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推荐:市场化给民众压上新三座大山
左大培按语:
最近十几年来,在“市场化交易”的逼迫下,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支付的医疗、教育和住房费用暴增,以致怨声载道,人们把住房、医疗和教育形容为“新的三座大山”。可是在高尚全等人3月4日于杏林山庄主持的“新西山会议”上,掌握着话语权的发言者们却继续将批评的声音说成是“反改革”,并且不断散布谎言,说老百姓之所以现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不是因为这些领域实行了市场化,更不是因为市场化过度了,而是因为市场化得还不够,因为这些行业的经营单位没有实行“民营化”即私有化。
按照“西山会议”上的精英们的观点,市场化加上“民营化”即私有化,就可以使老百姓们不再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些新自由主义的精英们从来就是这样把挂着“民营企业”招牌的私营企业看成是救苦救难的天尊。那我们就看看以下这些在中国大地上实际发生的事情吧,看看那些“民营学校”和“民营医院”在怎样坑蒙拐骗,它们让中国的老百姓享受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医疗和教育代价。
我们这里所举的当然只是个别案例,但是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却是非常普遍,任何人都会告诉你许许多多这样的事例。这些事实说明,“民营化”即私有化根本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在医疗和教育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反而会使这种困境变本加厉。其实,中国人民在医疗和教育问题上面临的困境,其根源在于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化,在于放任个人在这两个领域以“市场交易”为掩护而不受约束地赚钱。而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中,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失灵的。
上海长江医院误诊追踪:治疗不孕医生月薪三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2日 06:53 新京报
一位民营医院工作人员自述,上海多数民营医院老板来自一个镇
据新华社上海2月21日电 (记者 肖春飞 仇逸) 新华社2月8日报道《孕妇如何患上原发性不孕———上海长江医院“孕妇当做不孕症治疗”事件调查(一) (二) (三) (四)》后,引发社会各界对民营医院的讨论。
日前,上海某民营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他的所见所闻。
“上海民营医院70%投资者来自一个镇”
他说,“目前上海民营医院的投资者中,70%甚至更多来自福建莆田的秀语镇,集中在几个大的家族,牵扯到家族、同乡等各种密切关系。这些投资者最大的特点是‘有钱、大胆敢搏、思想开放、想赚更多的钱’,基本不具备医学或者管理的素质。”“他们的医院管理大都有一套相似的运作模式,在全国各地收购医院,互相拷贝、互相交流,老乡之间开医院还互相参股,互为依托,我工作的那家医院,在长江医院就有股份。”
“医生流动性很大,一出事就走人”
“至于医生收入,一般由保底工资和提成两部分组成。病人所有的治疗费、手术费、住院费、甚至挂号费,医生都可以按比例提成,医生的实际收入比做账的工资单要高得多,直接用现金支付,治疗不孕的医生月收入一般可以达到2万-3万元。大部分受到广告诱惑前来就诊的患者来自外地,一个病人看妇科病花几万元是很正常的事,至于不孕不育花十几万元也很常见。”
“很多民营医院‘治病’方式都跟长江医院如出一辙,通过热线咨询电话以低价吸引病人前来,从来不告诉病人治好病要花多少钱。几乎所有的病人都会花光带来的钱,之后再想办法回去拿钱,就这么拖着,一直到病人实在拿不出钱为止。”
“和公立医院相比,现在民营医院明显‘先天不足’,只能依靠广告宣传来吸引病人。民营医院广告铺天盖地,标榜医院医生都是专家、主任。但是民营医院人才培养和科研力量十分薄弱,钱都投到广告上去了,对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的投入微乎其微。一些民营医院虽然号称有比较强大的专家阵容,但其实专家大都是‘游击队’,是冲钱而来、奔钱而去的。”
“医院里出事也很平常,医生一旦出事就走人。医生流动性很大,像长江医院,医、护、技人员共120人,其中上海市28人、外地的多达92人。一些招聘来的所谓‘专家’夸大虚假的成分很多,一些医生甚至没有执医证。”
“医院有两个药库、两套账册”
“民营医院里一般设了两个药库和两个医用耗材库。一个药库、耗材库是专门应对药监、税务、工商、财政等政府部门的检查,库里的产品都是合格的;但另一个药库、耗材库只有医院内部的人才知道,里面的产品大部分是不合格的;与此相对应,也有两套账册,一套是公开的,由一般的财会人员做,另一套是保密的,只有老板的亲信才能做。因此,医院真正的赢利状况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怀孕女被诊断成不孕症 5天花去诊疗费3.7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09:43 中国消费网
5天,花去了3.7万余元。这笔钱,叶浩魁夫妇不吃不喝得攒上4年。
今年6月4日,叶浩魁和妻子叶雨林分别被上海长江医院诊断为“男性不育”和“原发性不孕”。在“看病”的短短5天内,3.7万余元如流水般花了出去,只为圆他们能生个孩子的梦想。
然而,梦想终于降临的那天,叶浩魁却没有丝毫喜悦心情——今年7月20日,崇明县庙镇人民医院检验报告上写道:孕期66天。往前推算,也就是在5月17日前后,叶雨林已经怀孕了。
叶浩魁夫妇满腔愤怒,气得浑身颤抖:一个早已经怀孕的人,长江医院怎么还能诊断出不孕症?更令他们担心的是,在妻子怀孕的这段日子里,已经服用了大量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到底要不要这个孩子?如今,成了摆在叶浩魁夫妇面前的艰难选择。
父母抱孙心切 安徽遥控看病
昨晚,记者拨通在崇明打工的叶浩魁电话时,他刚刚下班。当初的愤怒,如今已经变为痛苦。
“欠了亲戚朋友2万多元,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还清。”妻子叶雨林今年25岁,这是她第一次怀孕,现在她的腹部已经明显隆起。根据前些天的医院检查,孩子发育比较正常。叶浩魁在喜悦的同时,深深愧疚:“我现在穷得只能一星期给老婆买一次水果,想想心里就难过。”
如果当初没有去上海长江医院求医,或许现在的叶浩魁可以幸福许多。
叶浩魁在上海打工已经五六年了。去年春节,他回安徽阜阳老家与叶雨林结婚,婚后两人一起到了崇明。今年6月,眼看叶雨林没有丝毫怀孕的迹象,远在安徽老家的父母坐不住了。
叶浩魁的姐姐叶浩荣告诉记者,当地人一般结婚几个月后就有孩子了,父母有点心急了。父母给叶浩魁打了个电话,旁敲侧击后,就挑明了话题:“你看上海的长江医院挺有名气的,你们是不是去看看?”
去医院之前,叶浩荣接连打了几次咨询电话,都说顶多花二三千元一定能抱上孩子。6月4日一早,叶浩魁夫妇拿了5000元现金,在姐姐的陪同下,从崇明赶到了位于周家嘴路上的上海长江医院。
检查治疗5天回家取钱4次
叶浩荣回忆起当时情景:坐堂的女医生,对叶雨林肉眼检查后就连说:“不得了不得了,你妇科炎症那么严重,怎么能生孩子?”在门外等候消息的叶浩魁当时脸色都变了。这时,旁边一位男医生又对叶浩魁说,男人也检查一下,问题不一定出在女人身上。叶浩魁一开始很不情愿,说他肯定不会有问题。“我就劝他说,来都来了,还不如一起看一下。”也仅仅在用肉眼观察一番后,男医生就对叶浩魁说:“你输精管堵塞了,也得详细检查。”
拿着检查单到楼下付款时,叶浩魁夫妇大吃一惊,两人检查费用一共要花6000余元。“既然有病就得治,钱花了也值得。”抱着这样的心态,姐姐叶浩荣垫付了1000余元的差额。
医生分别在两人的病历卡上写下了诊断结果:男方是“男性不育”,女方是“原发性不孕”。尽管叶雨林的病情和丈夫截然不同,但也得接受“恒频磁共振”治疗。每天三次,每次一个多小时。振动治疗完毕之后,两个人接着又去输液室吊盐水,每天三瓶。这样的治疗,又花费了7000余元。
“6月4日那天就花了1.3万余元,当时我们想如果真能治好,就能有个孩子了。”叶浩魁告诉记者,那时他们三人还庆祝了一番。到了当天下午5点多,叶浩荣被医生叫进办公室,说叶雨林得再治疗一天。
当晚,叶浩魁夫妇住在医院附近每晚60元的小旅馆,叶浩荣则连夜赶回崇明取了5000元。没想到,第二天治疗完,医生说还得接着治疗。到6月8日,看病5天,叶浩荣4次回崇明借钱,一共花去3.7万余元。
跑了4家医院确信已经怀孕
叶浩魁告诉记者,妻子一开始就嫌医药费太贵,埋怨他花钱太多,还不如领养一个孩子。叶雨林想回家,叶浩魁坚持治疗。两人在旅馆内甚至动起手来。到6月8日,周医生说,这才刚刚第一个疗程,一般3个疗程才会见效。3个疗程就要花上10多万元,还不一定能够保证有孩子。
双方又吵了一架,终于叶浩魁妥协了,两人离开了医院。走之前,医院还配了一个月的药量,约3000元。由于夫妇俩心里有疙瘩,6月12日,叶雨林回到了安徽阜阳老家。
但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6月18日,在安徽老家的叶雨林开始呕吐不止。7月2日到当地镇上医院检查,结果竟然被告知已经怀孕了。她立刻打电话给在上海的叶浩魁。但是,没有人相信这个消息。
叶浩魁告诉记者,当时听到妻子怀孕的消息,都快气死了。在6月4日接受治疗之前,他和妻子都签字承诺一个月内不能过性生活,否则后果自负。姐姐叶浩荣也坚决不相信,认为是老家的医疗水平太差,让叶雨林到县城医院检查。
第二天,阜阳市颍上县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依然是叶雨林怀孕了。叶浩魁变得将信将疑。7月,叶雨林回到上海,又去了崇明妇幼保健院和庙镇人民医院,查下来的结果都是已经怀孕,其中在庙镇人民医院7月20日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写道:孕期已有66天。往前推算,在5月17日前后,叶雨林已经怀孕了。
得知这一结果,叶浩魁暴跳如雷:妻子已经怀孕,可医院怎么诊断出了不孕症?
叶浩魁姐弟一同找到了上次坐堂治疗的女医生。“我老婆已经怀孕了。”听到叶浩魁的话,医生愣了一下,而后竟笑嘻嘻地说:“你看,我不是给你治好了吗?”
直到昨天,叶浩魁一家与长江医院已经进行了多次交涉,但均没有达成任何协议。令他们担心的是,咨询了不少医生得知,给妻子治疗不孕症的药物中,有一些是不利于婴儿成长的。他们现在面临艰难选择:到底还要不要这个孩子?(编辑:盛秀华)
民营医院走在十字路口 鲇鱼效应并未完全显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6:11 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 张晓鸣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全国卫生厅局长专题培训班上谈到医疗机构管理体制问题时表示,“十一五”期间将努力改变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实行真正意义的医院分类管理。
今年5月份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总体上不成功”的总结反思中,全国掀起了关于医改的大讨论。然而高强的相关讲话,无疑肯定了医改的方向。高强指出,2003年的统计表明,全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6%,社会办医院仅占4%。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没有改变。目前,对医疗机构实际上是按照所有制分类,把公立医院都定为非营利性,把社会办医院都定为营利性。公立医院绝大部分都在追求营利,又享受免税和政府补贴。而社会办医院既要缴税,政府也不给补贴。“因此,我们的政策和管理是不公平的,既放松了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也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高强这样认为。
至此,在风雨中不断前行的医疗改革和发展中的民营医院,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增速超过10%
作为被寄予厚望的医务界的“鲇鱼”,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经过二十年的经营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2000年2月16日,国务院体改办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年的7月,卫生部等四部委根据指导意见,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由此,民营医院这支庞大的医疗市场队伍从2001年开始急剧发展,目前我国民营医院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递增。
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民营医院管理分会主任委员于宗河介绍,目前国内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私立医院有投资5亿元、拥有600个床位的广东东莞东华医院、共有2000多个床位的南京长江医院(集团)下属的十多所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浙江金华儿童医院和广东番禺的祈福医院等;股份制医院如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山东齐鲁石化职工医院,此外还有温州康明医院、重庆泰达医院等。
但是,在度过最初的3年税收“蜜月期”后,目前很多民营、股份制医院开始为税收发愁。同时,社会舆论的热望逐渐冷却:民营医院成了“广告医院”——做广告最起劲、依靠广告抢市场、靠“概念炒作”求生存的医院;成了“卖药医院”——一些民营医院药品收入比重高达70%以上;成了“专治‘上三路’和‘下三路’的医院”——重点开展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容、牙科、性病、皮肤病、肝炎、不孕不育……民营医院开始在十字路口徘徊,探寻新的发展思路成为当务之急。
发展遭遇瓶颈
“我们率先实行专家夜门诊、手术按揭、取消挂号、限制最低时限、道歉制度等措施,给上海市场带来了冲击不小。比如专家夜门诊,我们实行后不久,几乎一夜之间,上海市所有医院都开设了这个项目。”曾经担任上海仁爱医院院长助理刘春龙回忆说。但是,民营医院进入医疗行业,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更多的是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经营上的冲击,对长期被公立医院垄断的医疗市场的影响,可说是微乎其微。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尽管目前政府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参与竞争,但这一行业总体来说“水很深”,加上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一批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虽然已经初步站稳脚跟,但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还是面临多重瓶颈。采访中记者得知,总投资1.5亿元的上海仁爱医院,是深圳博爱集团投资的第13家医院。此后,该集团又相继在上海投资兴办了沪申五官科医院和天大医疗美容医院。但是根据现行的工商登记规定,一家民营医院要在同一城市投资第二家民营医院时,必须重新命名,而不能使用××分院的字样,这使得民营医院在塑造自身品牌上困难重重。因此,刘春龙现在的身份是天大医疗美容医院院长,新的医院不能叫仁爱美容医院。为了打响新的品牌,他每年要付多更多的广告宣传费。
为培育自己的医疗特色,民营医院必须购置一些大型的医疗设备。可是,要获准却十分困难。据记者了解,不管是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其购置设备超过100万元以上的都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而由于绝大部分民营医院并不具备公立医院的诸多优势,往往拿到审批公文要迟很多。
很显然,民营医院遇到的问题还不仅仅以上这些。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张文鸣认为,民营医疗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外部环境、条件不宽松,资金进入民营医院不顺畅,民营医院的效益并不像期望的那么好,投资回报率,资金进入有障碍;三年免税期已过,民营医院不堪重负;民营医院自身存在软肋,于民营医院自身不规范,管理方面不到位所造成的,管理力度不够,人才缺乏。
民营医院需扶持
政府在医疗卫生行业实行分类管理,是为了“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提高医疗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实施5年以来,民营医院迅速发展,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但是专家认为,两类医院长期“楚河汉界”,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没有形成。
于宗河指出,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的划分是借鉴的美国模式,而美国私人医院有比较长的历史,在政策上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民营医院刚刚起步,应当得到国家宽松的政策鼓励。
部分民营医院的当家人建议,有关职能部门要以“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心态,平等对待公立和民营医院,并尽快出台有关民营医院投资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对一些民营医院中的优质医疗资源,政府可以探索采取竞标的方式,购买某一单病种的特色,在让老百姓得到优质服务的同时,真正地形成一种医疗市场的良性竞争氛围。
也有专家表示,民营医院也要充分重视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否则,将对民营医院的整体形象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
据悉,改变公立机构垄断医疗服务的局面,实行真正意义的医院分类管理,已列入“
十一五”期间卫生系统的工作规划。这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最新消息显示,上海市医保局已经决定从12月20日起,将3家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保结算关系目前限于门诊医疗服务。这三家民营医院分别是:虹口区民办海江医院、杨浦区民办大柏树门诊部、嘉定区民办大宅综合门诊部。
专家认为,公立和民营医院长期“楚河汉界”,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并未形成。
网友热评:上海长江医院暴利 不能再视而不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10:45 新华网
对这种骗子医院,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人民网网友热评本报《揭开上海长江医院暴利黑幕》
编者按
1月23日,本报刊发报道《揭开上海长江医院暴利黑幕》,引起各界关注。人民网、新华网转载后,网友跟帖热烈。他们除对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表示不满外,还结合自身遭遇和感受,从不同角度对医疗机构欺诈患者、牟取暴利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网友们认为:医院见利忘义品行不端、政府监管部门失职缺位、有些权威媒体助纣为虐,是“长江医院们”屹立不倒并不断“崛起”的3大主因。还有网友尖锐地提问:“天使变强盗,谁之过?”
这里摘编部分网友的评论,希望有关决策、监管部门能够倾听群众心声,在对待诸如从上海长江医院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时,各司其职,严格执法。
患者留言
长江医院就是大骗子!
□上海长江医院太黑,我检查一下,一天用了4000多元,病历也不给。
□长江医院就是大骗子!我在2002年得了腰间盘突出症,看到他们医院的广告“治疗采取旋转疗法,瞬间治愈”,我先打电话与他们联系,确认了能给我治疗后,我从河北租车赶到了上海。他们看了我的CT片后说:“你的病情比较重,不适合这种治疗。如果开刀做手术还可以。”就这样把我从河北骗到了上海。
□现在的民营医院不是任何人都能随便开的,最重要是要有一定政府的背景:至少要和有关部门的关键人员搞好关系,还有就是要和公立医院的相关科室搞好关系,将公立医院的一些业务拉到本医院,当然要支付费用;还有就是要发展医托;最后就是把已经离退休的知名老医生请来装门面,可以赠送一定股份。厉害啊!
□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所谓的治疗不孕不育、肝病治疗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等等一些五花八门、欺骗消费者的不正当的医疗机构,他们从患者那里骗取高额的医疗费。有的患者病不但没看好,反而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那些丧尽天良、财迷心窍的医院和医生打着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幌子,招摇撞骗,不但未受到有关部门的查处,而且还有一大批所谓的名人、大腕,甚至某些官员为他们摇旗呐喊、大唱赞歌。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究竟怎么了?骗子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而我们善良的百姓却不能为自己讨回一点公道,天理何在?
□我以前也是从事医疗工作的,现已退出。去年我的同行告诉我,上海长江医院的医生平均月工资是2万元左右。再加上提成,有的医生月薪可达7万元。试想一下,不拼命地宰病人,哪儿有那么高的工资?
网友痛批
这种医院早该关闭!
□应该叫“骗子医院”。如此恶行,不予以查封,还等什么?留着让他们来宰人不成?像这样的医院应该发现一个关闭一个,不再让他们赚黑心钱。
□上海长江医院的暴利黑幕不仅要披露,而且还应追究所有已离任和现任的相关人员的责任!
□要把长江医院的领导班子绳之以法,不要换了班子就没事,否则他们还会在其它医院继续行骗!
□这家民营的长江医院在干什么?他在拆民营医院的台,在疯狂地使农民致穷。对这样的医院应毫不留情,彻底揭露,严厉查处,不能让他们如此坑害农民。
网友质疑
为何不禁止
医疗广告?
□这种黑医院之所以能黑人,媒体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些媒体只要给钱什么广告都做,助纣为虐。
□医疗广告害死人,为这个黑得无法再黑的医院做广告的各大媒体(包括中央电视台),你们还有点社会责任感吗?
□广告真的有用啊!!黑的也能叫人相信是白的。我看不能怪医院,主要怪电视台、报纸、明星,他们是帮凶。没有他们,群众是不会相信这些医院的。
□看看每天在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医疗广告,有哪条是真的?可怜被骗的绝大多数都是原本生活就十分困难的农民。
卫生部有段时间曾经想取消医疗广告,但终究抵挡不住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最后终于又改了口。
网友追问
监管部门都到哪里去了?
□都是多种利益集团相互勾结的结果,百姓可怜!医疗事件频繁曝光、管理部门在干什么?
□发生此类事件,行政管理部门难逃干系!应当追究相应责任。
□这种靠虚假宣传来蒙骗人们的做法,实在令人感到可恶,这样的医院难道还能让它继续存在下去吗?相关部门确实应该负起责任来,对那些坑害人民的所作所为严加惩治!
□长江医院的广告铺天盖地,牛皮吹得震天响!这种现象已存在好多年了,难道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真的不知道吗?对人民极端不负责就是残忍!
□“已经怀孕的一名少妇,竟被诊断出“不孕症”,5天被榨3.7万。”此案无疑属于诈骗,应以诈骗罪定性并追究所有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这已经不是卫生主管部门有权处理的行政问题,希望司法机关尽快介入!
□想一想政府管理者的责任,想一想管理体制的责任,想一想部分医院、医生和媒体为什么这样做,比在这里骂娘更有益。这种医院为什么不关?为什么不重罚?为什么还让其大肆宣传?有关监管部门都到哪儿去了?只要违法成本低,有关部门又不作为(或有意不作为),就会有成百上千的“长江医院”“崛起”。
□黑心医院、黑心医生,我们能相信他们依靠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就能天下太平吗?他们原本就无良心可言,没有职业道德可论,自律的想法太过于天真软弱幼稚了。出了问题应严肃追究有关主管人员的责任,包括卫生主管部门的监管不力等问题。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有魄力和勇气解决此问题,不能仅让卫生部门去处理,因为他们在此问题上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是无法做到秉公处理的。
□从报道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急需立法。对那些侵害老百姓利益的活动立法制止,像哈尔滨“天价医疗费”,安徽“眼球事件”和本文中的“上海长江医院”按刑法“诈骗罪”论处!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严格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
□国家应该马上立法,严格禁止医院在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做广告。根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欧洲诸国,法律明确禁止医院在媒体上做广告。最近,这类耸人听闻的事件屡见不鲜,北京不是有个“新兴医院”吗,做的是一档子事。国家不能对此视而不见了!
《市场报》 (2006年01月25日 第一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