以感觉到的大学时光的悄然流逝,而我还是站在原地等待徘徊,但是我究竟在等待着什么,我究竟为什么在徘徊。

       ——题记

    政策学里金登提出了一个理论,当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流合一之时,政策之窗就会被打开。很多的时候自己总是会被这个理论所吸引,虽然这个理论被人们在现实的政策分析中论述的不是太多,也被人们认为它太强调偶发的因素而遭到无情的批评,但是我认为政策之窗理论真正的魅力就在于它所意味的偶发性。人们致力于让政治学的科学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规律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政治科学,政治科学的很多的分支比如政策学、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等都在不断的继承着这个从二战以来的传统。或者说的更远一些就是十七十八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思维占据了时代的潮流,感性思维渐渐地被抛弃,宗教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让现在的我们想到宗教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殊不知,我们用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远远不能够解决这个世界的问题,远远的不能够创造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社会。也许科学的越发展,我们就越需要宗教信仰,来解释这个世界说发生的那么多的偶然,来给予我们脆弱心灵那一丝丝可怜的慰藉。罗素罗兰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其实是错了。

    这些年的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偶然和不可思议,远的不说,就拿最近发生的校园凶杀事件来说。当一切的平息下来,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失去孩子的家长?我们又该如何向他们解释所有的这一切?毫无征兆的,毫无理由的,毫不留情的一切?政府的几张发文,专家的几句呼吁,警察的几次站岗是远远不够的,而这些都让人觉得那么的冷冰冰。人们都会说这是社会转型时期会发生的事情,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矛盾得不到有效的梳理引导的爆发,在理论或者学术的角度来个这些事件一个合理的理由。但我想一个社会矛盾就可以解决掉这些所有的悲惨吗?就可以为这些所有的悲惨开脱吗?就可以为这些所有的悲惨寻到一个合理的发生理由吗?还有一个与这个有点相同又有很大不同的事情就是汶川的地震。很是明显这次的事件是不能用什么社会矛盾来解释的,只是自然的原因。但说只是自然的原因也是不妥当的,地震之后的重建现在也出现了种种的问题,包括社会硬件的重建,但更多的也是被人们所忽视的社会软件也就是社会心理和社会秩序的重建出现了更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面对在校园凶杀案中失去孩子的家长和地震之后残余的人们时,所有的自然科学和所有的社会科学都显得那么无能为力,简单说就是科学失败了。

    科学失败了,因为我们需要的是宗教或者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信仰。可是信仰又是个什么东西?在说明信仰是个什么东西时,我想先给大家说一个有些怪异的事实。老子、孔子、顾炎武、孙中山、柏拉图、莫尔、马克思、克鲁泡特金、列宁、梁漱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我们人类一直追求的美好社会的设想,每个人都向后人展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当然现在还没有实现,将来会不会实现我是报什么希望的。也许人们的科学技术会无比的发达,发达的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超乎我们的思维,但过去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人们设想的理想社会,我想一个三岁的小孩也能知道这一直是也不会有什么的变化的。如果说人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代表着人们道德水平的最高峰和集大成,那么我们就会很明显的意识到,几千年来人们的道德水平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甚至如果从一个广泛的视觉来看在一段的时期内是倒退的,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就是如此。人类科学的发展和人类道德的发展是沿着互不相干的两条线走来的,道德是什么呢?道德不是人类信仰的一种体现吗?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科学与人类信仰是两回事。而不是说科学的发展否定排斥了信仰,当然信仰包括宗教。所以,如果我们去建设我们的理想社会,科学始终是一个辅助的东西,真正的关键在于人类道德水平或信仰水平的发达程度,甚至有时科学的发展会给人类带来毁灭而绝对不是什么美好,比如一战、二战。因此,回到开头,我们需要信仰,尤其是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信仰,如果我们还梦想着理想社会;我们需要信仰,如果我们还有所希望。

    但我们现在有信仰吗?政治学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的人专指信仰是宗教,回顾历史我们的中华民族是没有什么真正宗教的与世界的其他地方相比,因此说我们现在也一直是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有道理;还有的人说信仰的范围不应该是也从来不是这么狭小,我们应该在更大的层面上来理解信仰的内涵,因此,我们现在是一个信仰最不缺乏的时代,是一个信仰最多元化的时代,有道理。我要对二者都提出批评,为什么呢?难道二分法也会有错吗?是的,但不是错了,而是不能够好的说明问题。上面的二者都是从这个社会的层面上来分析信仰的,仅仅只注意到了社会学想象力的后者,而忽视了或者很少有人专门的从前者的心理角度来分析信仰的有无,也就是作为单个人的信仰问题。当然还有人会反驳说我这种分析是没有什么意思或者价值的,因为一个人的信仰是不能脱离社会的大背景的。在这里我想明确的摆明对提出这类问题的人的鄙视,因为我想问这类人类,你们是否知道一个社会总不是同质化的,在任何一个的社会中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亚文化和各种各样的亚群体,或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思维方法,即特殊性与普遍性。因此,到了现在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来分析个人信仰的问题。

    个人信仰的问题,也许最简单的就是问:你信仰什么东西?你相信它吗?在问这些问题以前我们最好的知道个人是一定有信仰的,甚至连其他不如人类高级的动物也有信仰。不管是从人类早期的图腾还是一些禁忌,到后来发展的各种宗教和智慧,人类始终都是在信仰的怀抱当中生存发展。有人会大笑,说你说的太绝对了,我就没有信仰,我绝不相信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回答:你错了,因为无信仰也是一种信仰,你信仰无信仰。这不仅仅是哲学上的一种思辨,这就是事实。打个不恰当的比分王充,是一个大名鼎鼎的无神论者,他的信仰就是无神论。还有无政府主义者普鲁东等。也许这就是老子的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在确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信仰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到开始,你信仰的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数一数脚指头就会知道,有的人信仰宗教,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有的人信仰各种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公平、正义;还有的人信仰一些具体的实物,比如狼、蛇、牛、猪等动物,还有玉米、水稻、小麦等植物,还有人信仰云、风、雷电、水等自然现象事物等等,几乎所有的实物都可以拿来信仰。在信仰什么东西这个问题上,答案是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

    也许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我们个人在信仰上为什么为有这么多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来分析这个问题,但所有的问题不外乎什么个人的社会影响,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专业点就是个人的在社会化过程中造成的差别,因为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是具有主动性的而不简单的是被动接受,但现在的我想说的是一些偶然因素在导致个人信仰中的作用。偶然的因素很多,大家也很了解,在现实的生活中和电视电影文学中也经常出现。因此我还要缩小一下我的论述范围,也就是我们所学专业对我们信仰的影响。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是奇怪,所学的专业能对我的信仰产生什么影响?再说现在不是都在说大学里学的什么专业都无所谓,毕业找工作对专业没有多大的限制。我想说的是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当然如果你大学四年也没有弄明白自己所学专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话,上面的两句话是适合你的。如果你很深入的了解了自己的专业或者退一步说仅仅只是了解皮毛的话,专业知识就会对你的思维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对你的信仰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比如学政治学的很少有几个人不信仰自由民主平等的,只是程度的差别,并因此产生了左右的差别。当然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各自的专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讨论了个人在信仰有这么多的差别的原因及专业对人信仰的一些信仰之后,我想把个人的范围缩小,具体的思考一下我们大学生的信仰。

    大家注意,这里谈论的不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是什么西方的普世价值,这里的大学生信仰,指的是未来和人生。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我们信仰什么样的未来?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信仰什么样的人生?在搞清楚是什么的问题之前,我们最好搞清楚有没有的问题。很明显我们现在没有信仰,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我们究竟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人生。这样造成了什么的后果呢?——迷茫,也就是我现在所想的、所陷入的和所要解决的。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想过了,这和迷茫的问题会不会得到解决?回答是:不一定,但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为什么呢?这里涉及到一个知与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是知而不行就不是知因此不一定,可为什么又说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呢?有句不恰当的话: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因此当你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所以,说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应该首先意识到我们有没有信仰,在这里专指对未来和人生的信仰。然后,我们才能够进行我们对未来和人生的信仰是什么的分析。

    那么我们应该对未来和人生有什么样的信仰呢?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我想说的是一些共同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对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反思,当然不是简单和老套僵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三观。我想对三观的反思是个人摆脱迷茫的关键之处,也是我所写的东西的真正目的所在,但是在这里我陷入了一个思维怪圈,我无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因为我现在也处于这个阶段,因此,这个问题只能留给以后来解决,现在就此打住。我说最重要的是对个人三观的反思,但是还有一个决定人们或者说决定民族高下的反思是,对这个社会和民族未来三观的反思,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缺乏的,因为五千年的包袱太沉重了,把我们压弯了腰而无法抬头看看天空看看前方。

    如果说科学与信仰是人类的两条腿,那么现在的我们则严重的残疾。我们需要信仰来解决科学解决不了的东西,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信仰来解决我们的迷茫,而这个迷茫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甚至或者说已经在摧残者我们的未来。因此,当我们每次想起戈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同时想起我们的信仰。也许有人会说戈多也是一种信仰,对,但那样我们就还会走入迷茫,可也说不定,也许戈多在某一天的凌晨悄悄来临,但你却没有看的到,为什么?因为你还在被窝里睡大觉。

     ——谨以此文献给在大学中迷茫的兄弟姐妹,不管平时如何,谨记我爱你们每个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