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感叹
文章围绕六一儿童节展开,反思当前儿童权益保护现状,呼吁关注教育减负、食品安全、医疗保障等实际问题,强调儿童安全与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六一"儿童节的感叹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其全称是 " '六.一'国际儿童节"。立此节日的目的原意是为了保护儿童免遭杀戮,因为战争。
对于这个节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会在六一这天放父母的假,让孩子能和父母一起过节。
中国的六一儿童节自有中国的特色:领导们从百忙的政务和应酬中舍千金而抽一刻到几所幼儿园去说上几句"祖国花朵"之类表示领导关怀的话。让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甚至亲一亲自己。也许还会带点什么公款报销的礼物。 让小朋友给他们戴上红领巾摄像照像上电视报纸。
接受由老师训练好的孩子们的欢迎感觉应该不一样,跟那么多天真无邪的纯净的儿童在一起时,能唤得一点良知归么?
说些赞美鼓励的话,他们肯定是口齿伶俐的。但是对于如何减轻孩子们书包的重量,如何能让孩子们吃上没有添加剂、也没有被转过基因的无害的食品饮料和果蔬奶粉,如何能让孩子们用上真的无毒副作用的药品,如何能叫家长不用担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会发生被拐被害等意外事故。还给孩子们一个,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是轻松快乐的童年。对于这些实实在在问题却是不会说上一句负责任的话的。
世界上有些国家早就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我们改革后反而看不起病了。现在整天唱着优越性的歌,这些歌现在也都进入了"红歌"的行列。但是优越性到底在哪里呢?
是体现在"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还是体现在衣食住行皆有伪劣假冒甚至暗藏杀机?还是通过世界瞠目的公仆的"三公浪费"来体现的?
我想,全民免费医疗"财力不够"--因为公仆们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玩心也实在是太重了,欲望也实在是太多太强了,那对儿童实行免费医疗行不行?
还有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减负"。
喊了几十年的减负,减了些什么呢?孩子们的书包现在竟也装上了轮子。减负好象都落实到市场上的工程建筑和商品销售中去了:偷工减料短斤少两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的身体素质指标,视力.心理.理想道德习惯等等问题领导们真的关心过么?满街的眼睛店说明了什么?
不去切实地关心,研究,落实和检查这些对孩子们有实际意义,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那这一年一次节日的看望便显得格外的虚伪。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所谓"幸福童年"只能是停留在领导们的嘴上,我们的耳边和孩子们的梦里。
"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的呼吁,现在又频现于网络媒体。然而谁来救?
官商们能救么?他们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大的利益?
我为孩子们感到悲哀。无奈...
2011.06.01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其全称是 " '六.一'国际儿童节"。立此节日的目的原意是为了保护儿童免遭杀戮,因为战争。
对于这个节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会在六一这天放父母的假,让孩子能和父母一起过节。
中国的六一儿童节自有中国的特色:领导们从百忙的政务和应酬中舍千金而抽一刻到几所幼儿园去说上几句"祖国花朵"之类表示领导关怀的话。让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甚至亲一亲自己。也许还会带点什么公款报销的礼物。 让小朋友给他们戴上红领巾摄像照像上电视报纸。
接受由老师训练好的孩子们的欢迎感觉应该不一样,跟那么多天真无邪的纯净的儿童在一起时,能唤得一点良知归么?
说些赞美鼓励的话,他们肯定是口齿伶俐的。但是对于如何减轻孩子们书包的重量,如何能让孩子们吃上没有添加剂、也没有被转过基因的无害的食品饮料和果蔬奶粉,如何能让孩子们用上真的无毒副作用的药品,如何能叫家长不用担心孩子自己上学放学会发生被拐被害等意外事故。还给孩子们一个,首先是安全的,其次是轻松快乐的童年。对于这些实实在在问题却是不会说上一句负责任的话的。
世界上有些国家早就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我们改革后反而看不起病了。现在整天唱着优越性的歌,这些歌现在也都进入了"红歌"的行列。但是优越性到底在哪里呢?
是体现在"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还是体现在衣食住行皆有伪劣假冒甚至暗藏杀机?还是通过世界瞠目的公仆的"三公浪费"来体现的?
我想,全民免费医疗"财力不够"--因为公仆们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玩心也实在是太重了,欲望也实在是太多太强了,那对儿童实行免费医疗行不行?
还有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减负"。
喊了几十年的减负,减了些什么呢?孩子们的书包现在竟也装上了轮子。减负好象都落实到市场上的工程建筑和商品销售中去了:偷工减料短斤少两已经成了众所周知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的身体素质指标,视力.心理.理想道德习惯等等问题领导们真的关心过么?满街的眼睛店说明了什么?
不去切实地关心,研究,落实和检查这些对孩子们有实际意义,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更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那这一年一次节日的看望便显得格外的虚伪。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所谓"幸福童年"只能是停留在领导们的嘴上,我们的耳边和孩子们的梦里。
"救救孩子!",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的呼吁,现在又频现于网络媒体。然而谁来救?
官商们能救么?他们在教育产业化的过程中获得了多大的利益?
我为孩子们感到悲哀。无奈...
2011.06.01
很赞哦!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