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百度知道”已沦为百度员工勒索企业的工具

火烧 2011-04-05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揭露百度知道被员工利用勒索企业,恶意诽谤信息删除需付费,引发对企业维权困境和百度公信力的质疑。
先说一说本人的亲身经历。在用百度搜索我公司时,在第一页出现一条来自“百度知道”的,竞争对手恶意诽谤的负面信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描述,哪怕是捏造的事实也好,只有几句侮辱性的词句,严重地影响了我公司的声誉。我公司按照正常的渠道,向“百度知道”投诉,请求将诽谤信息删除。然而,却收到来自“百度知道投诉”的电邮,要我们把公司执照、加盖公章的保证书等等一大堆文件,寄到北京某大厦某某层,由对方经过研究核实后在作出处理意见云云。但是与此同时,却莫名其妙地收到多条百度内部短信。请注意,是我登录百度以后的内部短信,并非是电子邮件。都声称为了维护企业形象,可以快速删除负面信息,费用价格是500元人民币。其中的一条很有意思,耐人寻味,不妨在这里晒一晒。请看下文:
我们是负面信息删除的,可以快速帮助贵公司删除网络上的负面信息,解除您的负面危机,你可以加我的QQ:*********联系我!先删除后付款!信誉保证!
希望我们有机会合作!您可以放心我们的信誉! 若有打扰,请见谅!
呵呵,“先删除后付款”,一副胸有成竹,手拿把掐的样子。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1、小样滴,我先删除也不怕你赖账,你不付款,我还可以再恢复。或者,我能给你整出更多的负面信息,而且都能排在搜索你公司时的信息前面。整不死你!
2、此人直接地或间接地拥有绝对的,对“百度知道”所有信息的操控权。
3、在我举报的当天就收到这么多的,拥有快速删除负面信息能力的短信,不用大脑只用屁股去合计,除了“百度知道”内部的员工,谁还有这份顺风耳,千里眼的本事呢?
4、“百度”也感染上了腐败菌,如果是这样,还有什么公信度可言?
其实,百度的声誉并不怎么样,前几年在北京的百度公司,就发生了业主集体示威,抗议百度关键词推广,雇人恶意点击的事件。凡是在百度做过关键词推广的企业,也包括我公司,相信都会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关键词的价格扶摇直上,每日的点击更是花钱如流水,但是却同实际效益成反比,因此许多企业已经放弃了在百度做关键词推广。
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信息,排在前面的4-5位的信息,都是花钱做关键词推广的赞助商,百度的搜索结果已经基本失真。也别总说人家“谷歌”怎么怎么不好,如果把“谷歌”与“百度”放在一起比较,“谷歌”好似一个脾气有点倔的小商贩,而“百度”却是一副唯利是图的大奸商,没有道德和良心的掮客嘴脸。一句话:谷歌比百度要清纯、诚实得多。
“百度”也算是咱中国的企业,前段时间“谷歌”闹撤出的纠纷中,严重地损害了“谷歌”在中国网民中的形象,中国的网民出于民族主义情绪,对“百度”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中国的大部分,所谓的大企业,企业家,都摆脱不了一个通病。在下列出几条:
1、能忽悠。以百度为例,五花八门的项目,热热闹闹地整了不少。一批作家和出版策划机构集体声讨百度文库侵权;七大唱片公司状告百度MP3侵权案;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抗议百度侵权;百度最主要的搜索引擎功能却每况愈下,快要变成了纯广告的搜索引擎。
2、专坑中国百姓。坑你.COM没商量!有本事去赚外国人的钱,有本事去坑外国人那!可惜大部分都是加工厂,哪有能拿得出手的自主产权那,不坑中国百姓又怎么办?
3、忘乎所以。开始的创业阶段还行,尾巴还是夹的很紧。一旦处于垄断地位,就有一种天老大我老二的,重庆文强局长的感觉。以百度为例,滥用中国网民的信任,变成了商业广告引擎不说,最可恨的是以此当做勒索企业,达到敛财目的的工具。我甚至怀疑,谷歌撤离纠纷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你百度的黑手?
我知道,你百度在国内所处的垄断地位,你想黑谁或是屏蔽谁还不是举手之劳?勒索你几个小钱你还有什么脾气?可是百度你忘了,我有一支笔,我能用电脑打字,我有用文化武装的大脑,我有一颗正直人的心,我会以此来揭露你的虚伪,在道貌岸然的背后窝藏了多少龌龊,让这些肮脏的东西大白于天下。
百度高层的先生们,你们可以认为这篇文章损害了百度公司的声誉。但是,这里列举的都是客观事实,而且更没有敲诈勒索的倾向,是被你们的腐败、卑鄙、霸道逼得,不得不拍案而起进行反击。
如果百度高层的先生们,看到这篇文章后感到十分不爽,那就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那些,被“百度知道”勒索的企业领导者的心境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