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里话清明……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中国天文年历》上得知,今年清明的准确时间为4月5日11时12分。
众所周知,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其运行轨迹称“黄道”。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清明,就是其中之一。但与其他23个节气不同的是,清明这个节气却成了与春节、元宵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同等地位的节日。
据史料记载,清明节大约始于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同时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比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进行踏青、拔河、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而烧纸又起源于何时呢?据说蔡伦发明出纸后,造纸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蔡伦的嫂子心痒痒的,便逼着丈夫蔡回学造纸。但因发财心切,未等学好就赶回家开起造纸厂。没有好技术自然造不出好纸,也就卖不出去。两口子非常焦急,一来二去,蔡回和老婆想出了一条妙计。
夜深人静,蔡回突然放声大哭,邻居听到急忙赶去,见其跪在棺材前哭得死去活来,便问个究竟。蔡回悲痛地说:“为造纸事妻子和我争吵了几句,就上吊了。”“都是这些破纸惹的祸!”这时,蔡回当着众人一边烧纸,一边哭诉。烧着烧着,只听老婆在棺材里喊道:“把门打开,我回来了!”这一下可把人们吓呆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壮着胆子把棺材盖揭开。只见蔡回老婆坐了起来,油腔滑调地唱起来:“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把丈夫送给我的钱交给阎王,他就把我放回来了。”蔡回故意说:“可我没送钱给你呀?”她指着那正在燃着的纸堆说:"那就是你送的钱,人间拿铜当钱,阴间是以纸当钱。"
大家得知烧纸还有如此妙处,都争相购买。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几天工夫,蜂拥而来的顾客就把满屋的纸全买光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知,至少在汉代以前,人们是不会烧纸的。有了纸以后,这种风俗才渐渐兴起。且烧纸的起因皆因一个利字,与当代相符。君不见,时下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摆着各色烧纸,及折叠的金元宝,还有印刷精美的各色冥币,甚至有美元、英镑和欧元等外币。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达千吨以上。估计全国的白色消费高达100多亿元,很多商家甚至推出纸扎的iphone之类来吸引顾客,不都是为了利吗?!
其实,在笔者想来,逢年过节拜祭先祖,无非是祖先的聪明,让孩子一代一代传下去,不管到什么地方,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根。但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现代人,又有多少会体谅祖宗的苦心。有奶便是娘,哪管“根”何方?不信问问80后,90后们,有多少会知道他未见过面的老爷爷、老奶奶的名字?外居外国的孩子们,甚销又有多少会知道他的老家是哪里?
所以,从一个清明风俗便能窥见,中国传统社会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如果人们真切明白了清明的文化传统意蕴,大概就不会只将其视作一个花钱大买特买各色祭品的日子,给商家带来滚滚财源的“清明经济”也断不至于如此兴旺。我们要做的,是发扬光大清明传统中有益的,如通过祭奠、感恩、追思的祭祀礼仪所折射出的国人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对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以及对文化理想的执着追求等。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我们经由祭扫这一形式,既对逝者遥寄出深切的思念,又由此而进行一次庄严的心灵对话,涤清我们心灵中的尘埃。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