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民族性和国际性
当今世界,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在民族国家消亡之前,各国尤其是中国科研工作者,虽然非常有必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面向国际进行传播,但民族性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自身的民族利益,首先应成为民族主义者,才有资格去在国际范围内进行科学研究。
第一,科研工作者要正确处理科研结论与政府现行政策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态度,保持平衡。科研工作者,不是政治家,与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似的地方是,二者都是在不同角度为民族利益服务,不同之处在于科研工作者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理性分析和研究,做出总结和解释,并能对现实其他部门和人员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走向,而政治工作者是要对快速决策,一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倘若以科研工作者,其研究成果与政府的政策完全一样,或者说,科研工作者完全成为政府政策的传播者,那么这不是在搞科学研究,而是在义务为政府宣传政策。也就是说,科研工作要与政府政策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对政府的政策和主张做出理性的客观公正的分析,进行批判性地研究。政府政策也是人制定的,而且决策时有信息不充分,时间紧迫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有可能导致某项政策不是很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为此,科研工作者应该本着实事求是地态度,对政府的政策提出善意的理性的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做政府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另一方面,在对政府政策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时候,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批评而批评,甚至盲目地、带有其他目的和意图地批评政府。
第三、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民族利益,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探索对人类知识规律性、系统性的认识和规律。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因为研究课题和规律性是相同的,中外科学家的研究不会受太多的非研究课题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但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就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看,社会科学不能算着真正的科学,一是社会科学由马克思创立,时间不长,二是自然科学手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很深。以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为例,从政治角度看,有西方国家主张和推行的西方式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体系,也有世界其他国家结合自身情况探索出来的价值体系,不能说西方的就是普世的,因为完全一致的普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很多情况下,普世价值观成了部分国家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与这些价值观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科研工作者在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成为其他外部势力的代言人,来侵害自身的民族利益。
综上,中国科研工作者在探求科学真理的时候,要处理好同本国政府现行政策和国际社会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做到民族性和国际性的平衡,既要保持思想和研究的独立和自由,又要维护民族利益。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