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3月10日-3月12日《参考消息》
《松本刚明获任日本新外相》,共同社东京3月9日电,《日本经济新闻》3月9日报道,共同社东京3月9日电。松本刚明现年51岁,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玄外孙。此前我们讨论过,在日本对美、对华、对俄的外交战纷纷碰壁之后,日本向外转移矛盾的企图受到了极大的遏制,而一旦日本统治集团无法向外转嫁危机了,那么危机就会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爆发出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只要日本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还没有爆发出来,那么日本就还存在向外转移危机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性的实现方式也会逐渐由较为和平的方式向暴力方式转变。换言之,日本周边诸国切不可放松对日本的高压态势,否则,一旦气氛稍现缓和,那么就会给日本以有机可乘的感觉,随之就会鼓起日本再次向外转嫁危机的勇气,日本是一个很会拿别人的客气当作是自己的福气的国家,如果日本冒险发动类似甲午战争那样的军事行动的话,那么无论其最终能否成功,都会对周边国家造成一定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可能的损失,就必须把日本发动对外战争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而要实现这个目的的话,则必须对日本保持高压态势,一句话,必须用压制日本的方式为周边国家争取到准备战争的时间,任何缓和对日关系的举动反而只会加速战争的到来。
据共同社报道,美国驻日本大使馆10日做出人事任免决定,撤换此前作出歧视冲绳言论的国务院日本处处长凯文·梅尔,由前驻日首席公使拉斯特·德明接任。回顾美日外交史,我们是很难看到美国如此照顾日本面子的事例的,显然,美国方面现在十分重视美日关系,尤其是在日本的亲美外相前原被赶下台之后,美国对美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显然是没有什么充足的信心的。因此,撤换梅尔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美日关系,而美国眼里的所谓稳定的美日关系,实际上就是日本要能够“稳定地”为美国的利益服务,美国需要日本在东亚替它牵制住中、俄,需要借助日本的力量来破坏东亚的安全局势。现在令美国头痛的是,一个亲美的日本外长下台了,这当然意味着日本的外交政策取向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美国自然希望这种变化不要出现损害美国的结果,特别是不希望看到出现某些会阻碍美国向东亚转嫁危机的事情。因此,美国突然开始尊重起日本来了。
从另一方面来讲,美国此举也真实地反映出美国自身在东亚影响力的下降,以至于它不得不需要盟友的支持才能实现它自己的战略意图,当然,光是一个韩国显然是不够的,日本对美国而言,它要比韩国重要得多,更重要的是,如果单是一个韩国的话,那么美国在东亚的盟友就会处于被四面包围的态势中,如果有日韩两国的话,那么东亚就会出现一个对峙的态势。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美国希望看到的对峙态势本身是不稳定的,事实已经证明,只要美国在支持日韩的态度上稍不给力,那么日韩自己是绝无抵挡俄中的各种攻势的。因此,实际上,东亚并不可能出现美国所希望看到的那个——可以让美国超然于外的——对峙局面,相反,事实一再证明,美国只有亲自参与到这个对峙过程中,才能维持住这个对峙局面。换言之,美国根本没有能力去实现那种既可以将自己超然于东亚之外,又可以使自己从东亚获得源源不断的利益的那种构想,简而言之,美国的“巧实力外交”在东亚是行不通的。
也正是因为美国日益感受到它的“巧实力外交”在东亚是行不通的,因此,迫使它不得不回归到硬实力外交——这条老路上,因此,美国才频频在东亚展开各种军演,其意图就是要向中俄等国展示它的硬实力,并且企图以它的硬实力来为它的东亚战略撑腰。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两个问题。其一,美国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要提出巧实力外交,那是因为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硬实力已经有所下降,尽管还是世界第一,但是,美国已经无法在同一时间顾及到全球各地的事务了。因此,对美国而言,它需要能够较之以往更加迅速自由地向某一热点地区集结兵力,但同时又要防止在它撤出兵力或它部署的兵力相对不足的地区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因此,美国需要用“巧实力”来迷惑对手、牵制对手。但问题在于,美国的这些对手都不是傻子,在危机时期,各家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更是见缝插针式地填补美国所让出来的各种真空地带。换言之,美国所制造出来的“巧实力”泡沫会被各个对手迅速戳破,从而反过来逼迫美国拿出硬实力来维护其自己的利益,这样也就等于是反过来削弱了美国的战略机动能力。其二,美国在东亚集结兵力威慑中俄的做法固然可以在一时实现其战略目的,但除非世界其他地方不再发生会危及美国利益的事情了,否则,一旦其他地区爆发危机,那么美国就必须要考虑如何分兵乃至完全调兵的问题,这样一来,美国之前为了彰显其硬实力而展开的各种军演活动的效果就会被大打折扣,反过来还向中俄等国暴露出了美国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现在北非动荡,美国在是否出兵利比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美国要出兵利比亚的话,那么肯定要出几万兵力,但美国实际上已经无兵可派了,如果要从其他地方调兵的话,现在只有东亚是有兵可调的,然而,问题在于,如果美国把它部署在东亚的兵力一部分到了北非,那么美国再想要在东亚吓唬住中俄的话就没有这个可能了,而一旦东亚脱离了美国的掌控,那么对美国战略利益的打击则是极大的。当然,我们已经指出,北非之乱对美国是有好处的,特别对美国打击欧元一事来说是很有利的。这也就是说,就目前的态势而言,指望美国从东亚调兵到北非是不大现实的,反过来说,如果要美国将东亚之兵调到北非乃至西非、拉美等地的话,那么就必须爆发能够直接威胁到美国在当地重大利益的事情才行。能否成功对美国实行疲军之计,那是要仔细盘算的。
2011年3月11日参考消息
《梅德韦杰夫促美支持俄“入世”》,俄罗斯《晨报》3月9日报道,路透社莫斯科3月9日电,法新社莫斯科3月10日电。梅德韦杰夫在9日签署命令,批准了允许美国军用运输机过境飞往阿富汗的协议,同一天,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克里姆林宫与梅德韦杰夫会谈时,承诺取消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该修正案禁止给予苏联贸易最惠国待遇),并推动俄加入世贸组织,但拜登并没有提出具体的俄罗斯“入世”时间表。据俄联邦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尤里10日透露,美国已经要求格鲁吉亚不要阻碍俄罗斯“入世”,虽然没有直说格鲁吉亚问题会解决,但是很显然,美国已经与格官员讨论了这一问题。
美俄关系渐热一事反映出俄罗斯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而且就目前国际形势的走势来看,俄罗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很可能已经上升到第一位了。换言之,如果美国不能处理好它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的话,那么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无法实施,或者说,实施的结果不会如美国的意。这是因为,对美国而言,它的军事霸权是为它的金融霸权服务的,而它的金融霸权是要为美国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聚敛财富以及向外转嫁危机服务的。由于金融霸权的基础是资源,而俄罗斯又是一个资源大国,并且,更加重要的是,俄罗斯的资源正在成为俄罗斯复兴的主要手段,而在俄罗斯运用这一手段的过程中,俄罗斯加强了与非美世界其他大国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非美世界整体实力——特别是抗击美国转嫁危机的实力——逐渐上升,由此导致美国向非美世界转嫁危机的计划难以取得预期中的进展,结果,这不仅拉长了整个危机的时间,同时也反过来增大了美国自己被危机吞噬的危险。
我们看到,俄罗斯与中国及欧盟所建立起来的能源供给系统不仅确保了俄罗斯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稳定的资金流,而且还能通过欧盟及中国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来为俄罗斯自己获得更多的其他方面的回报。但是,对美国而言,它只有在击垮欧元及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之后才有可能让中欧为美国的危机埋单,可是,俄罗斯对中欧的输血行为等于是在削弱美国打击中欧的效果,而这当然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意图通过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的方式来削弱俄罗斯与中欧合作的紧密程度,从而反过来增强美国打击中欧的效果。于是,美国一方面抬高国际油价,另一方面将提供自己在阿富汗的侵略军的大约六分之一补给的生命线交由俄罗斯控制(不过,我们相信,随着协议获批,美军从这条补给线上走的物质和人员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相应的就会减轻美国对巴基斯坦供给线的依赖程度),此外,美国还在推动俄罗斯“入世”的问题上加大了力度,当然,批准削减战略核武器的协议也是美国向俄罗斯表达合作诚意的一个具体的动作,等等。即便在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也没有享受到过美国如此多的善意。
当然,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向俄罗斯支付的善意越多,美国期望从俄罗斯身上获得回报也就越多。然而,俄罗斯领导人并不是傻子,他们很清楚美国突然对俄友好的真实意图——就是美国企图用分而化之的手段破坏非美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给美国提供可以各个击破、逐一歼灭的机会。如果欧盟和中国真的先后跪倒在美国的枪口之下的话,那么最后俄罗斯也是难以幸免的,毕竟,俄罗斯现在的综合国力根本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尽管俄罗斯已经感受到了美国的“善意”,但是,俄罗斯似乎又表现出北极熊的那种贪婪来了,换言之,对俄罗斯而言,美国现在给的这些好处还不足以促使它按美国的意图行事,除非美国能够给得更多,否则,俄罗斯只能“尽力而为”了。
正因为俄罗斯具有可以和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因此,美国为了最终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也就必须对俄罗斯采取“一手软,一手硬”的策略。
首先,美国不时通过“用缓和其与欧中一方的关系来逼迫另一方让步的办法”来对俄罗斯进行施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暗示俄罗斯——不要以为我美国离开了你俄罗斯的帮助就不能搞定欧盟和中国了。实际上,无论欧盟在反避税问题上以及在延长阿富汗驻军期限的问题上与美国的合作,还是中国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以及在向美开放市场等问题上与美国的妥协,都证明了美国的确还是拥有相当实力的,至少证明了美国还是拥有从欧中的嘴巴里把肉给抠出来的能力的,但是,这尚不能证明美国拥有打到欧中的能力。而俄罗斯正是吃定美国没有单独打到欧中的能力——而只要美国没能打到欧中,那么美国就无法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因此,俄罗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美国上门来求助。
其次,美国在缓和对俄关系时留下了很多后门,比如在削减战略性进攻武器的协议中增加了一些附加条款,而且利用北非危机所提供的条件加快了美国在欧洲的反导系统的部署进度。而欧洲反导系统的部署本身就是一种直接针对俄罗斯的施压动作,再比如在关于俄罗斯“入世”的问题上,格鲁吉亚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届时当然有“不听美国意见的自由”,到时候美国完全可以显出“对格鲁吉亚反对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一事无能为力”的样子来。另一方面,尽管美国为了拉拢俄罗斯而抬高了油价,但是美国为了使自己能够从危机中早日解脱出来而不是相反的日益陷入到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也就是说,美国为了避免四处受敌,在必要的时刻就会利用它对国际油价的操纵能力来打压油价。这两天,尽管北非动荡成为了国际油价飙高的原因,尽管俄罗斯下令制裁利比亚,但是,在美国副总统拜登访俄之际,或许是为了单纯向俄罗斯展示美国的能力,抑或是为了表达对俄罗斯不肯全面配合的不满,美国在10日公布的上周原油库存意外大幅增加251万桶,结果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打击,再联系到欧佩克组织中的美国盟友沙特、阿联酋等国愿意扩大原油产量的表态来看,美国显然在推高油价的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来自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以至于迫使它不敢一味抬高油价。
在这些制约因素中,其一就是俄罗斯对石油出口的依赖问题。作为美国之外的核战能力最强的国家,俄罗斯如果能够通过石油出口获得大量资金以恢复自己的经济实力的话,那么这对美国而言就是一个真正的噩梦。因此,美国在拉高油价的时候总是会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就是不能让俄罗斯的经济彻底复苏了。
其二,拉高油价后,会增加中欧等大国的困难,由此会促进中欧等国在抑制油价的问题上找到共同的战略利益,这样反过来就不利于美国对中欧等国的分化瓦解政策的实施了,事实上,美国拉高油价的行为是在促进非美世界内部的联合而不是相反。
其三,由于美国自身综合实力的下降,美国现在是通过使用各种巧实力所制造出来的幻象来捆住中欧俄等大国的手脚的,而飙升的油价恰恰可能戳破这些幻象,从而让中欧俄等国的头脑清醒起来,认识到事情的轻重缓急(比如高油价让中国认识到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紧迫性,同时也认识到了抓紧时间开发东海油气资源的重要性,不能再听任日本在此问题上胡搅蛮缠下去了;再比如,利比亚的动荡让法国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因此,法国政府急于承认一个利比亚反对派为合法政权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利比亚的混乱局势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可循,这样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压缩利比亚动荡的时间,从而让欧盟因北非动荡而受到的冲击降低到最低),而那样一来就会极大的压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腾挪空间,自然也就不利于美国向外转嫁危机了。其四,高油价会反过来加重美国内部的危机,美国资本集团固然可以无视高油价的负担,但是,美国经济本身却是要受高油价的打击的,而且不久以前的历史已经表明,147美元一桶的高油价并没能够帮助美国摆脱危机,反而成为了美国经济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触发点了。可以想象,如果油价再次飙高到147美元或更高的话,那么美国自己的经济金融系统能否无事呢?恐怕到不了147美元就会出问题。因此,为了后方的稳固,美国在操纵油价的时候必然是要顾及到这一点的。
此外,美国操纵油价的行为还要受到操纵者自身利益的限制,金融垄断资本对美国政府会提出额外的利益回报。比如据香港《文汇报》10日报道,以色列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拉克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表示,考虑要求美国提供额外200亿美元军事援助,以应对中东局势动荡可能带来的威胁。这是不是犹太资本对美国政府的“额外”的利益回报之一呢?值得琢磨。
总之,美国对俄罗斯软硬兼施的举措能否最终推动俄罗斯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变,那并不只取决于美俄两国意愿,这个过程是会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的。
《“债券之王”抛空美国国债》,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10日报道。如果中国宣布准备抛空美国国债的话,那么美国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恐怕就会像有些美国议员所称的那样,将中国此举视为“战争行为”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发表过对中国持有如此多美债的担忧话语。现在,一个号称是债券之王的人把他管理的基金中的美债给清零了,但是,美国政府居然毫无反应。更奇怪的是,随着中东北非的动荡,以及东亚和欧洲局势的不确定,国际资金存在明显的流向美国的动力,而大力推销美元也是美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这个抛空美债的行为是一个反向信号,很可能意味着美元即将开始一轮大幅度上涨的行情而不是相反。
《穆迪调低西班牙债务评级》,美联社伦敦3月10日电。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今天(10日)调低了西班牙的债务评级,至Aa2级。并且对西班牙银行业务结构调整的成本和该国政府完成债务削减目标的能力表示担忧。我们相信,如果没有北非的剧烈动荡的话,美国还是不敢那么快地对一个欧元区大国下手的。现在,对欧元区而言,美国的这一打击则是非常要命的。当然,击垮西班牙的意义将会很重大,不过,这不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原则,对美国而言,真正的目标还应是法德两国。然而,这种直接打击西班牙的大动静是否会反过来让法德两国清醒起来,转而采取壮士断腕的办法将欧元区推倒重来呢?美国固然需要尽快打倒欧元,但是,如果不能真正让法德两国为美国危机埋单的话,那么即使欧元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对于美国自己摆脱危机的目标而言也是没有多大帮助的。
2011年3月12日参考消息
《美发愁反对派打不过卡扎菲》,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3月10日报道,德新社华盛顿3月10日电,法新社华盛顿/利雅得3月10日电,德新社布鲁塞尔3月11日电,法新社的黎波里3月10日电,路透社利比亚卜雷加3月11日电,法新社华盛顿3月10日电。美国高级情报官员要求政府仔细考虑卡扎菲获胜或利比亚局势陷入僵持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换言之,美国高级情报官员实际上是要求美国政府考虑各种可能的变化。当然,真正对美国有意义的问题在于是否应该让利比亚的局势变得更加明朗起来,也就是说,无论利比亚哪一方面的实力占优,美国究竟是去援助实力较弱的一方,还是去支持实力较强的一方呢?显然,如果去支持实力较弱的一方的话,那么利比亚的内战就会陷入僵持状态,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是会这样的,反之,如果美国去支持实力较强的一方的话,那么利比亚的形势就肯定会变得明朗起来,胜负马上就可以见到分晓了。
对美国而言,如果利比亚的形势变得明朗了,那么也就等于利比亚的动荡局面会很快得到平息。而这样一来的话,美国就会面临两个棘手的问题:其一,美国是否要承认已经被法国承认的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呢?如果承认的话,就意味着美国在利比亚战后重建的问题上失去了先机,等于是要被法国给主导了,这恐怕是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其二,利比亚的稳定将使欧盟直接受益,实际上并不利于美国向欧盟转嫁危机,而美国只有把危机转嫁到欧盟的头上,它自己才能有这个希望彻底从这场危机中摆脱出来,因此,利比亚的稳定实际上会拉长美国摆脱危机的时间,但问题恰恰就在于美国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EQ2到6月份就要到期了,如果届时还不能有一个明确的效果的话,那么也只有继续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了,但这样一来就要求美国政府必须提供新的而且是更多的抵押品来确保EQ3的成功,换言之,就要求美国侵占更多的国际资源,显然,这等于是对美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美军现在的作战能力实际已经无法满足它在全球同时扩张的需要了,因此,如果真的实行EQ3的话,美国在确保美元国际地位的同时必然会失去一部分国际战略利益,换言之,美国就必须向非美世界的某个大国或某几个大国渡让部分国际战略利益了,如果美国不肯割让的话,那么就会恶化美国与其他大国的政治军事关系,从而会使得美国在目前的几个战争泥潭中的生活更加艰险。因此,如果美国没有把握解决掉这两个棘手的问题的话,那么对美国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静观其变。决不能像法国那样过早的表态,否则会陷自己于被动的地位。因此,与其说美国发愁反对派打不过卡扎菲,还不如说美国发愁利比亚的动荡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当然,利比亚的动荡不仅能让美国获利,同时也能让俄罗斯获利。美国现在纠结的原因恐怕就在于利比亚之动荡在为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开辟道路的同时也在为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创造条件,而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又绝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事情。然而,美国现在又需要拉拢俄罗斯,一方面利用俄罗斯通道来减少自身对巴基斯坦通道的依赖,从而降低自己被中巴牵制的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对俄罗斯的统战来离间俄中、俄欧之间的关系,防止非美世界的大国联合起来对付美国。此外,美国实际上在推动俄罗斯“入世”的问题上也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处于对俄罗斯统战的需要,美国必须满足俄罗斯“入世”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在目前这个时刻,一旦俄罗斯成功“入世”,那么国际资本必然蜂拥进入俄罗斯,而这必然会对美国企图吸引国际资本来摆脱危机的计划造成严重的破坏,届时,国际资本集团是开心了,但美国政府恐怕就维持不下去了。
最后,既然动荡能够为美国向外转嫁危机开辟道路,那么对非美世界的大国而言,迅速平息利比亚的动荡就是一个遏制美国向外转嫁危机的办法,可惜的是,非美世界的大国之间在此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利益取向。
《萨科齐鲁莽举动遭欧盟冷眼》,美联社布鲁塞尔3月11日电,法新社布鲁塞尔3月11日电,路透社布鲁塞尔3月10日电。事实上,美国也对法国政府的这种冒进很不满,不仅因为如此一来让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主导利比亚局势的先机,更重要的是,法国此举明显是能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在反对派打得过卡扎菲的前提下)加快平息利比亚动荡局面的速度的,而利比亚的稳定并不利于美国的战略利益。
尽管欧盟其他国家也对法国此举表达了不满,但是它们的出发点和美国是不一样的,它们更多的是从欧盟内部的权力分配的角度来考虑的,如果之后欧盟不得不确认法国此举代表欧盟的立场的话,那么实际上就会造成法国凌驾于欧盟其他国家之上的结果,一旦此先例一开,那是后患无穷的,今后法国就可能真的在欧盟内部处于支配地位了,而欧盟的其他国家就只能沦为应声虫了。实际上,从欧盟的根本利益出发,欧盟诸国在尽快平息北非动荡一事上并不会有什么分歧,因此,欧盟真正的问题在于,尽管大难临前了,但各国还在为谁领导谁的问题争执不休。或许法国正是看清了欧盟内部的这种会贻误军机的恶劣作风,所以才会果断采取措施,尽管很有些霸王硬上弓的意思。
然而,法国的果断并没有让欧盟摆脱内部勾心斗角的状态,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扩大了欧盟内部的分歧。看来历史只能不断证明“和平统一”是一件多么错误的决定了。
《美一月份贸易逆差激增》,路透社华盛顿3月10日电。美国商务部说,1月份贸易赤字比去年12月份的403亿美元增加15.1%,达到463亿美元。其中,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增加12.5%,达到233亿美元(不过,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1月份美中贸易逆差只有136亿美元)。不过,无论那种统计方式都表明,美国在1月份的总进口增幅是大于对华进口增幅的,换言之,美国加大了从中国以外地区的进口力度。那么美国拼命进口的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是在拼命进口石油的话,那么美国在2月份开始的北非之乱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就不言自明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