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制化的反叛——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引出的思考
对体制化的反叛
大灰狼
《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部引人深思电影,看了五遍,每遍都能从中有一些新的理解,所以可以这样说,我每遍都没有看懂,少废话,说一下我的理解,我没有思想,只是找点认同感。
电影设置监狱为场景,监狱,一个压抑人性的地方,任何进来的人都得承受这个制度,渴望生存下去。于是第一种人,那个胖子,刚一进入就因不适应而被淘汰,无法在这个体制中生存下去而提前退出,然而,大多数人是坚强的,在体制中努力适应。但从体制中被解放出来时,却不能很好的融入新体制,这种人的代表是老布,在狱中能在图书馆工作,可出狱却什么也做不了,Red说,我们都被体制化了,在狱中呆了大半辈子,习惯于监狱的生活,因此不能接受新的生活,找不到活着的意义,这种人同样是可悲的。而Red则代表着清醒的第三种人,虽然狱中40年的呼风唤雨同新生活的什么都做不了形成难以承受的反差,但他努力寻找出路,寻找活着的意义,他说,Go busy living,or go busy dying。Red选择了前者,他的希望则来自友情,Andy给的。Andy则是主动逃离体制化的代表,没有对现状的哭诉沮丧,只是默默的告诉自己,这个地方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Red评价他,有些鸟,是关不住的。Andy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在反抗体制,不愿被体制同化。
这种隐喻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举个例子,经历十二年的苦读,在高考结束的一瞬间,我木了,不知道读这十二年书有什么意义,只觉得我好累,可我在世界上能做些什么呢?我一点生存能力都没有,只会做那些该死的题。可这有什么用吗?人生一下子没有了希望,这是不能忍受的,当时还想到,我接着这么念下去好了,做一辈子破题,我不能习惯新的生活。十二年来一直抱着考大学的梦想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题,考上大学结果怎样?没有了希望,那段时间只能用吃喝玩乐和游戏来混日子。我们都是影片中的老布,只知道,我来过。电影中说,We are all institutionalised.
社会也是这样,涉世之初你厌恶它,不喜欢其中的种种“规则”,可是在大熔炉里炼上一段时间之后,你接受它,然后,你不能离开它,你已经能用技巧熟练的操控身边的一切,尽管你当时认为这是有损于人格的。岁月的侵蚀,令几乎所有人同化,除了少数不适应着(胖子们),以及,更少数的内心中的反抗者(Andy),Andy们自知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却更不想被世界改变,这就是坚守,这就是希望。
面对被异化的世界,有些人勇敢地喊出:不,这不是我要的世界,我应该投身于改变它,而不是被它同化,成为庸庸碌碌的奴隶,一切妥协和沉默都是对生命的自我阉割,都是亏待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只有活出自己的样子,努力去抵制被同化,才是精彩的人生。
这么说来,肖申克的救赎颇有点摇滚的意味了,共同点都在于都是人生处于一个极端不满的条件下,这时,纯净高贵的人就会主动的去反抗,或者说,反叛。去寻求一个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政治,更好的社会,更好的世界。
总在想,面对世界,我们究竟要办什么角色?是否也会在茫茫人海中,被体制化,沦落为其中的一份子?是否真的能坚守自己,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也许,在将一切看懂时,会真正明了。
GO BUSY LIVING, OR GO BUSY DYING.
2011-03-0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