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Przeworski:物资利益、阶级妥协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全文点击这里下载
Adam Przeworski:《物资利益、阶级妥协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目录
物资利益、阶级妥协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 引言
2 问题的定义
3 阶级妥协的形式
4 阶级妥协的条件
5 阶级妥协、向社会主义过渡和抽回资本投资的威胁
6 物质需要激进需要和向杜会主义过渡
附录
附录 后记
引言
本文论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物质利益的过程中资本家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冲突。中心议题是雇佣劳动者追求其物质利益是否必定会导致他们选择社会主义。
*该论文原刊登在《政治与社会》1980年第10卷,征得作者同意后收入本书。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对它的回答是人所熟知,坚定地各执一辞,又是混乱的。一种回答据称来自马克思,并且的确能从他的部分著作中,特别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找到。马克思在这些著作中坚持认为,鉴于资本家掌握的经济部门形成的国民生产部分地被资本作为利润所占有,部分地作为工资交换劳动力,资本份额与劳动成反比。由于产品在定义上说在任何时刻都是恒量,那么说到这里显然是合乎事实的。但马克思走得更远。他宣称,即使从动态观点看待积累,事实上即使工人的条件正在改善,分配上的冲突仍然保持着本质上零和的特性。在马克思看来,这场冲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范围内是不可调和的。
马克思和他的大多数支持者从这一分析中得出的政治结论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一定会使工人认识到,只有废除了整个雇佣劳动体制之时,他们的利益才能得到改善。如同卢森堡在1900年所说:“作为其工会和议会斗争的结果,无产阶级确信通过这种活动是不可能实现根本的社会变革的,并使他们因此理解夺取政权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可以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从“物质利益的客观冲突”出发,得出政治上的、同样客观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
这一回答在资本主义的那些卫道士中找到相对应的镜象。那些人声称,资本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合作性的,它构成一个“非零和博奕”,当工人同资本家合作是为了增大馅饼,而不是争夺相对份额时,工人的生活会过得好些。有人说马克思盲目地只看到历史阴暗的一面,冲突残酷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合作的光辉希望(鲍尔丁,1970年)。在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辩护者看来,工人阶级运动的非激进化充分证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人自己发现了妥协的好处,并且抛弃了一切变革的思想。
这个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重要问题,要是期待我们能够取得一致意见那是天真幼稚的。然而,我马上就可以证实目前的说法是含糊不清的,而且如果我们能同意某些假设的话,我们可以得出明确的答案。为此,我将从假设推理到它们的逻辑结果。
全文点击这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