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中印边境反击战的雄才伟略

火烧 2010-10-03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分析毛泽东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的战略决策,结合国际局势与美苏关系,展现其军事智慧与政治敏锐性,突出反击战的背景与影响。

毛主席作为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在维护祖国权益的时候,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国际机遇,充分利用美苏之间矛盾,如弄于股掌之上,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就是光辉的典范。

 

那时是什么国际环境呀,1962年间,北有中苏交恶,南有美国操纵的反华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台湾则叫嚣反攻大陆。几乎同时,印度总统尼赫鲁多次拒绝中国政府和平解决边境的建议,派出大批军队向边境推进,摆出一副大打一仗的架势。真是“高天滚滚寒流急”“黑云压城城欲摧”。

 

老人家“胸中自有雄兵百万”,他的风格一贯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在主权问题上没商量,对印度一仗一定要打,但何时打?要择机,这就是其战略家的伟大之处。

 

机会来了。

 

1962年10月,美国U2飞机拍摄到苏联部署在古巴中程弹道导弹的照片,并很快确认,苏联已经在古巴部署了16--32枚导弹核武器。10月23日,肯尼迪总统签署了公告,拦截可能前往古巴的任何船只,听侯美国的检查。同时,调集180搜舰船、68个空军中队,战略轰炸机带弹升空,核潜艇全部出海,全球美军处于核战备状态,美苏剑拔弩张,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毛主席以政治家的敏锐,看出,苏联将有求于中国。10月8日,授意通知苏联驻华大使:“印度要大打出手,希望苏联发挥影响,要印度悬崖勒马”。

 

面对失和多年中国的“希望”,担心即将出现的苏美对抗的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立即做出反应。

 

赫鲁晓夫利用欢送中国驻苏大使刘晓回国的机会,亲率全体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出席宴会,过去一直偏袒印度的赫鲁晓夫一反常态,表示:在中印边境问题上,苏联将同中国站在一起。同时,也希望中国在加勒比海危机上也“采取措施”。

 

苏联对中印边境的最新表态,传递给了中国反击印度的决心,1962年10月20日清晨,中国边防军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开始自卫反击。

 

面对苏联希望“采取措施”的要求,中国也“投桃报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称: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坚决站在古巴人民一边。

 

反击战很顺利。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境问题。10月25日《真理报》就发表社论呼应,敦促印度谈判,并罕见的指出:“英国殖民主义者曾经乱画和改画亚洲地图,曾经把声名狼藉的‘麦克马洪线’强加给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这条线从未被中国承认过”。

 

然而,美苏核危机急剧变化,苏联首先妥协了,赫鲁晓夫同意在一定条件下从古巴撤出导弹,但这一行径,古巴卡斯特罗不答应,中国也不答应。中国先后有500万人上街游行声援古巴。显然和苏联的步调发生不一致了,这让赫鲁晓夫非常恼火,决定对中国进行报复,切入点又是中印边界问题,态度明显转向印度,使印度突然来了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又向中国发起猛烈进攻,中国边防军发起第二轮反击。

 

与此同时,苏美“导弹危机”彻底结束,美国开始腾出手来“保卫印度”,这不能让中国考虑美苏联手对华,鉴于此,毛主席决定,中印自卫反击战适可而止。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从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边防军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

 

伟人的智慧和坚强的性格,只用一个月打得印度满地找牙,从此,西部边境为后人赢得半个世纪的安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