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之下乡村教师的生活咋这样艰苦呢
文章通过乡村小学操场泥泞、教师穿高跟鞋陷泥等细节,反映乡村教师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教学,揭示盛世之下教育条件仍存严重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时间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歌颂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文章节目是充斥视野,什么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于是有人就高呼“盛世”呀!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这那是什么盛世,这简直就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下就从乡村教师的角度来摆一摆事实。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还是来看一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照片吧。
看到了吧,这就是下雨天一个乡村小学的操场。就目前这个状况,养鱼那确实是不行的,做人要凭良心,养鱼这水就太浅了,我们老师都戏谑哪天抓些泥鳅来养养。不过上课时,一谈到当年红军长征时过的草地,老师就会拿这个操场说事。在这样的学校上课,一到阴雨天,老师要想不穿套鞋来学校,那可得练就“踏雪无痕”的绝招。学校里有一爱美的女教师就不信这个邪,偏要穿高跟鞋来学校,用“蜻蜓点水”的功夫从校门进了学校,可是在上厕所的时候,高跟鞋终于陷进烂泥里拔不出来,搞得是好不狼狈。

看到了吧,山脚下的那间用红色圈起来的房子就是厕所,要上厕所就得穿过图上的这条小路。下雨天师生多走几下,就泥泞不堪,结果全校只有清一色的套鞋。冬天寒冷时,要是穿个套鞋,脚上的热气无处挥发,只能闷在套鞋里,时间一长热气转寒,套鞋里是又冰冷又潮湿,一整天下来,那个难受呀!
也许有人会说,像这样的学校在当今盛世中国可能不多吧。有个支教的大学生分配到这样的学校,看到这样的条件也太艰苦了点,就想让上面分配到好点的学校去,上面是这样答复的:“在我们这,只要是乡下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彼此彼此,都好不到那里去。”这倒是句大实话。像第一张照片上那破烂不堪形如垃圾堆一样的操场旁边就耸立着一座装饰一新两层楼校舍(照片左边也看到一角),老师都说这叫做穿西装配草鞋。这年头有些事情就是这样奇怪,几十万的校舍做的起,可这万把多块的操场就是搞不定。还别说,放眼四望,每个乡镇还只是中心小学像点样子,村一级的小学还鲜有水泥操场的,尽是几十年前的泥巴操场。乡里村里也不是没有这点钱,一年光招待费都好几十万,多少个水泥操场就这样吃到大大小小的“人民公仆”的肚子里去了。何况自从改革开放,分田单干以来,农村也不是没有人赚到钱,多的千万富翁都有,百万富翁也不在少数,可钱是人家的,再说有钱了,人家就住高处走——进城,进大城市过城里人的日子喽,要不就出国去发达国家过天堂日子。
大家再来看一张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就是乡村教师的宿舍,不过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在那里住的,但夏天午休只能在这里凑合一下了。午休时,睡什么地方呢?在这里光板床是最高级。没有光板床怎么办?找两块板子,下面在架上几匹凳子,也就成了午休的床。那要是没有房间怎么办?就在办公室里睡办公桌或在办公室里也搭板子午休。仔细看一下,照片上靠窗的墙角下全是水,那来的?年久失修,屋顶上漏下的雨水呗。也许有人会说,干吗不回家去睡?家,近的在十多里之外,远的近百里之外。自从改革开放,大力提倡搞活经济,本村的老师经商的经商,进乡的进乡,进城的进城,改行的改行,老师不够怎么办?那没门路没关系的老师就给我下去。到现在本地的老师已成了少数,“走教”的老师反而成了多数。他们的家大都在乡镇上或县城里。家住县城的,他们也会在乡镇所在地租房子住,和一些新分来的支教大学生一样,他们都不会在村里住。要是住在村里,平时吃菜都成问题,本村的农民蔬菜大都自给自足,猪肉也只是偶尔才能买得到(村里的人留在家的人数不是很多,杀一头猪经常卖不了)。何况村里也太没有活气了,年轻人一年到头难碰到几个,要是住在学校里,放学后,那个寂静呀,一个人胆子不大些还真不敢住。因此,这些“走教”的老师,不管雨雪冰霜,奔波于学校和住所之间。特别是冬天打霜的时候,全副武装骑车——手带手套,脚套护膝,头带头盔,可是到了学校手还是冻得麻木生痛。记得有一个“走教”的老师,家住在县城,他的儿子在县城读书,为了让儿子的学习成绩好些,他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每天赶回家去辅导孩子,上班期间,每天都来回于县城与乡下学校之间。一放学,他就要骑车到十几二十里外的乡镇所在地去赶班车,早上又要早起坐班车到乡镇所在地,还得骑车赶到学校,风雨无阻。
记得有一次,县教育局领导到乡村小学视察,假惺惺地问“走教”的老师:“你们中午吃饭问题怎样解决?”老师们正憋着一肚子的委屈,这下可逮着机会了:“现在又没有组织,又没有管。”弄得那领导好不尴尬,又不知道该怎样回答才好。没人管,就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你还别说,中午吃饭的问题还真是麻烦,按道理,“走教”的几个老师打伙吃饭更好喽。可现实是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大家都习惯了单干了,大多数“走教”的老师有条件的早上就炒好中午的菜带到学校去,没条件的,中午干脆吃榨菜,再懒些的就泡方便面充饥了事,诚如当年“走读”的学生。老师们一到星期一就扳着指头盼双休日的到来,好回乡镇的回乡镇,回县城的回县城,美美地过上两天舒服的日子。当然也有极少数学校的“走教”老师凑合在一起解决中午饭,那锅碗瓢盘,油盐酱醋,菜刀砧板,电饭堡,煤气灶,煤气罐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套炊具缺一不可,很是不简单,都得自己掏钱购置。带米带菜,洗菜,切菜,炒菜,洗碗等一系列的流程都要统筹安排好,为了吃好中午这一餐饭,大家分工协作,集体运作,里面有一个思想不好的,都极可能让这个集体解散单干。可是这年头人的私有观念也太根深蒂固了,学校放学后,学生一散,老师们本地的回本地的家,“走教”的老师也回到了乡镇自己的住所,学校就空无一人了。特别是寒假暑假及各种长短假期间。一些村民的私有观念就开始做祟,他们常会撬开学校的门锁,将学校翻了个底朝天,稍微值点钱的东西都会被他们据为己有,老师们的煤气灶,煤气罐等炊具自然也就不能幸免,所以一些“走教”的老师干脆买了个泥炉子,课余砍些柴烧炉子做菜(饭,学校有食堂的就放在食堂里蒸,没食堂的就用自己卖电饭堡煮),老师们无奈地说,都21世纪了,我们却还过着解放前的日子。
如果盛世是这个样的,原来一个社会只要一部分人富起来,过上人上人的生活就是盛世!看来改革开放就是要追求这种盛世,那又何苦呢,那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早就是盛世了,只要看看皇帝们,皇亲国戚们,王公大臣们,达官显贵们他们的奢迷生活,那种穷奢极欲的生活不是盛世是什么?但我始终搞不明白,为何那几千年的盛世里农民起义却此起彼伏。
很赞哦! (103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