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開放接軌(鬼)終踩煞車

火烧 2023-10-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討中國近年加強國安全意識,拒絕海歸及海外關係者,並反思英語教育與中文教育的失衡,強調語言與文化安全的重要性。

  2022年11月20日大連市人才招聘信息網登了一則“各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為推進傳統檔案數字化建設,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檔案信息化專員68名”的廣告, 招錄條件之一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服從組織分配恪守職業道德,保密意識強”,這不讓人意外。跌破眾人眼鏡的是,不得報名者除了曾犯罪、失信被執行人員外,還有一項“本人有國外留學經歷或出國勞務經歷及兩代以內直系親屬在國外定居的(包括港、澳、臺)”,此恐怕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破天荒之舉,從選派高級公務員赴美受訓到拒絕海歸、有海外關係者應聘,其間變化雖屬微妙,卻也反應近年內外政經情勢的歸趨。

  再參看西安交大教務處今年9月20日發出的一則通知:

  各學院(部) 、中心:

  經學校2023年第五次本科生院院務會研究決定,我校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是否參加及其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該決定自2023年9月1日起實施,請知悉並通知學生。

  聯繫前揭招聘的保守排外傾向,顯現把改開賦予道義優勢四十年後,在美、歐、日、韓、菲等的聯合圍堵現實中,國人終於有了某種醒悟——國家安全,安全意識是不能丟的。而語言不單是溝通的工具,還負載了一個民族的靈魂,事涉文化安全,非可等閒視之;只要求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卻對母語中文付之闕如,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荒唐舉措。試以西安交大通知文:

  “我校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是否參加及其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為考察,可看出該校當局的中文程度仍有加強改進空間,因為“……不再將……考試是否參加……作為本科生畢業……”的表達法是西化的中文,正規的行文應作:

  “我校不再將是否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及其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

  或者進一步把“是否參加及其考試”八個字刪除,簡化為“我校不再將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校內英語水平考試和校外其他各類英語考試成績作為本科生畢業及學士學位授予條件。”不是更能清楚達意嗎?

  當2018年5月4日北大校長林建華於建校一百廿周年慶祝會上致詞,勉勵學子“要勵志,立鴻鵠志”,竟把“鴻鵠(hú)志”讀成了“鴻浩(hào)志”;還將“培育了北大莘莘( shēn shēn)學子”念成“菁菁( jīng jīng)學子”,知識中堅中文根柢不足已暴露無遺,而中華文明是靠方塊字構築的,炎黃子民如因考試或留學浸淫洋文日久,恐有導致文明審美移變之虞,縱我族類,其心仍會有異,能無慎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