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怀念肖尹宪先生

火烧 2010-06-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1
文章纪念著名剧作家肖尹宪先生,回顾其电影创作生涯与博客记录,展现其对电影艺术的贡献与对文学的热爱。
         怀念肖尹宪先生
                                           刘国震
 
  获悉著名剧作家、长春电影制片厂资深编剧肖尹宪先生最近因病逝世的消息,深感震惊与痛惜!
  他才68岁,就在4月26日,他的新浪博客《肖尹宪的杂志》还更新了一篇影评《分手之后说爱你》。4月22日,他在博客贴出《笑对痛苦,忍受过程》一文,约略透露了自己生病的消息:“ 各位朋友,暂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再想活蹦乱跳也得面对痛苦了,这是一个过程,不过我会笑对。2岁、11岁、22岁……都曾经遇到人生的痛苦,都让我战胜了它们。这次也会一样。相信我,没错的。为了这一切,只好再次暂时休博。再见!再见时这个博客会更活跃。”对战胜病魔,他一如既往地充满必胜的信心,没想到,竟这样快地离开了我们。
  据媒体报道,肖尹宪先生是6月7日病逝的。想来,那段时间,正是我父亲突然病重,我在医院日夜陪护的日子。那些天,我看不到报纸,也无法上网,信息非常闭塞。这个迟来的消息,使我哀痛,使我感到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
       肖尹宪先生1942年10月1日 出生于河北省定县。1964年大学毕业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总编室编辑、编剧,从影39年,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作品。由他担任责任编辑的影片《人到中年》,以及他改编、创作并投入拍摄的电影《金光大道》(上、中)、《花开花落》、《药》、《绿色钱包》、《特高课在行动》、《父亲》、《大城市1990》、《二小放牛郎》、《小巷总理》等,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75年上映的《金光大道》改编自著名作家浩然的同名小说,是肖尹宪先生从影以后的第一部作品。这部由我国当代电影艺术大师林农、孙羽执导,张国民、王馥荔、浦克、马精武、葛存壮等老一辈电影表演艺术家倾心打造的红色经典,把磅礴的气势与温婉的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轰动了70年代的中国影坛,是一部表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可多得的史诗性巨制。《花开花落》改编自浩然197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山水情》,在浩然处于人生的低谷、文艺界有些风派人物正忙着落井下石时,肖尹宪把这部作品搬上银幕,极大地增强了浩然在新的时代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这份深挚的友情,天地可鉴。
  肖尹宪先生是一位硕果累累的优秀剧作家,也是一位勤奋的博客写手。退休后,他从2005年12月在新浪网开博以来,不到5年时间,就写了3900多篇,内容广泛,文笔精深。既有对电影事业发展的精辟见解、对古今中外优秀影片的点评解读,也有对时代生活的感悟、对往昔岁月的追怀,字里行间跳动着一个艺术家和爱国者的殷殷真情与拳拳丹心。肖尹宪先生是我的新浪博客开博以来最早关注并链接的网络好友之一。在数年的网络写作中,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互访,交流心得,交换看法,相互勉励,彼此建立了很深的信任与情谊。我写的有关作家浩然的文章,他尤为关注,时常跟帖或留言、发纸条进行评论,并勉励我对浩然作品进行专题研究,提醒我将有关浩然的文章结集出版。大约两年前,他曾向我索取浩然五六十年代的小说资料,我将《新媳妇》、《一匹瘦红马》等小说复印后给他寄去。他为《电影艺术》杂志撰写的长文《电影〈金光大道〉的花边旧闻》,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而又生动有趣的轶闻,我曾转发在我的博客。
       肖尹宪先生一生笔耕不辍,对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据介绍,仅他创作并投入拍摄的影片,就有38部之多,其他领域的著述也颇丰厚。他曾在我的博客留下过大意是这样的话:浩然是一位伟大的人民大众作家。因为他跨过了一个坎,这个坎就是为谁写作、为什么写作。并不是谁都能跨越这样的“坎”的。我想,肖尹宪先生当是跨越了这个沟坎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肖尹宪先生走了,他的作品活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