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记上谁的功劳簿?
文章探讨贩毒低龄化与批量化趋势,质疑社会责任归属,批评政府管理失职与腐败现象,强调社会环境对毒品泛滥的影响。
该记上谁的功劳簿?
刚才看了城市频道《石头会说话》栏目报道的无锡新闻:贩毒新趋势。
什么新趋势呢?
低龄化,批量化,也叫与时俱进吧。
主持人最后没有忘记恳切地又叮嘱一番家长要如何如何教育孩子远离毒品,珍爱生命之类。
呵呵,不是家长责任,就是“社会责任”--至今我也没有弄懂这个“社会责任”究竟该谁来负和该如何负。
这已成了惯例。
几乎出现任何类似的事情,都会有人出来反复强调人们自己应该如何如何,比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呀,学会识别衣食住行方面的假冒伪劣商品呀,如何鉴别有毒食品饮料呀,如何练就能看出坏蛋的火眼金睛好防止上当受骗和被偷被抢被杀呀等等等等。
因为现实早已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凡跟人的活动,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陷阱和危险。
现在毒品也不甘落后地由零星而到批量,男女老少前仆后继,与淫嫖赌抢贪贿腐化等“星火”一起加入了“燎原”的行列。
现在还有多少城市能称得上是“无毒区”的呢?
思想确实是更解放,胆子也确实是更大,步子也确实是更快,成果也确实是越发地丰硕和辉煌起来了。
不过,如此处处陷阱不胜防,人人自危难安生,好像太有点要现代大陆人的好看。
因为他们除了要为养家糊口买房结婚生子养老疲于奔命,还要学会那么些方方面面关系自己与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纯粹是专业人员才应该具备的十八般武艺。活得是不是太累?而且还有些太悬?以至有些人终于不堪其负而走上极端:胆小的去杀自己,胆大的去杀别人。
这莫非也是家长或社会的责任?
马克思说“存在决定意识”,那我们是否应该看一看,我们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如何?这是家长们所能左右的么?
众所周知,管理社会的是代表人民的公仆们组成的政府,后来又强调了政府的服务职能成了“服务型政府”。
为了管理和服务好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政府又设立了方方面面的职能机构,编制了一大批,前几年报道是占大陆人口1/26的专职公务员来管理国家事务和为人民服务。这个比例恐怕世界上绝无仅有。
尤其是为了这些公仆们能用点心思来为他们的服务对象尽点责做点好事,人民对他们真是呵呵抖抖,结果公仆们撇开主人,自己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起来。
他们忽悠人民说:我们也是人嘛,是人总有些需求,我们拿这么点工资,怎么能不去贪污受贿呢?高薪才能养廉嘛,我们的廉养起来了,才能好好工作,才能实现让你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幸福,社会更公平、更和谐”的理想。
于是,他们给了自己阳光的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高消费,免费午餐,车辆补贴,退休以后还照样按级别来调工资,享受着各种待遇。现在又有地方出来了为公务员们“节省汽油”而提供的三千余元一平米的“限价房”。另外还有各种详情不为民知的公款消费、灰色收入和报销的权力。统称为“养廉”。
几十年下来,他们是养得白白胖胖地富起来了,但廉却是影子也没有。而腐败也被养成了“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东西。
社会,这个人们生存的环境在这庞大的用民脂民血供养着的1/26的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下,终于成了现在这副吃人的模样,到处散发着血腥。而且还肯定要继续发展下去。因为“发展是硬道理”。
由于反腐败工作是“长期、艰巨和复杂”的,便注定了所有因腐败而衍生出来的一切丑恶也必将“长期”地存在下去。并在长期存在下去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异出嗜血的新品种来。
这是无论怎样喊“加大反腐力度”也肯定无济于事的。
三十年来的事实已足够证明这一点,现在又出现了贩毒方面的新趋势。
这说明吸毒者的队伍在与时俱进地壮大。
更可怕的是另一种毒品--无限膨胀的私欲。经过几十年来的诱导威逼和蛊惑,它已彻底侵透了人们的灵魂。使人们完全抛弃了作为一个人原本具有的良知、廉耻、人伦、道德和信仰。
路漫漫其修远兮,为欲疯狂而不归。
不知道这些丰功丰绩该记在谁的账簿上?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