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给妈妈写“绝交信”,告诉了我们什么?
“妈妈,从现在开始,我们只维持金钱关系嘛,以后长大了,我会把钱从账户上转给你……”拿着儿子这封信,陈郝是又气又急,气的是儿子说的“金钱关系”,但更急的是,她搞不懂儿子为啥会有这样古怪的想法。“……没想到就在一套房子里住着的儿子居然会给我写信。”(2011年4月15日 重庆晨报)
在“绝交信”中,儿子要求妈妈做甲方,自己是乙方,甲方的责任是把他抚养成人,而乙方的责任就是在长大成人后分期偿还父母养育他的所有费用。而最让哭笑不得的是,这封“绝交信”的导火索只是缘于一副眼镜。陈郝说,最近她发现16岁的儿子彬彬(化名)近视,便去为儿子买来一副黑框眼镜,没想到彬彬的反应却非常强烈:“你好虚伪!我明明戴起眼镜很丑,你一直就想把我变丑!”当晚,彬彬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第二天一大早,这封“绝交信”就摆在了陈郝的枕头边。“我当时以为说的气话,过几天气消了就好了。”但让陈郝没想到的是,儿子自从交完信后,就一直没喊过她妈,也不和她说一句话。
无独有偶,同日“大河网”上一则消息说,昨日上午,郑州市管城区郑汴路一家幼儿园里,早教老师开始点名,4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能巍巍颤颤地走路,喊到自己时会挥下手。其他3个孩子,站还站不稳,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没有作出回应的动作,家长只得抱着到老师跟前。
再联想到近日发生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儿子刺母,不得不让人感到,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节衣缩食,早出晚归,物质和精神都付出很大,但收获很小,甚至适得其反。问题的关键就是教育不当,盲目地、自以为是地教育孩子。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的家庭教育可分为过分保护型、过分干涉型、严厉惩罚型和温暖理解民主型4类,并各占25%左右。
过分保护就是父母什么都代劳了,像保姆一样干家务,代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是懦弱、依赖与无能。
如果说过分保护是包办代替的话,那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使孩子的思想被禁锢,没了灵气,人云亦云,自然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创造力。
严厉惩罚型是指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然而多数孩子却是压而不服,嘴上接受,心里不接受;有的家长则是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类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缺乏独立能力,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而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则会给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有专家曾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温暖理解型的。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青少年时期性格、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与家庭教育缺失有关。正确家庭教育切记做到9不要:不要瞧不起孩子;不要恐吓孩子;不要贿赂孩子;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不要强迫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孩子;不要纵容孩子;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不要订不适合年龄的规矩限制孩子。
通过对很多案例的总结,发现与子女关系出现裂痕的父母,其实平时都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用错了方式。与子女相处时,最好是搞清楚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盲目地给子女什么。特别的,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总之,孩子最好的课堂是家庭,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教育的关键还是父母。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 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