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小摊贩眼中的“市场经济”

火烧 2011-09-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小摊贩视角,揭示市场经济中菜价高昂的现象,反映价格机制与供需关系,探讨市场经济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

小摊贩眼中的“市场经济”  

作者:老蜗牛  

“特别是”以来,“精英”们最为得意之作就是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改革”成了以资本为导向的“市场经济”,并按照新自由主义指导思想大肆嚷嚷“市场万能论”、“不找市长找市场”等,认为一切资源都可以经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达到最优化、最合理的调整与配置,政府不必、也没有必要进行调控和管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仅主动向“丛林法则”靠拢,还希望得到“丛林”中“狼”们的认可,以便挤身于按“狼”的游戏规则建立的WTO,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人格国格,向“狼头领”们作揖献媚,请求人家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  

啥叫“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是啥关系?搞“市场经济”会给俺小民带来那些好处?本蜗牛大脑愚纯,一直未曾想通,只是通过“改开”以来轮番上涨的物价、不断被挤压的生存空间以及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算是略有感受,但仍不深刻。直到最近受一小摊贩启发,才算真正领会了“市场经济”的“真谛”。  

本蜗牛初到川西一小县城,朋友介绍,其蜗居附近不远处有一农贸市场,市场内有数十家卖菜的摊贩,虽说叫农贸市场,却没有一家摊贩是自种自销的菜农,几乎全是专业贩子。所以此农贸市场有个最大特色,那就是菜价昂贵,比其它农贸市场价格高出不少,因此很多与老夫一样荷包惭愧的“弱势群体”,宁愿多走些路,也要到距离较远的其它农贸市场去采购,以求节约点银子居家度日。如果按“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这个农贸市场应该门可罗雀,生意稀疏才是。然而非也,据老夫观察,菜贩摊前虽说不上门庭若市,但生意也个个做得有滋有味。那么是不是这个市场周边“先富”居多,因此购买力特别旺盛呢?仍然非也。老夫所见,在此购菜的大部份都是工薪阶层,并非手执千金的款爷或大腕。那么,又是不是这儿的蔬菜特别新鲜而且环保,既无农药也无化肥,按照价值规律应值此高价呢?事实也非如此,这就让老夫有点想不通了。  

一日,老夫因外出厮混,回家稍晚,为尽快充填肠胃,顺便进此市场胡乱采购,询一摊贩:黄瓜价格几何?答曰:三块五一斤。老夫大吃一惊,天那!其它市场不是才一块钱一斤吗,你咋卖这么高?摊贩答曰:这就是市场经济,你愿买就买,不愿买拉倒。呜呼!原来这就叫“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市场经济”,老夫方恍然大悟。看看天色已晚,想到此时“别无分店”的处境,只得“顺应市场潮流”,不得不适应了一次“市场经济”的规则,否则肚子就要提出强烈抗议了。  

原来,此农贸市场旁有一中型国企,系当年三线建设内迁,有职工上千(自“改开搞”后已不再姓国而姓私了)。随着城市不断扩展,生产车间相继迁于城外,仅剩家属区在此。由于上班地点较远,职工们时间紧迫,所以顾不得菜价高昂,不得不匆匆支付高额生活成本,以“顺应市场潮流”。经老夫仔细观察,此市场的客源确以该企业职工为主,另有部份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以及赔不起时间的其它人等。  

难道这就是“精英”们所倡导的“市场经济”?这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在老夫眼中,这不是“投机经济”、“趁人之危经济”、“落井下石经济”是啥?这般光景,怎不让人怀念“改开”前那个价格低廉、物价稳定、童叟无欺的计划经济年代!  

当然我们也不能去责怪那些小摊贩,他们也要生存,也要谋利,也属于“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良民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