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社会民生

“三座大山”始作甬者--市场经济

火烧 2010-04-22 00:00:00 社会民生 1025
文章批判市场经济导致教育、医疗、住房三座大山问题,质疑市场机制在医疗和教育领域的合理性,反思改革带来的社会影响。

始作甬者  

   

“三座大山”,读书,看病,住房,哪一样不是市场经济造的孽*?

先拿读书和看病来说,把它们纳入市场经济,我实在不懂。请问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你们怎么用市场这种经济手段来调节人们生疮害病?是不是看病花钱多,可以使人能够少害病,看病花钱少,就会增加人们害病的需要?对读书收取高额学费,是不是嫌中国的知识分子多了,要调控,让一部分人读不起书,知识分子才显得金贵?简单劳动力多才价格低利润高?我实在看不懂。

再说,这学校和医院是“垄断行业”呀。办学校,开医院,不象办工厂开商店,只要有资本,几年、甚至几天就可以成倍的增加,学校、特别是医院,不是说办马上就能办,说开立刻就能开的事情,不讲条件乱发展,那要误人子弟,害人生命的。

所以,把学校、医院弄进市场里来变成经营性的不伦不类的东西,真是胡乱搞,再想赚钱也不应该打这方面的烂主义,弄得没钱的人抬进了医院,医生都不给看病,是不是太缺德了。刚才看到中经网的一则消息:“患者到医院看眼病带钱不够,随后向素不相识的眼科主任医生禹军借了20元钱解了燃眉之急。出于对医生的无限感激,患者家属给医生送了一张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张贴在医院里。第二天,医院竟然下发了《关于对禹军同志的处理决定》,对医生禹军作了撤销其眼科主任职务和待岗两项处理。”我要问那些“家”们,把社会主义制度“改革”成这个样子,这样的“改革”应该不应该反对?

老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以前,中国人都把“师”供奉在祖先神位牌上;医生也被称为“白衣天使”,都顶圣洁的。现在,却完全被弄得比铜臭还铜臭,商人要钱不要命,“生意不成仁义在”;读书这“生意”不成,就可能毁灭一代人才,误人一生,看病这“生意”不成,就可能致人伤残,甚至要人性命。昔年那么圣洁的人群,竟出了不少谋财害命之徒。这能不是社会的悲哀?

关于住房问题,前面谈了很多了,后面还要谈。这里只说为什么住房难。这个问题,可以用任志强的两段话来说明。

任志强说:“从住房实物分配开始,我国实行的是全民的住房社会保障性配给制度,而货币化分配则实行的实质是大多数居民完全市场化选择性的住房消费制度。虽然仍有一部分廉租房的保障,却被拥有产权的消费观念所淹没了。政府被土地出让制度的逐利动机所驱使,而忘记或忽略了建立完整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忽略了政府承担的弥补收入差别引起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责任。”

    任志强又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包括土地和房屋价格)曾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台阶式增长:第一次来源于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的改革;第二次来源于住房制度的改革;第三次来源于土地供给制度的改变,每次都是游戏规则的调整而带来的市场预期变化。除住房制度的改革是向市场化的转化外,另两次都是行政制度上的改革,我们从不否认历史改革中的积极意义,但必须承认每次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都必然的带来市场价格的暴涨。”

说的很清楚了:“政府被土地出让制度的逐利动机所驱使,而忘记或忽略了建立完整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忽略了政府承担的弥补收入差别引起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责任。”

   

本文发表于 2006年8月13日 我的搜狐博客。请批评任志强的人,认真看看他的两段话,有多少人象他那样了解房地产市场改革。  

*造的孽的原文是“闯的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