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则“共产党员语录”引起的话题
两则“共产党员语录”引起的话题
近日偶然路过某城中村,见村委会办公大楼的对面有一个玻璃宣传橱窗。里边除了挂满制式宣传图片外,还有一个看来是他们自己制作的“共产党员语录”版面,刊有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著名共产党员的语录。其中头两则语录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现照录如下:
毛泽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邓小平 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看了这个宣传橱窗,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员语录”的内容,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感到虽然它是基层单位的宣传橱窗,却体现出很有思想、很有见地的品质来。比如说吧,在习惯上,说到共产党员,通常都是指在党内外没有什么职务,就是有职务也是职务不高的党员,如上述的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等。一旦有了职务,特别是有了较高的职务,那就要另眼相看了。至于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是党的领袖,更是不在普通共产党员之列的。在日常生活中,在新闻媒体和各种文字材料中,作这样区别的例证真是比比皆是。
然而,该橱窗的制作者却不顾这些,径自把他们二位与其他共产党员并列的放在一起,都作为“共产党员”来看待,这就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到之处了。他这样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真正说起来,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共产党内,无论什么人,无论他们的职务有多高,资格有多老,功劳有多大,归根结蒂,都是共产党员,而且首先就是共产党员。除了职务分工的不同,在我们党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自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在很长的时间里,全党上下都是如此看待和处理的。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党内根据职务的不同,就分出三六九等来了,近些年来,则更是如此。而橱窗制作人把这个党内关系还原到了从前,“在共产党员语录”的名义下,把毛邓二位党的领袖与其他共产党员放在一起。这说明,这位橱窗制作人是很懂得我们党内的这个老规矩的。这难道不是他有思想、有见地的体现么?
说橱窗制作者很有思想,很有见地,还因为他所选取语录的精准。就毛邓二位来说,邓小平有影响的话不少,毛泽东有影响的话则更多的是。可是,橱窗制作人别的都不选,毛泽东的话就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的话就选了“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若联系二位的一生思想和业绩,联系他们在群众中留下的最主要、是深刻的印象,这两条语录还的确是他们最有具代表性的语录;用这样两条短语(橱窗中只能容纳这样的短语,因而只能精中选精)来反映他们二位最主要的思想和事业,最根本的理想和追求,还的确是再恰当也不过的了。从中也反映出该宣传橱窗的制作者对二位领袖思想的深透了解和把握。
的确,就毛泽东而言,他的一生,从青年时代“改造中国与世界”远大抱负的提出,到为推翻“三座大山”、缔造新中国,巩固与发展新国家而进行的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到晚年决意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不论其间具体的成功与失误若何,但总有一个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红线贯串于其中,这个思想不是别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者叫做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这是他终生的理想和追求,是他一生思想和行为的最根本之点。这也是他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同时,这也是在世的毛泽东能够得到亿万中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衷心爱戴,逝世近30年的毛泽东仍然一直得到亿万人民的深深向往和深情怀念的最根本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他虽然遭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嫉恨,肆意的攻击、污蔑和诽谤,却又打不倒、批不臭的最根本原因。对于毛泽东的这个根本之点,大概是没有什么人,无论是拥护他的人还是反对他的人所能怀疑和反对的吧;思想和事业就摆在那儿,公道人心就摆在那儿,谁想否定和反对都是徒劳的。
而邓小平呢?他老人家也是从很年轻的时候起就投身革命,前前后后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其间的前大半部分,虽然也一直身处革命队伍之中,许多事也有他自己的见解,也做过不少的事情,立过许多的功劳,但毕竟是在别人的领导之下进行工作,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不是由他拍板定夺,因而政治理想和思想见解就无从真正的透视出来。自他成为所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后十多年的理论和政策来看,“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确是他思想和行动最主要最核心之内容。他曾经说过“普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显然,在邓小平的心目中,一部分人富裕,过上美好的日子,大部分人也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做到了这些才算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他主政后提出“让(或叫‘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大政策”,下血本在东南沿海建立经济特区,进行以分田单干为特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以中小型企业私有化、国有企业股份化为目标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如把学校分为极少数重点学校(即贵族学校)和其他大多数学校皆为非重点学校(即贫民学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国有和民间资源向极少数大型医院集中使之成为贵族医院、其他大多数医院则处于低水平状态而成为贫民医院的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等等,莫不都贯穿了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服务于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人的原则和目标。邓公的这个思想和业绩,也是普天之下的百姓和士人以及官员们都有目共睹的,大概也是没有什么人可以能够否定的吧。
这就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人的根本性区别。由此也区分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至今的两个不同的时代和两人不相同的历史地位。那位城中村宣传橱窗的制作者选用这样两条语录来代表他们二位,正说明他深刻地理解和准确地把握了他们的区别。而许多号称专家、理论家、研究员的,也不见得有这样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把握。至少我没有从多如牛毛的报刊和书籍,浩如烟海的文章和著作中看到过这样精辟的概括。由此是不是可以说那橱窗的制作者是很有思想,很有见地呢?
由于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缔造者,又是党的长期培育者和领袖,邓小平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因而,他们的语录也就具有中国共产党集体语录的性质。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被载入了党的《章程》和国家的根本大法。邓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进入了党章和法律的文本之中,并且经常地被各级党和国家的领导们所引用。可见,其影响都是极其巨大和深远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深入理解和长期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命运攸关的事情;否则的话,它就会改变性质,失去人心,进而失去执政的基础和理由。至于“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呢,也是一个需要认真领会的课题,如果弄得不好,党极有可能在这个上面翻船。从现实情况看,这样说大概不会是危言耸听吧。
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这话的确不假。我想,那位城中村出橱窗的先生就一定是那个村子里的一位“诸葛亮”了。要不,他怎么会有那样高的见解和水平呢?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