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争与主义之争
兄弟之争与主义之争
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首气势恢弘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立体地展现了震撼世界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性的那一幕图景,时间定格在公元1949年4月的下旬。至此,共产党领导并努力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蒋家皇朝的彻底覆灭也已是朝夕间的事情。
就在渡江战役打响前夕,在北京履行和平谈判使命的国民政府代表团的“领班”张治中将军作了结束发言,他将几十年腥风血雨的国共之争比喻为“兄弟之争”,坐在他对面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同志立即站起来辩驳,认为:与其说“兄弟之争”,不如说“主义之争”更恰当。(参见《中国命运的决战》)这发生在当年的“兄弟之争”和“主义之争”的话题,在今天却是仍然有着它的现实意义的,一方面,扛着蒋介石腐尸不怕臭的拥蒋斗士们,必更赞成“兄弟之争”说;另方面,对于“主义意识”日益淡薄的不少中共人士来说,也一定更倾向于“兄弟之争”说。
哪么,兄弟之争和主义之争又有着什么样的性质上的根本不同呢?
所谓的“兄弟之争”,从中抽去了阶级斗争这一血淋淋的事实,抹杀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本质区别;稀里糊涂地把国民党反动派“四,一二”大屠杀,对苏区的五次大围剿,残杀新四军军部七千余人等等,都看成了对革命的共产党人,革命的人民群众的恩赐。国民党反动派什么时候把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当过“兄弟”呢?没有,从来都没有!即便是在重庆和谈期间,蒋介石还将《剿匪(匪即指共产党和红军)手册》照颁不误,还是顽固地认为中国没有内战,只有“剿匪”。蒋介石是绝对不会赞成“兄弟之争说”的,从他彻底背叛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在词典里删除了“兄弟”一词,使自己走向了独夫民贼这一被千人骂万人唾的境地。可见,虽同宗同源,却各自生活在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里面,“兄弟”也就只能在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里寻找得到了。
当然,兄弟之争在中国不是没有过,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兄弟”,都是找得到例举的。比较著名的有大唐的玄武门之变,这才是真正的兄弟之争,争天下争皇位,而且都是只为自己争,争得你死我活,刀剑相碰。但无论谁胜谁负,于天下百姓却只是多了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完全不关乎他们的切身痛痒,谁当皇帝就喊谁“万岁”,十分的简单,没有李世民兄弟仨那副你争我夺的猴急相。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也发生过“兄弟之争”,战功赫赫的仅次于天王洪秀全的东王杨秀清及属下两万余人,被北王韦昌辉指挥的部队所杀,因而极大地动摇了太平天国的根基,并且使之很快地从兴盛走向了没落和最终的失败。在国民党党政军内部,豹兄狼弟之争也从未消停过,狗咬狗的闹剧伴随了蒋氏政权的终生。
有人说“内战无烈士”,认为人民解放战争打的是内战,打的是自己人,是兄弟。在此谬论指导下,竟至于将某地的解放战争烈士墓平毁了。然而,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绝非“兄弟之争”,尤其是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以反击蒋介石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为标志,并最终消灭内战,解放中国人民的正义的解放战争。在这里面丝毫没有“自家人,兄弟”的影子,而只有革命与反革命,中国人民与半封建半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爱好自由民主的中国人,为国为民而奋斗,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那所谓的“兄弟之争”,是根本就站不住脚的,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是永垂不朽的!
翻开国共两党的史册,的确有过两党几次携手合作的记录,第一次合作时孙中山先生还健在,北伐取得了胜利,合作也取得了成效。第二次合作时因蒋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所以蒋从答应国共联合抗日开始,就压根没把共产党当做“兄弟”,整个八年的抗战历程中间,国民党顽固派在蒋介石的唆使与严令下,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大搞摩擦,甚至屠杀英勇抗日的新四军部队。这与公开地支持日本鬼子有何两样?与汪精卫的投日卖国又好了几分几厘?第三次合作的标志是“双十协定”的签订,但很不幸,协定的墨迹未干,蒋介石的流氓作风又发作了,他用美国人制造的炸弹撕碎了“双十协定”,用轰隆隆前进的坦克声回应了共产党人和所有爱国人士希望和平建国的呼声,试问,有谁见过如是的“兄弟之争”?蒋介石是法西斯,镇压与屠戮的代名词,是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是维护反动的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统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夫民贼。
过去了的历史不但应该回望,而且更需要借鉴。在一片新时代的颂声中,同宗同源的同胞之情实该珍惜,所谓的与情不符的“兄弟之争”早已成为历史,而“主义之争”在今天、明天和后天却仍将继续,或许今天我们搞不清究竟是谁跟谁在“争”,但有正义感的国人心里相当地清楚,哪个“主义”的胜算更大些。
2010.7.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