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英雄发生学

火烧 2010-09-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探讨英雄形象在广告时代下的生成与演变,分析宣传对英雄塑造的影响,反思英雄形象被消解的现象,强调宣传与大众认知之间的张力。

很多时候,我们是相信宣传的,如果不这样的话,广告便失去意义了。在一个广告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对英雄的要求真的不能太高。因为,事物的双重性告诉我们,虽然无数次的吆喝叫卖会加深对大脑沟回的刺激;但同时,也会因这刺激的无数次重复而使产生疲劳,更进而还会有一种排斥——英雄也不例外。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当宣传成为广告的时候,英雄的发生当然也会如流水线般的生产出来。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时下的一些非主流话语里,英雄更成为冷嘲和民间笑料的主角。本来很神圣很光荣的一年事情,却被消解得如此不堪,个中的缘由其实是许多宣传家要反思的。与其说是他们的无能,不如说是大众的大脑在开始思考问题了。中国人的宣传,历来是不自由的;集体话语下,为着崇高目标而需要放弃个体的思维,其实是一种极权;要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能争得普世的自由,那么,打死我也不相信;但现在我所悲哀的,恰恰现实就正是如此。故而,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让大众承认或者相信真正能“活在心中”的英雄,多少有些不切实际。这主要是因为,现实境地下,关于英雄的宣传,都或多或少寄托了官方对于这个人物的一些理想;或者说,这个英雄的本身已不再是他(她)自己了,而是一个精心包装下为实现某种政治目的创造;但这么做,与其说是恶意的遮掩,不如说更多的是善意的指向。力图让我们通过这个人物而加深对现实的信心,而看到自己的不足。这都不是坏事,而是一件高尚的事业——至少许多宣传的操盘手是这样认为的。  

在经历了极权僵化年代之后,现在好了,我们的英雄开始食人间烟火了,而且也开始有七情六欲了。这是现时节英雄与以前英雄的一个显著区别。我们看到或也可以感觉到,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也许也和大家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对于美的追求。而如果能到这一步,也实属不易了,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这里,而在于英雄产生的方式。大众所戏谑的,并不是英雄对象本身,其实也在这里。当然,能够在民间形成一种风气。一方面,固然有着民智的“低俗”和庸常,另一方面也其实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至少我们有了怀疑的自由。  

我们日常的行事风格里,多少有些“好上加好”,喜欢“锦上添花”,至于这个“锦”是不是“皇帝的新衣”,大多是不愿意深究的,希望这个人物是真实的,于是也就真实了。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有些夸张、放大、颠倒、“穿越”、“互换”或者叠加也都是允许的——宣传也是一种艺术嘛,到了最后,英雄真实得只剩下名字了。那么,对于这个英雄的宣传,不管你是新闻呀,报告文学呀,影、电视、戏剧呀,都只能当小说看了。  

也不能说闹了半天,只是瞎折腾。其实大家心里跟明镜似的,至少人家动机是好的嘛!这比宣扬色情、拜金主义等低级趣味要强得多;所以于宣传者,于广大“受众”(甚或叫“庸众”)都已经建立起了一种默契。一个卖力讲(样子上看去象是那么一回事),一个认真听(左耳进右耳出);即使再让大家写些读后感、心得体会什么的,也会认真完成的,敲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多使用几回“复制”或者“贴粘”就搞掂了。搞成这个样子,与其说是一种悲哀,不如说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一种“双赢”嘛。认认真真的走完过场,向卸货一般地向大家灌输许多“先进事迹”,铺天盖地如排炮般地轰炸我们视神经,有什么用呢?  

“时势造英雄”,这话不假;但也不是每个“时势”都有英雄。现在的问题是,只要有“时事”,就必有“英雄”,好象英雄成了百货超市似的,只要想要,拿就是了;同时,虽然看起来这个货包装还可以、很光鲜,但仅凭包装还是无法保证质量;且这个店还经常习惯于“正话反说”、“丧事喜办”。所以大家多少有些怀疑,也就挺正常的。当然,还有个问题,不知有无考虑,那就是以前这个百货超市仿佛好象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好象又新开了几家;有得选了后,大家的口味更刁了,眼光更毒了,大脑的转速也好象要快些了,故而比起以往“卖什么就买什么”,显得更挑剔了。另外,即使现手上虽仍然控股的这家超市,也因生意不好,虽占据了黄金店面,但问津者寥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真正占领“意识形态”,这个“阵地”,还真不容易。  

在宣传面前,我选择相信常识。这不是“反讽”,而是一种“经验之谈”;“这是一个急躁而喧嚣的时代,我们就像住在一个闹腾腾的房子里,每一个人都放大了喉咙喊叫。”(梁文道《常识》,第182页,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尽管有了“放大了喉咙喊叫”的自由,但要明白,是人家同意和允许让你“喊叫”的,这一切均在其掌控之内;超出了底线的喊叫是发不出声的。因此,犬儒一些,并不算罪过。虽然“默默地承受,机敏地度量,以一已的智巧去处理世事之无奈,(出处同上,第188页);虽然,“假如连我们自己也不试图活在真实中,任由那种成熟而聪慧的犬儒蔓延,那么迟早有一天,人这个字的意义也要沦陷,虚无”(出处同上,第189页);虽然我相信残酷地真实胜过矫饰的谎言,有悲悯情怀的叛徒胜过铁石心肠的烈士,仗义不羁的浪荡子胜过仁义礼智的孝子忠臣;那么,我们又能怎么呢?清醒着的痛苦,说到底也只能表现为在真实面前的沉默。既然懂得,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其实要我说,两个字:“照旧”,直到有一天不再人为需要“英雄”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现时节的游戏,还要继续玩下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往往是愚蠢的。”依现在这光景,还不得不佩服毛主席他老人家还真说的对!  

    

   

2010.7.24凌晨时大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