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罗京老师 等4篇
怀念罗京老师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永亮)
时针又一次指向十九点,晚钟再一次被叩响。
辜鸿铭先生说:“中国精神是国人赖以生存之物,是本民族固有的心态、性情和情操。”获得并展现“深沉、博大、质朴、精深”之中国精神的国人堪称风范国民。 2009年6月5日 ,谢幕远行的罗京老师就是一位出生在这个国度的风范国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缅怀罗京老师,叩响挥别这位风范国民的晚钟,这让身为罗京老师手足同胞的我们感觉到一种被称之为荣耀和责任的力量萦绕心灵之中。
铿锵国嘴是罗京。生活于当下资讯勃发、信息奔涌背景维度下的我们,却时常扯起放飞那一段段穿透钢筋水泥牵记纯真浪漫年代的缕缕心绪。不错的,罗京老师总是让我们重温改革开放之初的那股股激情,从而坚定走好今后路途的勇气和信心。那时侯,电视作为新兴事物刚刚来到中国广大城市农村不久,“万人空巷”看电视是那段时光的常态。每每叩响那专属于十九点的晚钟,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就会通过罗京老师那雄浑大气富有磁性的“国嘴”传递到千家万户。国嘴罗京,讲述着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记录着影响明天的历史足迹。文字和声音,见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三十年过去了,罗京老师口耕不辍,他的同胞学习并收获了一种叫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健康积极国民心态。解读中国声音的“国嘴”,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魅力国脸属罗京。依稀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处出茅庐坐镇新闻主持的罗京老师还是一个意气风发、帅气迷人的小生。苏轼曰:“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当时空从1980年代跨越到2000年代的时候,每每叩响那专属于十九点的晚钟,《新闻联播》如故,罗京依旧,其主持风格发挥沉淀为大方沉稳的底蕴性格。在国人记忆深处,罗京就是《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就是罗京。斗转星移,无常世事暗淡了几多“月儿弯弯照九州”;岁月如梭,沧海桑田掩埋了多少“几家欢乐几家愁”。听,专属于十九点的晚钟再一次被敲响,国脸罗京正在演播报导:常人的悲欢,常识的力量,诠释着中华的力道。
人生国粹如罗京。罗京老师非常喜爱京剧国粹,我曾几度欣赏醉心于老师神采飞扬一展戏喉的风采。现实生活中的罗京老师多才多艺,在不露痕迹中诉说讲述着自己的艺术人生。还记得奥运火炬手罗京吗?那一瞬间已经成为永恒:罗京老师向全世界表白抒发了一种以身为中国人为骄傲的情感人生。罗京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国粹:怀揣理想,才华横溢。一次偶然机遇垂青了这个自强不息、进取有为的青年人,使他步入到中央电视台的阶梯门槛中。几十年来,罗京老师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始终如一;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心系百姓冷暖,平易近人。古语道:为人师表,学高为范。国粹罗京已经超越了那被无数次叩响的十九点晚钟的层面意义,而生根发芽于亿万中国老百姓淳朴善良的心灵记忆。
今天,身为国人的我们,再一次共同叩响那敦厚耐读的专属于十九点的晚钟。《新闻联播》的熟悉亲切旋律又飘入耳中,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情愫却萦绕心胸。国嘴国脸国粹,构筑夯实了罗京老师风范国民的本真内涵;心态性情情操,演绎还原了国人和这个国家的心路历程。叩响挥别风范国民罗京的晚钟,共同祝福天堂路上的罗京老师多多保重;活着的我们互道一声彼此珍重,因为黎民苍生的幸福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怀念罗京老师。
拳拳中国心 殷殷科大情
董永亮
远隔千山万水,中国人的梦里总会涌动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那是中国心;飞越历史沧桑,科大人的胸中依旧氤氲着“唯实惟新、至诚致志”,这是科大情。
怎能忘,2008年4月12日,在那个乍暖还寒、斜风细雨的春日里,成长于80年代的我们,怀揣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的南国情结,心存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湘憧憬,踏上离别家人故乡、开往伟人故里的列车,投奔于正在为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湖南科技大学,聚首在儒雅敦厚、桃李丰硕的法学院,集合于起步较晚却灵秀腾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旗帜下。我们中有自孔孟之乡走来的波波和亮亮,有来自燕赵大地的素素和秀秀,还有白山黑水的阿娇和汉唐古都的涛涛。阿春和流海家乡则在沃野千里的莽苍荆楚,加上土生土长的成成和熊熊,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这十人将共唱一台戏,浓墨重彩地挥写“天南海北科大欢迎你,开天辟地相约在一起”的璀璨画图。那一天,“船长”尹杰钦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华夏根、炎黄孙,南北同学相聚科大一家情谊深。”那一晚,我们激情奔流、通宵未眠,从风土人情到理想境遇,从南方特大冰灾到奥运会的举办再到刚刚完成的复试,我们有太多的共同话题……
炎炎夏日高温难耐,却熔化不了荣归故里的我们彼此间的牵记和对国运、科大的深情祝福。QQ群里,一声声问候,一个个笑脸,记录着我们对同学的思念和对母校的眷恋;博客日志里,一句句动情的言语,一段段激励人心的话,彰显着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忧心灾区、关注奥运的赤子之情;手机电话里,传递着因母校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风范而催生的欢欣鼓舞;网络视频里,展现着母校师生激情迎接奥运圣火的魅力风采。
质朴无华科大情。不能忘,在2008那个“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季节,我们和兄弟专业联合上演的一场场扣人心弦、对抗激烈的篮球争霸赛。十双筷子抱成团、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队精神令人感动;忘不了,阴冷潮湿的南方冬季里,我们围坐一堂、开怀畅饮,酒杯里盛满了兄弟姐妹般的情谊以及为母校早日申博成功的良好祝愿。香喷喷的米饭,热腾腾的水饺,散发出“科大是我家,南北如一家”的温馨,流淌出质朴无华的科大情。
逾越了漫长的冬季,桃红又是一年春,2011年的春天向我们款款走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我们一同领略着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度胸襟;千年岳麓,百年韶山。我们一同感悟着圣贤“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般天道酬勤的精魂,解读着伟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抱负。我们一同追寻着先辈的足迹,崇尚并锤炼着深沉博大的中国心……
拳拳中国心,殷殷科大情。谨以此文献给共和国母亲和亲爱的母校,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繁荣,祝愿母校越办越辉煌!
谁动了我的爱情奶酪
董永亮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种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宋》李清照
自我怀揣青山绿水、茂林修竹的美梦来到南方后,已经习惯了这里无休止的淅淅沥沥。同学邀我去K歌,我借故推辞,打了一辆的,到城市中心玩味夜景去了。有形或隐形的压力,侵蚀了那份原本属于我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之执着,却没有淡化我对古典诗词的痴狂错爱。台湾作家三毛说:“春天来了,没有人读书了,春天不是读书天。”也许性格使然,孤芳自赏的自己始终融入不到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构筑的现代都市潮流中去。孤独潮湿的心灵,在霓虹若隐若现的光芒投射下,又开始拍打记忆的翅膀,牵引我那风干的思绪滑向那个已然陌生却仍感亲切的恋曲年代深渊。
六年前的那个白衣飘飘的春天,曾经是如此怪异:一场战争,真枪实弹,发生在远离我们生活圈的遥远中东;一种被称谓SARS的病毒随即肆虐,抗击非典,却是零距离的真实存在。同样也是同一个2003的春意料峭、乍暖还寒的时节,我有幸邂逅了璇。在学校学生会举办的“我心飞翔”中英文演讲比赛会上,被同学冠以“风流才子”的我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顺手拈来,出口成章,引得齐声喝彩。“请外国语学院01级王艺璇同学上台,大家欢迎!”伴随主持人歇斯底里般狂呼,一个俊俏秀丽、满面阳光的女孩“飘”上了讲台。“Ladies and gentlemen,good evening.”(中文为“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才子终于可以一睹她的芳颜了:水汪汪的大眼睛向在座的每一个男生传送着“秋波”,樱桃小嘴一张一合,无意中展现了她诱人的小齿,身材娇小却溢满了灵性,用肌肤胜雪形容也不为过。借助她那特有的被上帝亲吻过的动感磁性“天籁之音”向挤满了整个礼堂的观众展示了一首耳熟能详的英文诗<<Who has seen the wind>>,然后又以中文抑扬顿挫地口述一遍:有谁看见过风,你不曾我也不曾,但是当树摇叶婆娑,便是一阵风吹过。”才子一阵“吹面不寒杨柳风”之莫名其妙的眩晕,蓦然回首,女孩竟向才子莞尔一笑,那一瞬间,注定才子要回味终生:一个白媚丛生,花也璀灿;另一个波澜显现,海枯石也烂。许久,才子被摇醒:“做梦了,散场了,走吧!”这才从他那善于营造的浪漫世界中摆脱了出来,苦笑着摇了摇头。那一夜,礼堂被兴奋的人群喊得振天响。才子分明倾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意识到这是一个令无数少男少女欢呼雀跃的时令。
随后的日子里,“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才子,一反常态,寡言少语,失落惆怅。在每一个沉寂落寞的夜里,总有一个似乎在传说中才能找寻到却又似曾相识的美女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该死!才子暗暗诅咒着自己。柳絮因风,我也按萘不住不安和躁动,如同那个年度的大自然一样。唐诗宋词元曲,字里行间飘着她的倩影;天空中,回荡着她那婉转动人的笑声,“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直觉告诉才子:请不要欺骗自己,影子就是仅谋过一次面的璇。是的,才子对她一见钟情,害了相思病。
无独有偶。有一天,舍长宣布要搞联谊宿舍,对方是外国语学院的。晚上大家去KTV消遣,交流一下。那个晚上,才子一身笔挺的西装,时尚青年头,皮鞋缯亮,扎着一条粉红色领带出现在包房里。他一眼就认出了朝思暮想的璇!面带羞涩却个性张扬的才子来了一曲罗大佑的《爱人同志》,全场哗然;璇也一种欣赏而温馨的目光注视着我。她演唱的《星语心愿》,绵延悠长,敲打着才子的心魄。才子相信: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那个春天是最容易催发激情和勇气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身隔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一封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情书一挥而就。才子在其中引用了当年徐志摩追求陆小曼时所使用的诗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那红尘知己,得之则幸;不得则命!”几天后,年少轻狂的我托消息灵通人士将情书交给璇。2003年,手机、电子邮件还不流行,在北方这座风筝文化名城。
接下来的几天,才子在惴惴不安中度过。一天,宿舍里的固定电话响了。是璇打来的。才子惶恐地接气电话机,另一头传来赏心悦目的铜铃之音:“您好,大才子,几天不见了,咱们约个地方谈谈文学好吗?”才子不知所措,到底说了什么,才子也不知道。
约会地点在一个叫做鹿园的地方。璇那天拉了直板,神态更加可爱,举手投足增添了几多神韵。才子当时禁不住吟了一首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一个灵性勃发,一个才思奔涌。璇很喜欢汪国真的诗。她听才子讲的口若悬河,含蓄地微笑,不时点头。我们谈文学,说人生,议世事,叙理想。才子为美女加才女的璇的睿智大方所折服。那天他们很尽兴,超然物外,时空在此凝固。
他们成了朋友。一个哥哥,一个妹妹。草丛、图书馆、酒吧经常出现他们的身影。璇的幽默智慧、气质征服了这个男孩,才子的豪爽、才气吸引着这个女孩子。双方互相牵挂,同喜同乐,患难与共。这是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当2004年情人节到来的时候,一束粉红如火的玫瑰花和一打糠乃馨摆在了璇的床头上。才子哥哥向璇妹妹正式求爱了。
毕业后,他们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才子招聘进了一家当地报社,常年出差在外。璇在一所民办学校当了英语老师。周一到周五,才子拼命赶稿子,璇讲课;周六,他们相聚。彼此互相理解、鼓励,承担起共同的责任。有空余时间,他们会到那个他们永远熟悉的KTV包厢哼一曲《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璇善解人意。很有女人味,作的菜很好吃。这是才子最幸福的时光。他们在一起讨论生活的酸甜,品位工作的苦乐,憧憬结婚后的美好日子。将来有了孩子,就取名小豹,让他和刘翔一样能跑会跳。夫妻两人哪怕吃着咸菜,嚼大葱也值得。 2005年,才子又考上了本科,到省城就读。璇回家乡一个事业单位干文秘。一个在学累的时候,看看对方的照片,又振奋起精神;一个在家默默等候,任凭提亲的人流踏破大门。她说有心上人了,父亲骂她傻,不现实。电话的那头,璇哭了;电话这边,才子心在流泪,表示要做一个好男人,不辜负她。
一个叫超的女孩企图进入才子的情感视野,她高挑苗条的身材,还有引以为耀的披肩发,成为众多男孩子角逐的“猎物”。但她却向对她视而不见的才子发起了攻势。才子解释他有女朋友了,但超的进攻却更猛了。在一次同学生日聚会上,醉意朦胧的超坐在了才子的腿上。才子防线崩溃了,和超发生了“一夜情”。第二天,深深的悔悟占据了才子的心扉。终于,有一天,才子鼓起勇气向璇坦白了一切。璇愣住了,继而大哭起来了,挂断了手机。最终,璇原谅了这个犯错的男人。
才子毕业后,回到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城市,和璇住在了一起。璇又为当地一家贸易公司当起了翻译。才子进入一家酒店打工。生活的不如意,整天的郁郁不得志,使才子养成了抽烟喝酒的恶习。他们经常吵架。才子经常在夜里醒来,发现璇不在身边,而是一个人在客厅沉思。太累了,才子也不问她,她也不搭理才子哥哥了。有一次,他打了她一耳光,她不见了。才子东寻西找,发现了一封留言信。内容如下:
才子哥哥:
你好!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离开了。感谢上苍给了我们这几年的缘分。我家里给我介绍了一个房地产商。我们准备年底结婚。祝您早日找到另一半。愿您幸福:美好的回忆比日夜厮守更美好。
永远的璇
才子伤心欲绝,痛恨自己的浅薄和无知。一切都晚了,今后的路只能自己走了。
才子深感知识的贫乏,决心报考研究生。汗水,热血,眼泪,辛劳……阳光总在风雨后。他进入南方一所高校深造。
一切该结束了吧。可就在前几天,他无意中破译了一个叫“我心永恒——璇的缘分”的个人空间,却发现了一个秘密,翻阅到博主去年的日记:“我深爱他,他也爱我。但我要拯救他。让他继续进取,我将固守那份感情,直到他发现我的真实内心世界!才子哥哥,争气啊,妹妹永远爱你!咱们已经成为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妹妹依旧等你!想我们一起走过的美好岁月,记住我们的美好未来!我爱你!”才子如梦初醒!流着眼泪唱了起来,惹得很多同学诧异不已。
雨越下越大。我突然发现自己正在一家KTV门前徘徊踯躅,湖南文化产业发达啊,娱乐业繁荣,KTV俯拾即是。我吟起了汪国真的诗:
常常有这样一些时候,
正是为了爱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躲不开的是那份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笑影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常常说不明白。
不是不去爱,不是不想爱,
怕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
谁动了我的爱情奶酪?!我问自己。“璇,你是我今生最爱!”我,才子自言自语。
“我来告诉你!呵呵……”一个多么熟稔的声音!我蓦然回首,女孩竟向我莞尔一笑,那一瞬间,注定我要回味终生:一个白媚丛生,花也璀灿;另一个波澜显现,海枯石也烂。……
董永亮:从中国人的视角解读万圣节的力道
一个民族的节日,往往积聚着这个群体对生命和世界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悟,也沉淀着他们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每年11月1日的万圣节,就是一个充分反映展现西方人文化底蕴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笔者以为,换个维度,从中国人的视角解读万圣节的力道,将会获得一个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别样天地。
一个脉搏、同欢同乐,是对万圣节平民化、大众化内涵要义的淋漓尽致折射。节日的力道,正在于其从来不是专属于高官权贵的荣耀,而是全体苍生平民、人民大众的创造。欧风美雨中成长出来的几代西方人,都不约而同地认可接受一个真知常识:民间的睿智、才力及创造力才是节日盛会们根深叶茂的源泉动力。在万圣夜,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首在一起,戴着各式各样精灵古怪的面具,提着用南瓜雕刻而成的精致“杰克灯”,兴高采烈玩弄着“不给糖就捣乱”的童话游戏,感受着人人同乐、人人共享的“人本”主义情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果说,中国传统佳节凸显了“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为邦本”等儒雅敦厚的民本色彩,万圣节等洋节则勾勒了一幅“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本画卷。无论东方抑或西方,当悲天悯人、超度众生的沉郁雄浑渐行渐远,普天同庆、万民同乐成为普遍视野背景的时候,平民大众往往构成节日的主体和目的。万圣节来到中国,我们要懂得“洋为中用”,继承挖掘其“人本”的财富力道,努力超越升华到“以人为本”的高远境界。
祛鬼辟邪、向善求美,是对万圣节理想化、人性化不朽美丽的入木三分诠释。节日的力道,漂流在年代久远、生生不息的心灵航船中,激荡于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夙愿烟波里。无论诗言志,抑或借物喻理,中西节日或双峰并峙,或双水合流,都不可避免背负承载着各种时常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文诉求情感。在中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抒发的是怀念,“天上一轮共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烘托的是团圆,“佞骨不知何处朽,龙舟岁岁吊沧浪”唱出的是景仰。在西方,作为鬼节的万圣节,原本是一个溢满阴魂冷风气息、充盈惊悚诡异氛围的日子。人们希望通过万圣节作为载体形式,达致祛鬼邪、保平安的初衷。到今天,万圣节早已出落成一个祥和欢快的盛会。借尸还魂等恐怖传说成为昨夜星辰,憧憬神往经济“起死回生|”、生活“节节高”的梦想理念却经久不衰、地老天荒。万圣节也插上了灵秀腾飞的翅膀,具有强烈的现实特质。万圣节来到中国后,不仅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商机,而且使人们沉湎于人为营造的温馨幽默世界中,忘却了尘世烦恼,缓解了由奔波劳碌衍生的的心理压力,加强了交往联系,增进了存在于现实空间的友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万圣节,总是盛满人本主义情怀和人文诉求情感的光辉力道。我们既反对一味地崇洋媚外,也拒绝盲目的排外情绪。其实,万圣节等洋节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换个角度,以和而不同、包容和谐的心态积极面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其恢弘精深的力道融入到我们的进步意识形态中。这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