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精神永存之【一】——为当地英烈建纪念馆
清明节,春雨知时而至,时大时小的雨滴,如同苍天悲悯的眼泪,生者、死者能不断魂?
人是应当被怜悯的,转来转去多少年,精气神都被金钱榨干了!剩下躯壳又有何用?活着累,死了也不安息。
活得高兴,活得愉快,活得有意义,都是从心里发出的,感觉的,心没有了营养供应又怎能生出快乐?人活着心也要活。心是需要精神食粮的!
“公冶长书院”29公里的路标在眼前闪过。故乡就在眼前,精神为之一振!公冶长的故事,奶奶生前常讲,能记到现在是因为公冶长能听懂鸟语,给人印象深刻。他和自然界有着特殊的联系!他能被自然界接受,是因为他具有与他人迥异的品格!当地的英烈如果能被人常念叨,世世代代传下去,是不会被忘记的!每年缅怀一次的结果,是当地的烈士当地人都不甚了解了!烈士都被遗忘了,何谈烈士精神的发扬?烈士精神和老百姓生活彻底脱节了!
烈士爷爷的英灵,分葬在济南和故乡两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济南的李氏已人烟稀少,自我以后无人张罗这些事了!故乡的李氏人口众多忠厚传家,可信赖和依靠!我驾鹤西游后,烈士爷爷的坟就托付给本家的老少爷们祭奠看护了!只要烈士坟在,烈士精神就不会泯灭,故乡是我的精神家园,最后的阵地!烈士爷爷你就坚守在故乡吧!乡亲们会接过你手中的旗帜!
“安丘市白芬子乡村”到了,村里已没有了记忆中的水灵,多了些现代化的商业气息。此次回乡祭祖,最大愿望是打听到烈士爷爷和奶奶的事。奶奶的家乡是郑家下庄,离白芬子不远。奶奶在村里辈分高,九十多岁的老人,我称呼大爷。在拜望的乡亲家里,我感受着他们生活的窘迫!心中不安。超出想象的是烈士爷爷的一位五服侄子,他住在养老院里,每天吃着粗茶淡饭,每月领着十元生活补助。而他的母亲就像红嫂,在抗战时期,长期向抗日人士提供食宿,支持抗战。不管烈士爷爷何时带人去,都有吃有喝有住。
“策反刘黑七”,“解放夏坡”,“攻打安丘县城”,是烈士爷爷在抗战时期,在家乡潜伏敌后参与的行动!当时乡亲们叫他希珍。如今,知道大概经过的老人,全村不过三人!这三人已是风烛残年。过几年也许无人知晓烈士爷爷的事了!
为了烈士精神长存,为了信念的坚守,为了孩子们未来,为了灵魂的重塑,应当以乡为单位,为当地烈士设立烈士纪念馆!但是单纯的纪念馆是和百姓生活脱节的!宣传烈士精神需要要大量图书音像资料,如果和图书馆结合,烈士、烈士精神将和人们朝夕相处!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以下是李镇中烈士亲友,在故土的一份努力和尝试————
李镇中烈士亲友捐赠“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 捐赠意向:
“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捐赠目的:一、宣传烈士精神。使烈士精神永存民间,扎根民间,走进百姓生活,激励后人。二、纪念当地革命先烈,陈列革命先烈事迹。三、讲学、研讨、发现烈士事迹、烈士精神,成为红色文明发源地。
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捐赠方式:
由李镇中烈士亲友向小学初期捐赠一万元,初创“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后由烈士亲友每年向“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捐赠五千至一万元图书,连捐三至五年。
小学提供“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场地,负责向学生宣传烈士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向烈士亲友,村民开放。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的变迁,应经烈士亲友同意。
未尽事宜,另行协商。
烈士精神已将人类领进了自由王国的大门!烈士精神是两千万烈士舍生取义为人类解放换来的宝贵财富,它做到了其它宗教想做而未做到的事!它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犹如极乐世界和天国!
当下所遇一切问题即是烈士精神缺失、遗忘的表象!中国需要成立“烈士亲友联谊会”,只有这样的专业组织,才能名正言顺,有效继承和发扬烈士精神,使烈士精神迅速扎根民间,引领社会生活,步入自由王国。
希望中国的烈士亲友联谊会早日成立!推动各地建立“英烈育德图书纪念馆”,为当地培养具备烈士精神的优秀干部!
希望烈士亲友不拘形式,自发在烈士故乡,为当地烈士建英烈纪念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