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韬光养晦”一百年是最大的失笑

火烧 2011-02-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文章批判‘韬光养晦’百年战略为最大笑话,指出其被西方质疑为欺骗,引发‘中国威胁论’,并分析其历史背景与外交争议。

论韬光养晦一百年是最大的失笑  

         文言论失系列之六  

   

 邓小平在九十年代曾经说过“韬光养晦”的话,我们有些外交专家于是便据此将“韬光养晦”定为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甚至说还要一百年不动摇,在国内说了还不算,还要跑到别的国家去说,生怕别人不知道。  

 一个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一个占世界人口超五分之一的核大国,一个先在朝鲜、后在越南两败美国,一九六二年把印度打怕,一九六九年又把苏联打蒙了的中国,居然要“韬光养晦”了,这就引起了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广泛质疑,他们断定这是中国的一种谋略,甚至是一种欺骗。果然在我国经济稍微有了一些发展以后,四面八方便传来了一连串“中国威胁”的声音。  

 美国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从2000年起,国防部每年都要向国会报告中国的军事战略情况,并在2000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威胁论”,2002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更是把中国的“韬光养晦”说成是“在国际上进行战略欺骗”。  

 由于西方国家和媒体的不断质疑,我们的熊将军赶快站出来说,你们把“韬光养晦”翻译错了,那位要“韬光养晦”一百年的专家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到处去解释。可你纵有一万张嘴,别人愣是不听,说你就是“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等待时机成熟再出手”!这可真的是百口莫辩。  

 看来,这个“韬光养晦”一百年的所谓外交战略,当为世界上最大的笑话!  

   

 一、“韬光养晦”的出处及涵义  

   

 据百度介绍: 最先出现“韬晦”一词的是《旧唐书.宣宗本纪》:  

 晚唐皇帝宣宗李忱被史家誉为“ 明 君”、“英主”及“小太宗”。他在位十几年,把国家治理的整整有条,延缓了晚唐的衰败进程,有“小贞观”和“大中之治”之称。他是唐宪宗第十三子,穆宗之弟,敬宗、文宗、武宗之叔,其母郑后。宣宗小时就有大志,很想当一个英明的皇帝,“常梦乘龙升天,言之于郑后,乃曰:此不适宜人知者,幸勿复言!”此后,宣宗便假装弱智,在众人面前从不露锋芒。  

 《旧唐书.宣宗本纪》是这样记述的:“历大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为尝有言。”因为当时是宦官专权的时代,在武宗中毒死后,宦官头目马元鸷认为宣宗是一个弱智的人,容易控制,于是便抬出36岁的李忱来当皇帝。谁知他当了皇帝的第二天,便大刀阔斧的整顿朝纲,成就了他的治国抱负。  

《荡寇志》第76回再次出现“韬光养晦”一词:  

“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书里边说高太尉的儿子调戏武官刘希真的女儿,刘希真杀了高太尉的两名手下,带着女儿逃到了一个叫风云庄的庄子里,庄主云威认为刘希真是一位将才,临别时对刘希真说了上述那番话。  

 关于“韬光养晦”的两个出处,唐宣宗不用说了,他装傻(韬晦)的大目标,就是为了当皇帝,以实现他的治国抱负。风云庄主云威也是希望刘希真暂时韬光养晦,先将锋芒隐藏起来,等待时机成熟再施展抱负。  

 由此可知,“韬光养晦”的原始涵义,是一种谋略,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大目标。熊将军说西方将“韬光养晦”翻译错了,其实一点也没错,我们从古到今,都是将越国勾践的“卧薪尝胆”看作是“韬光养晦”最成功的范例的。  

 刘备在兵败后暂投曹操的时间里,天天去侍弄菜园,装作一点也不热心天下的大事,把夺取天下、重振汉朝的大志隐藏起来,不让曹操察觉。刘备的所为,历来也被看做“韬光养晦”的一个典型范例。  

   

 二、“韬光养晦”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有诗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改李白的诗句,变成“韬光养晦之难,难于上青天!” “韬光养晦”主要有如下几难:  

 1、世界上没有别的任何国家把我国当成对手。 这是最难的一道难题。  

 近代以来,我国不但有日本这样不共戴天的世敌;美国也一直害怕中国会挑战它的世界领导地位;印度对我国有领土之争;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虽小,但他们垂涎我国的南海资源;北方大国俄罗斯,霸占了我国很多领土,我们吃了它很多的亏;英、法、德、西班牙、葡萄牙等这些老牌帝国主义,也给我们中华民族造成了很多的苦难;香港、澳门回收也没几年,中国人民不会这么快就将这些历史苦痛忘记掉!  

 所以,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看,我们潜在的敌手不在少数,虽然我们自己不会主动把别人当敌人,但你能保证别人也不会把我们当敌人吗?尤其表面看似和平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要知道,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的世界,是不高兴看到一个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的,而且同样不高兴看到一个强盛的资本主义中国崛起的。这一点,特别地请那些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人加以注意!  

 比如我们和美国的关系,就有三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眼前的有台湾及日、朝、韩问题; 远一点的有全球战略格局问题; 根本的还有意识形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都把中国当成敌对国,虽然1972年以后,两国的国家关系有所缓和,但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就开始把中国作为挑战其霸主地位的最大潜在国。因此,遏制中国的崛起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利益。对于这一点,只要不是脑膜炎后遗症患者,都是清楚的。  

 通过前面的分析,今天的中国,要想没有敌手和潜在的敌手,那是半点可能性都没有的,是比登天还要难的!  

 2、“韬光养晦”必须有高强度的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精神。  

 还说越国勾践,你看他被吴王夫差俘获后,为了能够回国复仇,他可以当众亲尝吴王的大便,为吴王探视病情。回国后,暗中立志发愤图强,发展经济,给人民休养生息,并偷偷地训练军队。他晚上则睡在柴堆上,上面还吊一只苦胆,天天去品尝。用以激励自己不忘前耻,成就大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可见,要“韬光养晦”,成就大业,一定要有高度的吃苦耐劳和忍辱负重的精神才能做到。可纵观我们今天的国家,无论从官到民,还能看到多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而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也在千方百计地鼓励扩大内需,提倡高消费。因此,这也是“韬光养晦”的一大难题。  

 3、一个国家要“韬光养晦”,必须要有一位无论在意志、胆识、智慧等各方面才能都超群的领袖。不是说现在的中国领导人没有才能。但在目前阶段,要找一位各方面的才能都绝然超群的领袖人物确实不易。  

 4、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要把一个国家的实力全都掩盖起来(韬光),可以说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具体分析见后)。  

 由于有上述几个难,所以,我们中国要实施“韬光养晦”之策,确定是不可能的,更遑论一百年了。  

   

 三、“韬光养晦”一百年是最大的失笑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一件确定不可能办到、实施不了的策略,却拿它来当做国策,甚至还要一百年不动摇,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失笑又是什么?  

   

 失笑之一: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何以“韬光”?  

 我们这个世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现代,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各个方面,别人不说都能了如指掌,但都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在军事技术和部署上,各个国家一般都是作为核心机密来保护的,有哪一个国家不想“韬光”?但在高科技的今天,其实也基本上是“韬”不了光的,地球上空每时每刻都转动着数以千计的侦察卫星,在地上放上一盒香烟,它是什么牌子,卫星都能辨认得清清楚楚。  

 去年朝韩在延平岛发生炮战,半岛顿时战云密布,双方的军事力量和军事部署都是“韬光”了的。但我们从电视台却看到双方的空军有多少架飞机,什么型号,海军有多少舰艇,多少吨位,大炮多少门,多少口径,有多少坦克等等,像商场的价目表一样,给列的清清楚楚。难道他们不想“韬光”?想的,只是“韬”不了!所以,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搞“韬光养晦”,是一个令人失笑的愚蠢的或天真的行为!  

   

 失笑之二:  毛泽东的中国如何“韬光”?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稍微熟悉一点历史的人都是知道的,那是一个逢战必败的中国,西方几千名士兵就可以把中国打得屁滚尿流。1949年以后毛泽东的中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呢?全世界的人也都是知道的。毛泽东虽然去世了,但中国仍然是毛泽东的中国。  

 毛泽东的中国是一个:  

 打得世界上第一强国美国及其16个联合国军队不得不坐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签署停战协议的中国;  

 一个在抗美援越期间,告诉美国飞机不要飞越17度线,美军飞机就得安装特别警报器以免不小心飞越17度线后挨揍的这样一个中国;  

 一个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就成为一个核大国,并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中国;  

 一个由第三世界国家用轿子抬进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  

 一个能够同时东打蒋帮(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 西击印度(62年中印之战)、 南助越南(抗美援越)、 北抗苏修(珍宝岛战役),并且都取得了胜利的中国;  

 一个由美国总统尼克松带头,然后西方各国首脑纷纷争先恐后地跑到北京毛泽东的书房拜见中国领袖的中国;  

 一个一百多个亚、非、拉国家俨然将其首都北京视为第三世界国家总部的中国;  

 一个铁钉、火柴都要进口,老百姓把它叫做“洋钉”、“洋火”,工业极端落后,短短20多年便成为世界第六大工业国的中国;  

 一个人均寿命只有35岁,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短短20多年便上升为人均65岁的中国;  

 一个识字率只有20%,迅速上升到70%的中国;  

 一个原先黄、赌、毒、匪遍地,很快就改造成了没有妓女、没有赌博、没有毒品、没有匪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中国;  

 一个不但在城市,而且在农村都有合作医疗,连农民看病都不要钱的中国;  

 一个经过20多年奋斗,钢增长129倍、煤炭15倍、发电量47倍、石油726倍、化肥874倍、水泥71倍、粮食2.5倍、棉花4.6倍、油料1.5倍、肉类2.3倍、铁路2.2倍、公路10.2倍、水运1.9倍、航空8.6倍、在校生8.4倍、高校生5.3倍、卫生病床21倍、卫生技术人员4倍的中国。  

 这样一个中国,虽然还不是一个强大粗壮的中国,却是一个精瘦而健壮的中国,这样的一个中国,毛泽东去世又不久远,那些过去与中国为敌的如美、日、韩等国家,在他们的心目中,在他们的战略棋盘中,能够抹去中国的影子么?  

 一个敢于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抗衡并且不输于对手的中国,能够把自己的“光”(才能和实力)“韬”(隐藏)起来么?  

  你可以去问一问在美国打了好多年NBA的姚明,问他现在能不能把自己的“光”(篮球技能)“韬”(隐藏)起来?如果哪位教练要姚明从现在起实施“韬光养晦”战略,以便日后突然展露技术,让对手措手不及并将其打败。那么这位教练的这种所谓战略思想,岂不是要让人笑掉大牙?  

   

 失笑之三:   歌舞升平、贪图享乐、奢靡成风、穷奢极欲、贪污遍地、腐败横流、道德沦丧,这些糜烂的东西是与“韬光养晦”策略八竿子挨不着边的行为事。而那些“发愤图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卧薪尝胆”以及“头悬梁,锥刺股”一类的好精神、好风气、好传统、好品质才是和“韬光养晦”的内涵紧密相连在一起的。可纵观当今我国社会,那些好传统、好精神、好风气、好品质不但已经荡然无存,而腐朽糜烂的历史沉渣业已经泛滥成灾了!  

 南宋僧人林升有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个奢靡成风的社会却要奢谈“韬光养晦”,能不令人失笑?  

   

 失笑之四:   大肆宣扬自己的发展成就与“韬光养晦”这一策略所要遵循的原则严重相背离。  

 我们知道,所谓“韬光养晦”的先决条件是“韬光”,就是把自己的才能,包括各方面的成绩、成就、成果等都隐藏起来,以表现自己毫无实力,毫无能力,借以迷惑对手。并暗地里偷偷发展自己的不足之处(养晦),以便今后能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哪有在“韬光养晦”的同时,铺天盖地地拼命宣传自己的发展成就是“世界奇迹”, “举世瞩目”,高唱自己是“世界老二”了等等!难道这也叫“不张扬,低姿态”?这种悖行不但让人觉得好笑,甚至怀疑此人的神经系统是否出了毛病?  

   

 失笑之五: “韬光养晦”作为一种谋略,它的机密程度是很高的,是绝不能对外透露半点风声的,一旦泄露,即刻完全失效,半文不值。可是我们那些所谓的外交专家,却把“韬光养晦”当做一首歌一样到处传唱,不但在自己的报刊上、电视上宣讲,甚至还跑到美国去搞讲座,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正在实施“韬光养晦”这一策略。这不是让人失笑的猪一样的行为吗?  

   

 有些外交专家可能这样说: 你的所有这些评论、分析统统作废,我们所讲的“韬光养晦”不是你分析评论的那样,而是不当头、不张扬、低姿态、不称霸、不侵略、不干涉别人内政等意思。如果你硬要一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词义,生生地创新出这么个解释来,那么我要问:为什么你把喉咙喊破、把口沫说干,人家西方就是不相信你呢?而且绝大多数的国人也不赞同你呢?  

 况且你说的那个意思,周总理早在1955年就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你抛出“韬光养晦”的所谓新解释,够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垫脚的资格么?你创什么新?  

 至于说不称霸,早在1974年,受毛主席的指派,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就已经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中国永远不称霸!”的庄严宣告,这难道还不够准确?还不够明白?还不够响亮?还不够规格吗?又何必播弄“韬光养晦”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劳什子,让别人疑神疑鬼,并拿来作为“中国威胁”的口实呢?这不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或者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四、邓小平使用“韬光养晦”一词的原意  

   

 网上流传的邓小平“28字外交方针”,实际应是32个字,这就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比网上流传的28字多了“抓住机遇”这四个字。  

 最初是三句话12个字,是针对苏东动乱严峻的国际形势提出来的。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说:“对于国际形势,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第一句话,冷静观察;第二句话,稳住阵脚;第三句话,沉着应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后来又说:“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在两次谈话中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16个字,后来又强调了“韬光养晦、善于守拙、抓住机遇、有所作为”16个字,合起来共是32个字的外交方针。  

 邓小平讲话的核心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同时强调要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干涉,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他指出:  

 “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所谓没有硝烟,就是要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   

 “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   

 “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   

 “去年以来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制裁。我认为,第一,他们没有资格制裁中国;第二,实践证明中国有抵制制裁的能力。”   

(上述邓小平的讲话及32个字的外交方针,见全国干部学习读本《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第358——359页)  

 纵观邓小平的讲话,并不是将“韬光养晦”作为一种单独的外交战略单列出来的,它只是32个字中的4个字、8句话中的一句而已, “韬光养晦”只是手段和策略,目的还是后面的“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五、不要把手段当作目的,让失笑成为耻笑  

   

 不管怎样解释,“韬光养晦”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是软弱可欺、任人欺侮的代名词。否则,就连敌人都会耻笑我们。  

本来,邓小平说的“韬光养晦”就是把锋芒收敛一下,看看国际上有什么动向再说,这就等于打仗一样,暂时蹲下来,拿个望远镜朝敌方阵地及四周进行观察,然后再决定怎样进攻和防守,而绝不是一蹲下就不起来,不再进攻,更不是敌人打到了面前了也不还手,任由敌人随意宰割。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并没有过时,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也不可能改变。如1993年,美国在公海强行搜查我银河号货船;1998年轰炸我南联盟大使馆;2001年撞击我军用飞机等;近年来,美国又把手伸进我国南海,支持周边小国侵吞我岛礁;并违背双边协议,加紧出售尖端武器给台湾;支持藏独、疆独势力制造骚乱,破坏我国社会的稳定;连续与日、韩在黄海、日本海举行历史以来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军演;并宣布把钓鱼岛列入日美安保条约。  

 奥巴马还在接受澳大利亚记者采访时声称:“如果中国人也过上和美国和澳大利亚一样的生活模式,那对世界将是一场灾难,这个星球支持不了。”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祝贺正在服刑的我国分裂分子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整个西方都高调支持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刘晓波,在经济上西方国家又再三对中国施压。所有这些,都反复证明着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它们对我们这个国度充满了敌意。  

 如果因为要“韬光养晦”,在帝国主义挑衅面前就不敢坚持正义、不敢反击的话,那这样的“韬光养晦”就真的成了一个软弱可欺、任人凌辱的软皮蛋,是心甘情愿地去当别人的真孙子了。这不但丢失了国家利益、丢失了国格、丢失了朋友,最终还会遭到包括敌人在内的所有人的耻笑!  

   

   

                                                                                   2011年2月19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