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从一本关于中国核潜艇的书看洋奴、买办

火烧 2011-02-23 00:00:00 历史视野 1032
《奇鲸潜龙》一书揭示中国核潜艇工程成就,同时暴露买办对美国的盲目崇拜与洋奴心理,通过里科弗等美国专家的评价,反映当时部分人对美国的过度依赖与自我贬低。

  读了一本叫《奇鲸潜龙》的书,这本书主要是介绍中国核潜艇工程的伟大成就,但因为核潜艇工程主要是在文革期间完成的,所以这本书里必然要批文革和一些人。通过仔细分析他们对文革的诅咒,反过来我们也看到了买办的荒唐,同时也看到了文革时期的一些好风气!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买办对美国的盲目崇拜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时代建立尖端工业基础的成就,但这本书因为要迎合买办,也带有严重的买办气息,比如这本书里有很多地方都描写:现在和平了,美国和中国多友谊,还让读者感觉美国军方人员如何好,并且用美国军方人员对我们核潜艇赞美来证明自己的成功。比如这本书里充斥着里科弗说过、(里科弗是美国核潜艇之父、海军上将,在80年代访问过我国)里科弗认为,这样的句式,还用“里科弗80年代访问说......”来证明我国的核潜艇反应堆设计正确,反正这本书里对里科弗用了宗教式的赞美。这些关于里科弗的说法,说明当时中国买办们的自信心崩溃,他们不仅把美国人说的话当格言,而且他们认为只有美国人认同之后才算正确。“阿尔柯”是美国核潜艇研制基地的地名,这个书里把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基地叫做“中国的阿尔柯”,但美国这个地方并不出名,这样叫法没任何意义,现在非要这样称呼,说明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洋奴心理。如果在文革中里科弗秘密对我国核潜艇研制提供了帮助,或者后来对我国设计提出好的建议,那夸赞一番是应该的,但里科弗根本没有对我国核潜艇工程有什么贡献,至于这样吗?正常的技术交流,或者在不放弃自主研发的基础上,想办法搞来外国比我们先进技术,我是拥护的(当然代价越小越好。但大规模买外国成品,放弃自己制造是错误的),但自我贬低,并把美国某专家宗教式的崇拜就很不正常了。  

    

   

   

   

  看本书暴露出一些买办的问题  

   

   

   

   

《奇鲸潜龙》原文:  

  会议是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决定召开的。  

  那时,召开这样一次科研技术协调会议,是很容易被林彪、江青一伙扣上“以生产压革命”的帽子。但是军委领导还是批准了聂帅的决定。因为许多负担核潜艇工程任务的科研、生产单位停工、停产,不少项目根本无法进行下去  

---------------------------------------------------------------------------  

   

  这段描写很好玩,开始说“江青、林彪要破坏开会”,接着又说“军委领导让开会了”。当时军委主持工作的领导是林彪,搞文革的是江青,如果他们专门想不让会议召开,但同时又允许会议召开,这是不是说明他们精神分裂了?他们为啥要破坏核潜艇研制工作呢?对他们有啥好处呢?  

      这本书里有这样的描述:四人帮的爪牙造反派破坏核潜艇研制,他们的逻辑是“核潜艇研制是破坏革命,用生产来压革命”。“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的口号,江青他们也不傻,如果他们到处宣传“以生产压革命”的逻辑,不等于说革命和生产是对立的,这等于是破坏革命的形象,他们能那么做吗?把革命和生产对立起来就是为了污蔑文革和革命。文革搞阶级斗争不是为了搞生产?文革时候毛主席关于革命和生产的论述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阶级斗争是刚,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目,纲举目张,也就是说,全民企业是全民的,但如果没有民主监督就会被少数人控制,通过阶级斗争,人们可以民主监督企业管理人员,这样全民企业才真正是自己的,才能产生巨大的劳动热情;文革阶级斗争让普通百姓掀翻官僚的压迫,取得民主权利,这样才能喜欢生产和科学实验。阶级斗争是反压迫,只有不被压迫,人们才会真心的愿意实验和生产,这有什么错呢?大家想,如果美国不南北战争解决奴隶问题,能好好生产吗?如果让铁人王进喜给李嘉诚干活,他会那么拼命吗?现在有的全民企业被侵吞了,工人们充满了仇恨,你能让他们为你好好干?不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公平问题,那就会到处乱起来。人既然是自私的,如果不斗争,压迫者会主动放弃?反对斗争的人,就等于认为统治阶级不用监督就能自己变好。如果自己能变好,还监督什么?血汗工厂工人杀管理人员的事情,这就是没解决好阶级斗争导致的后果。只有不被压迫才能让人心平气和的干活。比如WS10发动机质量不过关,说要学铁人精神,可铁人那时候领导和铁人的差距是多大呢?现在你没阶级斗争解决公平问题,工人能高兴干活?中国原子弹爆炸奖金大家平均,每人10快,核潜艇研制成功给了8奖金,每人100,大家分了,而现在领导赚那么多,发动机却出了大问题,这就是没解决好阶级斗争问题。阶级斗争让精英和百姓平等了,钱学森就很高兴,而有的精英不高兴,他非要骑到百姓身上,但百姓也不会让他骑,那就会永远循环下去。如果不用阶级斗争解决公平的问题,没法让社会稳定,就会永远循环下去,普通百姓是不会让步的,这样状况下,统治阶级后代也会倒霉!美国抢劫别的国家减少了自己国内的阶级斗争,却让被掠夺国家的阶级斗争激烈,这反过来会影响美国。所以反抗压迫的阶级斗争让多数人实现了公平了,这才能好好生产,这就是阶级斗争和生产的关系。有人说:“斗争时候就不生产了?”如果不想斗争,让压迫者停止就行了,他不停止,这就是他的罪过了!比如有人去你家抢劫,你反抗他,影响了工作,是谁的责任?如果美国、法国不成功革命,能好好生产吗?没有革命解放,百姓有积极性吗?世界就是按照纲举目张的方向发展的,这是完全正确的。  

  辛子陵老文痞污蔑革命的意思是:暴力革命不好,毛主席革命是自己愿意暴力。辛子陵认为和平过渡好,那好呀,辛子陵我要求你少数人把侵吞的企业交出来,你听话了,这不是和平过渡了?辛子陵认为国企给少数人好,而很多工人认为那些工厂是自己的好,如果你辛子陵认同了工人的要求,这就没有了暴力。你说按照你的标准,我说按照我的,我人数多是民主,你对我暴力,这是谁先引起的?如果有人对辛子陵抢劫,他不反抗吗?如果他反抗就错了?毛主席领导穷人革命,如果当时政权放弃了,不就没有暴力?辛子陵就是流氓逻辑,他想让人按照他的体制,还要别人不反抗,似乎只要别人反抗了就是人家暴力。如果我和平的把辛子陵所代表势力侵吞的企业收回,如果你辛子陵集团派警察,就说明你要暴力!既然辛子陵们反对暴力,那当人们收回辛子陵集团侵吞的企业时候,辛子陵们千万不要暴力!辛子陵说法律?那为啥按照你的法律呢?你说你的,我说我的,用不用多数人公决?辛子陵你说按照精英的好,工人说自己掌握生产资料好,如果都不认同对方,只能循环,你说咋办?不按照你的,你就捣乱,但你如果不按照对方的做,人家也捣乱,那就一直下去吧!辛子陵们流氓,别人也同样应对,一直循环下去。阶级斗争就是解决辛子陵这样的流氓逻辑,让人们高兴的生产。  

  这段也话的也含有这种逻辑:文革的成绩都是排除文革干扰取得的。这话说明什么呢?  

  我国核潜艇是1965年上马的,也就是说核潜艇这个复杂程度超过原子弹的工程是在文革时期成功的,既然是这样,写这本书的难度就增大,因为必须在符合买办们否定文革一切的原则下讲述核潜艇的的研制,所以这本书为了证明文革错误,也经常描写这样的场景:文革破坏核潜艇研制,但正义的人抵制文革干扰才取得了核潜艇研制的胜利。“改革时期的成绩属于改革,而文革时期的成绩属于排除文革干扰取得的”这是精英的可笑的逻辑,但这种逻辑反而证明了文革的民主。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按照精英的逻辑推理:当时毛主席的大政方针是文革,而极右精英又认为“文革时期各种大工程的成功都是抵制文革造成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在不造反的情况下,可以用行动公开对抗毛泽东的大政方针,还被毛主席允许,并且还能获得奖金和表扬(项目成功要表彰、鼓励和象征性的奖金)这就证明文革很民主。美国要是用行动推翻宪法,肯定不行,现在如果你用实际行动推翻国企改制政策肯定不被允许,(西安赵XX是例子)而根据极右的逻辑“抵制文革出来很重大的成绩”,说明文革时候可以作出行动对抗毛主席的大政方针却没事,所以极右派自己告诉我们文革是中国历史上最民主的时期。有人会说,难道共产党造蒋介石的反也是民主?这就不对了,共产党造反不是蒋介石允许的,如果抓住会被杀,共产党能造反是因为蒋介石杀对付不了共产党,而文革时代这些科研人员也没造反,也没有抓他们,还给他们提供经费,说明这是毛主席允许他们对抗自己的大政方针,所以这同共产党造反蒋介石有本质区别。有人说,我现在也可以说要推翻改革呀?现在你只是说,并不能真的去做,而极右们说的抵制文革是具体的做了。极右们否定文革,却告诉我们文革最民主!    

《奇鲸潜龙》原文:  

  如果没有周恩来和聂荣臻、叶剑英、周希汉、刘华清、张爱萍等领导的巨大关怀和具体指导,这样快的研制是不可能的。(括号里是我加的。毛泽东呢?成了等领导?哈哈!)  

   

    

  然而,上海的马天水却专门派人来京向国防科委报告,要求在上海“小三线”建一个堆,作为核潜艇模式堆,列入核潜艇工程重点项目。  

  他们所主张的堆型和彭士禄他们设想的背道而驰......  

  江青!谁都知道,这个女人在当时是政治局炙手可热的任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怎么办?  

   彭士禄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他气愤地一挥手:“顶回去,这两种堆根本不行,不适合做核潜艇的反应堆......”  

  那些年轻专家提出的是一个大的吓人的堆型,当时还没有一个国家能搞出来,就是事隔三十年后的今天,有些问题也很棘手。这显然是不切合当时我国工业水平、科技工艺水平的实际的。可是,江青,这个喜欢狂热和追求新潮的“风流人物”,硬是要把这个东西-极不成熟的幼稚主张当作新生事物加以扶植、宣扬和推举,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似乎中国马上又要放一个“大卫星”。  

  江青和康生一唱一和,闹得乌烟瘴气。更为触目惊心的是,他们已经派了两个工兵团,在某地挖山不止,动工兴建,以便造成既成事实,逼使核潜艇工厂办公室表态。  

    

  陈右铭习惯地地皱起了眉头,这需要动点心思。他准备挺身而出,迎着高天大浪冲去......他常拿里科弗的话和大家共勉。“里科弗即是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的提倡者、领导这,又是核动力科学家,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这样说,没有里科弗就没有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相比而言,我们比里科弗幸运多了。”  

  趁国庆节毛主席登上天安门之机,江青、康生将专家带到了城楼上,向毛主席做了推荐介绍。这一下,问题更复杂了。  

  “光躲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进攻才是出路。”陈右铭想。  

  “我们必须说服他们放弃初衷。”  

  (江青他们的年轻专家)“什么问题?”  

  陈右铭不慌不忙地答道:截热剂、密封、后处理、材料等许多问题短时间内都难以解决。  

    

   (他们的争论略去)  

  最后,那些年轻的专家也不再坚持己见,这个事端才自生自灭,不了了之。  

 ----------------------------------------------------------------------------  

    

  说江青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可是这些人顶着江青的意见,不仅没有亡,而且还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江青他们反而放弃了。  

    

  这段话开头让人感觉到江青、上海马天水等人霸道、愚昧、小人,但仔细观察后面的论述,发现文革很民主,并且江青所支持的那些年轻专家的设计也不错。  

  这本书前面的章节描述了技术人员因为设计思想不同而争论,认为这是正常和民主的,可以促进发展。怎么到了马天水和江青派的技术人员和他们争论就是错的?  

  根据上面的描述,我们看到,江青权利很大,她非要按照自己支持的年轻专家的设计建反应堆,并且江青支持的年轻专家已经挖了一个洞,而老专家和这些江青支持的人意见相反,他们就激烈争论,(不是说对抗江青就要抓吗?咋可以和江青支持政策激烈争论,却还一点事都没有?)但因为老专家说的有道理,江青就放弃了,这不说明当时很民主吗?现在转基因非要推行、孔子像非要建,有很多人反对,咋不像江青一样听取对立面的意见呢?(现在是网上偶而可以说,而支持转基因的领导和专家是不会跟你见面争论的)对比现在转基因和孔子像,文革时候学术风气很民主。  

  这本书里描写江青和上海方面支持的那些年轻专家(这本书里没说清楚他们到底是哪里来的)很狂妄和无知,但后来又不得不承认他们设计是先进的。根据这本书的描述,我们看到,否定江青那些专家的原因是:设计虽然先进,但当时任何国家都没有采用过,也就是说设计有些超前,并且依据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可能制造不好。既然他们设计的很先进,这就说明那些人起码是设计核反应堆的专家,而且设计的有道理,根本不是开始描述的那样无知和狂妄。江青支持的这些人依据科学设计出了在当时属于先进的东西,这种赶超精神起码应该鼓励,怎么也不应该胡乱贬低一通吧?我国后来没有创新和发明,就是因为不敢合理的想像。这些年轻的专家敢想,敢于想超过西方,而买办们跪习惯了,看到要超越西方就难受,所以这些年轻科技人员以后就要被买办们挖苦讽刺。(我不是说老专家是买办,而是后来的买办造就了这种气氛,才出版这些内容)  

  这本书里又告诉我们,“那些江青所支持专家的设计,过了30年外国也采用了,只是有的技术细节没完全解决。”这就说明人家的设计思路没问题,只是当时超前了。一个已经设计出来,并且被后来证明是对的东西,说明设计没问题。这算什么呢?这算技术创新,就算当时因条件限制不被采用,起码应该鼓励这种精神。比如二战前冯布劳恩就设想宇宙飞行,因为当时还不能制造那样的设备,所以也没有具体的设计,我们因此还夸赞他,那为啥这些中国人被后来证明是合理设计就要贬损一番呢?这些人起码算设计先驱,我们应该支持这种精神,并且可以让他们自己小规模的研究作为技术储备,但后来因为某些政治原因把这些对的超前设计都扔了,还胡乱贬损这种精神,耽误了我们的发展,并因此产生一切不如人的洋奴思想!  

  从这本书的描写,我们看到文革之后,买办把敢于赶超外国的想法都斥责为“愚蠢”、“空想”、“狂妄”,造成我国科研人员自卑心理,再也不敢赶超西方了,所以也很难出成果了。我们买办打压创新精神,造成我国后来的科技衰落的局面。(当然不是说那些核潜艇老专家有问题,他们当时具体的方案是对的,但我只是说后来买办们不应该否定那些创新精神。)毛泽东斗让我们在战略上敢于藐视帝国主义,让中国人放弃了买办们的跪态,所以买办们恨极了毛泽东这种不怕西方帝国主义的精神,他们就要抓住一点赶超过程中的失误来疯狂攻击赶超西方的精神。这就等于我们能造出好的飞机发动机,在制造过程中中间出现了失误,有人就因此否定了研制。买办们对西方投降,导致大飞机被骗下马、被炸大使馆、买西方国债被骗、把百姓变成西方奴隶等严重问题,买办们却不否定自己的投降,而我们赶超西方过程中的任何失误,买办们就要放大。  

  当时上海方面真的都不行吗?当时上海方面独立搞起了大飞机,并且当时上海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实验新技术的核反应堆。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买办们对一切敢于赶超西方的思想都要打压和挖苦,他们就是希望中国人民永远跪下做西方的奴隶!  

   

   

  《奇鲸潜龙》原文:  

 美苏英法都搞了模式堆,按照惯例,我们造核潜艇也要搞这个东西。这经过彭士禄他们据理力争,已经明朗。  

------------------------------------------------------------------------------  

 世界上能建造核潜艇的国家都是自己设计建造核电站,这也是惯例,但我们的大亚湾核电站却不遵守这个惯例,在自己能造核潜艇反应堆(比核电站技术难度大)的情况下,却偏要引进法国核电站。  

 分析这本书,并不是说作者写这些有什么不对,因为当时作者必须按照买办们的思想写书,要不就无法出版。分析这本书里的买办思想,主要是为了看清洋奴买办对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绝对没有责怪那些老专家的意思,因为那些研制核潜艇的老专家后来也只能无奈执行买办的政策,甚至这书里的一些东西也许是按照买办的思想杜撰的。研制核潜艇的国防工业专家、工人、解放军战士,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共产党带领下,为中国核潜艇事业所做的贡献我们也应该永远记住。为了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家、革命专家、工人、解放军指战员的心血不被毁掉,我们应该时刻防备新自由主义极右买办破坏我国工业基础和高科技发展。  

  通过一些蛛丝马迹看我们核电站建设的问题  

    

  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接受记者采访时候,(大亚湾核电站引进法国的设备和技术。他当时是赞扬大亚湾核电站,这也是当时上面的精神)他这么说了一句话:“曾经有个美国的核潜艇专家问我,你们的核潜艇都造出来了,为什么造核电站还要买外国的?我当时告诉他‘核电站的设备一般都比核潜艇大,我们的设备制造能力没那么大。这就像我国的乒乓球打得不错,为什么足球老踢不出去一样?’”  

   

  这个美国专家说的是什么问题呢?。美国专家这种说法的意思是:因为核潜艇反应堆技术和核电站反应堆技术基本是一样的,并且核潜艇的反应堆比核电站更复杂,只是比核电站反应堆小一些,所以只要能自己造核潜艇就能造核电站,在这样情况下,谁也不会去买外国的。美国专家的这说法基本上是公认的,而当时洋奴买办因为某些原因却不这么想,可见当时我国买办洋奴对于核电站的思维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能力(我们自主创新是对的,但倒着思维,认为一切都是别人好,这种超长思维不是创新,而是倒退,以前的洋奴就是那样)任何设备都是先造出了一个成品,然后再工业化生产,就像造出了一辆汽车,以后再搞生产线一样。我国当时不能生产大型设备,可以搞科研生产出来就行了。原来原子弹也是这样的,难道当时不能生产就永远不研制了?有人说,这也是美国专家,你咋就认同了呢?并不只是美国专家这么说,这是大多数人认同的,只不过被美国专家点破,这不是盲目认同美国专家。  

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彭士禄不对,他其实只是执行上面的精神。后来核潜艇不研制了,核潜艇总设计师被拉去搞核电站。  

    

  应该知道,如果一项技术我们已经掌握,并且可以制造出成品,却要买外国的,这会使自己的产业因失去投资而无法发展,(比如汽车我们引进技术放弃自主研发,最后技术被人控制,市场也失去;比如台湾以前能造出IDF战斗机,但后来引进美国和法国战斗机,已经无法自己的造战斗机了;大飞机没了,我们客机工业一蹶不振;沈飞总是仿制,被成飞超越)而搞自主研发却使国内工业大幅提升,并且技术也上了台阶。(比如运载火箭技术、预警机、核潜艇、J20)我们买了法国核电站,等于我们把毛主席时代培养的研发设计队伍、技术工人荒废了,却资助了法国的研发设计队伍、技术工人提升水平;我们买了法国核电站,等于我们把本该投资给中国核工业的钱投资给了法国,等于我们资助法国核工业发展,却破坏了自己的核工业进步。  

    

  当时的一些上层人物并不是因为什么个人利益产生这种买办想法,只是因为看法不同,并且心中有气,所以做了洋奴的决策,(但这种决策使下面的一些洋奴有机会被外国收买,并造就了洋奴买办队伍);而现在的洋奴、买办是因为自己从西方的到好处,有步骤的破坏中国的自主研发。大家应该一定要注意官僚买办的严重破坏作用。  

   

 看网友齐婕关于核电站的一篇文章(不知道为啥这个网友最近很少看到了)  

 先简单说一下概念。核电类型里有很多名词,比如沸水堆、压水堆、液态金属堆、熔盐堆、气冷堆,等等等等。那么这些名词来源于什么?简单地说,核热变成电,需要一种流体把核热带出反应堆去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这种流体可以是水,气体,熔融状态的金属或盐类。由于这些流体把核热带走的时候就相当于把反应堆冷却了,所以这些流体也称为“反应堆的冷却剂”,所以你会听到水冷堆,气冷堆等等别称。   

   

当然还有一类不用流体导热,而是用热离子效应。就是当某金属的温度特别高时,电子就会脱离束缚成为自由电子,结果金属就成了“离子金属”,这类核电比较特殊,称为热离子型。当然其中原理比我说的要复杂的多,这里只说基本原理。   

   

七七八八的讲这么多概念干什么?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核电的工程实现种类是很多的,每一种实现方式都有其独到的优点和缺点。而且,既然有这么多种,则中国自主发展核电,就有很多种选择,就不可能象现在买办宣传的那样“必须靠引进先进核电技术”“引进核电印证改开成就”。  

   

那么中国30多年前的核电设计水平如何呢?我敢说,无论用水、气体还是熔盐做冷却剂,中国都有在世界上不落于第二的设计水平!中国在70年代末的时候上海核设计院就已经有熔盐堆和气冷堆的设计了(我自己现在搞的是熔盐堆的小型核电站设计问题---别忘了今年是2010年,读者知道这个就知道中国当年的核电设计水平)。   

   

   

这里并不想评判熔盐堆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只想以此来向读者通过介绍熔盐堆的设计难度来了解中国当年的设计水平。熔盐堆在西方国家--比如美国--被称为“脏堆”,为何是“脏”堆?一个原因是熔盐把核燃料溶解在盐里的时候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西方国家用卤化盐做冷却剂对中子慢化剂石墨居然也可腐蚀),仅腐蚀一关,当年的美国英国苏联都没有找到什么材料能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是苏联用熔融金属钠代替熔盐的原因之一),而当年中国连工程设计都完成了,只是上或不上的问题了。   

   

   

80年代中国否定熔盐堆的主要原因是几个人出国考察后说连美国日本等都用水堆,中国也应该用水堆。我并不认为这个决策错误,但我认为把这种决策原因说成是中国的核电技术落后,就是有人在拍买办的马屁了。我对买办后来批判自力更生精神、把引进说成是“100%独立研发”、向后代撒谎说中国引进是因为核电技术落后之说非常愤怒。   

   

现在美国用中国当年的熔盐设计搞太阳能储存,我相信中国一定跟风美国“学习先进太阳能技术”,又搞引进。   

  如果说熔盐堆不能代表中国的核电设计水平的话---我再次声明我也认为水堆也许是当时更明智的决策---,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当年的气冷堆?实际上,中国当年使用氦气做冷却剂的核反应堆也完成了初步设计,叫做“氦冷堆”,但到了80年代也被否定了。我还是声明,当年否定氦冷堆也许没什么不对,但以此否定中国当年的核电设计水平就无耻了。前几年在一些有良知的科学家的坚持下,中国重新拣起了氦冷堆,结果预计会在2013年就建成,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氦冷工程化成功的典范。大家想想看,如果真象买办当年说的那样中国的核电设计水平低,那还有今天拣起来这么快的氦冷堆吗?   

中国1968年时第一次地下实验、也是第一次的钚弹爆炸成功,也是这一年,中国的铀燃料的核潜开工建造。前几天曾经讨论过,核潜在概念上是移动的小型或微型核电,但技术难度比核电高多了。核潜开工建造是什么概念?那就是在设计上完成了并认为可靠了才会施工。  

   

因此,在实际上,中国在1968年的时候,铀弹、钚弹、氢弹、核潜、核电的技术都已完全掌握,并且领先世界。后来的走资买办污蔑中国当年的核技术“低”“劳民伤财”,这种污蔑可真是缺德带冒烟,是为了走资而出卖民族的可耻行径。   

   

中国毛泽东当年不急于上核电的根本原因是核电对我国的核技术水平影响不大,在公有制计划经济做主导的中国用油电煤电就够了。买办今天很有理由地高喊说,难道没看到中国用电紧张吗?难道没看到中国的煤电不够用吗?那我倒要问一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70%要靠出口,那电力的增长有百分之多少是给中国人自己用了呢?全世界的一元店、沃尔玛被中国的产品充斥,这些产品不是都来自中国的石油和煤吗?中国进出海港的重量比是1:4!以中国的资源养活世界,用电增长供不应求是耻辱还是吹嘘的光荣?中国的石油和煤就这样被用完了。  

   

走资派还说今天引进那么多核电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比如减少煤电的污染。我倒想问,中国的污染是因为煤电污染大还是因为在中国的土地上给洋人开的工厂太多了?中国不是自豪马上要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了吗?然而,人家出口的一架飞机顶你出口的十亿双鞋子呀!中国出口越多,越是耻辱,可走资派反以为荣。   

   

   

反过来,另外说一句,中国秦山三期的核电不是号称引进了最全面而先进的加拿大CANDU技术吗?可加拿大在ChalkRiver运行的核电能供应全世界70%的医用同位素,中国能供应多少?中国的走资派无耻就是无耻,拿中国的医疗资源开玩笑,连引进了什么都不知道。中国的70%增长靠出口,人家控制70%的同位素医疗资源。  

   

   

下文(http://news.qq.com/a/20091103/001012.htm)附上院士2009年的访谈录,相信读者自己能看出中国买办怎样搞核电的蛛丝马迹来。我不反对引进,但对某些人否定自力更生的精神、否定毛泽东时代的核技术水平特别的痛恨。看看标题就知道了,什么“印证改革开放决策正确”,歌颂改开也就罢了,一不小心,却说改开的成果“独立自主设计的秦山核电”原来也是买办来的,自打嘴巴,真是有趣。在这个世界上,要么不撒谎,要么闭嘴,因为谎言总是漏洞百出的。  

   

=================================   

秦山核电印证改革开放决策正确——访“核电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   

   

   

  中国电力网:www.chinapower.com.cn   

   

   

  ■本网记者 赫然   

   

   

  30年前,中国核电从零起步。30年后的今天,中国核电迎来了大规模发展的春天。核电事业不断成长壮大,中国的核电强国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有着中国“核电之父”之称的欧阳予院士,正是陪伴着我国核电事业走过峥嵘岁月的第一代核电人。值此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欧阳予院士为我们翻开了30年前的核电日历……   

   

   

  记者:作为我国第一座核电厂———秦山核电厂的总设计师,请您谈谈国家决定建设秦山核电厂时的情况。   

   

   

  欧阳予:我国核电是从728工程(秦山核电厂)起步的。1971年,我奉命到上海负责核电项目的技术工作,主持制定了3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工程的技术方案。1974年3月31日,周恩来总理抱病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主持召开了中央专门委员会,审查批准了这个技术方案,决定作为科技开发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并在科研设计、设备研制及制造厂技术改造和电站建设前期等费用以及人力资源组合方面给予保障,核电在我国开始起步。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728工程是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建成的核电工程,它于1974年~1982年耗时8年基本完成了科研开发、设备研制的关键技术攻关、工程设计等任务,1982年上报了《七二八核电站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经当时的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审查后,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厂址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电站定名为秦山核电厂。随即在厂址现场开展三通一平等建设前期工作,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成功,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实现了我国核电技术的重大突破。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记者:“万事开头难”。要在我国建设首座核电厂,当时一定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您印象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欧阳予:当时我遇到的第一个棘手难题,就是核反应堆堆型的选择。当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已经搞了一个熔盐堆型的方案。一部分技术人员根据国外一些报刊的介绍,认为这种堆型发电效益高,再生核燃料多,好比鸡生蛋,蛋又孵鸡。我反复推敲了这个方案后,觉得把握性不大。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多次进行对比、论证,我认为熔盐还处在试验阶段,离建设工程还有很大距离。而压水堆型核电站占了世界已建核电站的一半以上,从技术上来讲,是当时国际上最为成熟的堆型,具有设计所赋予的内在安全特性。当核能释放得太快时,反应堆能自动限制核能释放的速度,使它的功率维持在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上。在国内,也有用于小型核潜艇的军用压水堆型实验可以借鉴。因此,我建议改变熔盐堆为压水堆型,并向有关负责人递交了报告。在我国第一任核潜艇总工师彭士禄的支持下,最终确定了“压水堆”方案。  

   

   

  记者:那么,作为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步,秦山核电厂为我国后续核电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哪些经验呢?   

   

   

  欧阳予:728工程,也就是秦山核电厂的成功,是在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经过艰苦奋斗才取得的。工程研究开发任务在1974年启动时,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在极左思潮的笼罩下,科技人员根本不敢提借鉴国际核电经验的问题,怕被扣上“洋奴哲学”的帽子。这样“闭门造车”,进展必定十分缓慢。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被束缚的思想逐步开放起来,敢于说借鉴国际经验了。1978年,在原国家建委、二机部和上海市的组织下,以艾丁同志为组长、我为技术副组长的专家组去日本考察了已在运行的和正在建设的核电站,参观了核电设备制造厂和试验实施,历时3个多月,增加了感性知识,开扩了眼界和思路。   

   

   

  1979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我们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核电专家的接触日益增多,1982年又去美国考察了几个月,之后又在当时政治可能的条件下与美国两家承包核电工程的公司就某些设计和安全分析专题签订了咨询合同。这对于降低研发难度、保证工程进度、降低工程费用,都起了促进作用。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方针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给核电建设带来的活力。那种在文革期间把自力更生认为是“万事不求人”的思想,其实正是闭关自守的体现。  

   

   

  728工程的经验证明,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以加快对核电技术的掌握,有利于提高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迈向世界先进水平。秦山核电厂(728工程)已安全运行了17年,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开放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记者:目前我国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为载体,正在进行着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同时由于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核电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请您谈谈对我国核电未来发展的看法。   

   

   

  欧阳予:对我国来说,为了核电的发展不停步,增加核电装机量,我们应当再继续建造一些改进的第二代核电机组;与此同时,也必须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根本目标,力争早日实现我国核电的升级换代,即从第二代发展到第三代;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达到能自主设计和建造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目标,形成先进的、标准化的、能批量建造的产业   

   

   

  规模,优质、高速、安全地发展核电。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应不断改进、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先进核电机组。为此,中央领导已决定,引进AP1000先进核电技术,以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核电项目作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四套AP1000核电机组。   

   

   

  通过这四套机组的设计建设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使我国具有独立自主设计建造和系列发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力;紧跟着,不仅要批量建造AP1000,而且要继续改进、提高、创新,针对其不足之处和发展空间自主进行研究开发,着手建造第一台示范机组,然后逐步推广。   

   

   

  为此,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已将“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列为重大专项,将全力加以保证。我们核电工作者应为贯彻上述这些目标而努力奋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