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1月31日-2月4日《参考消息》
《日三国民持俄签证访国后岛》,共同社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1月30日电。据悉,3名日本男子29日获得俄罗斯签证后前往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日本政府因考虑到日本人获取俄罗斯签证后访问该地就等于承认俄罗斯的管辖权,再三要求国民不要这么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并没有禁止这一行为的发生,所有的“反对”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样就造成了一个值得琢磨的现象,也就是日本当局一方面在宣传“获取俄罗斯签证访问北方领土就等于承认俄罗斯的管辖权”,但是另一方面又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去阻止日本国民持俄罗斯签证访问这些岛屿。这样一来,日本等于就在客观上承认了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的管辖权,或者,更准确地说,日本政府找到了一个能够很好的推卸责任的办法——把解决俄日之间领土纠纷的困难归咎到那几个“擅自”持俄罗斯签证访问“北方领土”的国民身上。于是,就在可能趋于尖锐对立状态的俄日领土纠纷问题中加入了“日本自己也是有责任的”这个因素,这样一来,就给俄日搁置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找到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台阶,俄罗斯政府拿到了其拥有南千岛群岛的合法性证据,而日本政府则找到了“一时难以解决这个问题”的由日本国民自己制造出来的理由,这当然不是为了替俄罗斯政府着想,而是为了给日本政府自己解围。而缓和日俄关系对现在的日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就在2天前,美国的标普信用评级公司刚刚下调了日本的主权信用评级,由此导致日本国内出现动荡。
现在,对日本而言,如果它还在幻想继续躲在日美安保同盟下闷声发财的话,那现实已经告诉它这是不可能的了,美国的行动本身就说明了一切,只要日本对美国的命令稍有懈怠,那么美国就会立刻启动引爆日本主权债务危机的进程。我们从美国在日本国内的代理人的言论就可以知道,美国之所以在外交上对日本予以打击,那是因为日本的内政改革没有继续朝着美国给其设定的目标前进,而众所周知,美国需要日本去做的改革的结果除了使日本的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为美国摆脱危机的目标服务外(一方面大量购买美债,另一方面减少日本商品和美国商品的竞争状况),另一个重要的改革目标就是让日本成为一条敢于乱咬人的疯狗——执行美国破坏东亚稳定局势的战略任务。而日本方面在执行这一任务的时候,当然也要考虑其可行性,就目前东亚的局势来看,韩国是美国的盟友,美国是不会让日韩之间先打起来的,而鉴于俄罗斯的捍卫领土的强硬态度,日本也不敢图谋俄罗斯的领土(于是就需要寻找能够缓和日俄之间领土纠纷的理由),此外,尽管日朝之间有很多矛盾,但是,朝鲜方面一贯的强硬态度使得日本摸不准朝鲜方面的底细,因此也不宜轻举妄动。于是,剩下唯一可动的就是其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领土纠纷问题了,也就是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归属问题。尽管中国方面已经派出好几趟渔政船到钓鱼岛海域进行巡逻了,但是,由于日本在领土纠纷问题上只挨过俄罗斯的炮弹而没有挨过中国的炮弹,因此,两相比较之下,日本对攫取中国领土总还是有更多一些的幻想,对此,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高木义明28日呼吁,将“尖阁诸岛(即钓鱼岛)是日本领土”写入教科书。由此不难预料,在美国的威逼下,日本必然走上进一步恶化中日关系的道路,只要中国方面不能及早打掉日本掠夺中国领土的幻想的话,那么中日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问题上的小冲突就会演变为更大范围内的领土问题的大冲突。对中国而言,现在不是讲先礼后兵的时候,对日本这样的国家,只能用兵讲理。
《各国重启资本管制引发争论》,美国《华尔街日报》1月29日报道。现在各国所谓的资本管制只不过是一种偏执,即只担忧热钱涌入,却没人害怕资本流出。而这种一方面把资本进入的门槛越抬越高,另一方面把资本流出的门槛越降越低的做法,根本就是一种变态自残的制度。这种做法和资本运动本身的目的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的,资本运动的目的是为了资本增殖,而这种严进宽出的做法根本就是害怕资本增殖。
而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奇怪的现象,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内部消化资本的能力无法承受这么大量的资本了,而之所以无法消化越来越多的资本,关键还是因为这些国家用来消化资本的经济结构本身已经培养出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而要消化越来越多的资本就必须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改变,而如果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则必然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下,才会产生这种以保护既得利益集团生存方式为目的的改革措施,因为只有生存方式保持不变,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才能确保社会的大量财富向它们这些极少数人的手里集中,反之,如果生存方式被革掉了,那么社会财富也就不会向极少数人的手里集中了。
然而,要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能够消化越来越多的资本的话,那么首先要确保的就是消化资本的对象本身必须是能够越来越多的而不是越来越少的,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财富分配机制不会导致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的手里集中,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下,社会财富只会向越来越少的人的手里集中而不可能相反,因此,那种所谓通过进一步私有化来提高消化资本的建议只会恶化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人手里集中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压缩整个社会消化越来越多的资本的能力(当然,那些在中国提出进一步私有化的家伙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压缩中国消化资本的能力,从而好为资本流回它们的美国爷爷那里创造条件)。
在此,我们发现,就一个国家内部而言,如果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改变,那么其解决所谓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手段必然是要采取“严进宽出”的办法的,而就世界范围内而言,只要美国自身的危机没有解除,那么美国解决危机的办法只能是“宽进严出”(因为美国很缺钱),值得注意的是,非美世界在巩固资本主义私有制时所执行的“严进宽出”的政策正好是有利于美国摆脱自身危机的,也就是说,非美世界只有维持了它们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才能让美国按原来的生存方式活下去。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逻辑下,尽管非美世界和美国在危机时期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好相反,然而,这两种在形式上完全相反的办法在哲学层面上却是具有共同点的,也就是都在试图将内部危机转嫁至外部,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维持自身的生存方式——各国的资本集团需要维持和深化私有制来确保社会财富向它们集中,美国需要维持和深化私有制来确保世界财富向美国集中。
2011年2月1日参考消息
《埃及骚乱或引爆新“石油危机”》,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31日文章,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31日文章。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埃及是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之一,但是,埃及自身的原油出口量远不及途径埃及苏伊士运河的原油运输量来的大,当然,苏伊士运河绝不只是用来运输石油的,它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海上咽喉要道。因此,埃及骚乱所能产生的附带影响会对欧洲的经济形势造成新的伤害。而且,如果苏伊士运河的安全系数越低,那么仅从贸易角度而言,欧亚之间的陆上交通的重要性就会越发突显出来,俄罗斯和土耳其的战略地位由此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建设欧亚大陆高速铁路网这件事情来说也就愈发显得重要了,否则,如果欧盟的商品不能顺利出口到亚洲的话,那么对已经处于欧债危机的欧盟而言,这无疑又是一个不好的消息,当然,这同样也不利于亚洲对欧洲的出口贸易。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旦欧盟从中东方向进口石油的通道受阻的话,那么欧盟除了增加对俄罗斯和英国的能源依赖外,更有可能的是会增加对西非及拉美的能源依赖,由此就会增加美欧在环大西洋范围内的争抢能源的概率。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导致西非和拉美产油国的社会政治形势出现动荡,换言之,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很可能进一步恶化美欧关系,从而使得美欧之间的斗争延伸到能源领域。也正是因为市场预计到国际争夺能源的状况会被进一步强化,因此,国际原油价格才会突然大幅上涨。但是,我们知道,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真正能够最终获益的只有俄罗斯一家,高油价必然给俄罗斯的复兴进程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中东的石油输出越来越不稳定,中、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在能源供给的问题上必然会越来越仰仗俄罗斯,于是,俄罗斯还能从中额外获得一定的战略溢价。也正是因为俄罗斯必然从中东的骚乱中获益,那么这对美国而言至少不会是一件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此,国际油价的上涨是否真的能这么持续下去,那还是非常让人怀疑的。
《中国与巴西经贸摩擦升温》,英国《金融时报》1月30日报道。分化瓦解金砖四国组织是发达国家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时报》在文章中指出“雷亚尔大幅升值,削弱了巴西国内产业的竞争力。”我们由此立刻联想到境外敌对势力拼命鼓动人民币升值的诸多理由,却都是在讲“人民币升值”会带来多少好处等等,没有一条是讲“人民币升值会削弱中国国内产业的竞争力”的,然而,它们离间中巴关系的时候却抛出了这条理由。事实上,我们早就指出“本币升值必然损害国内经济”这个规律。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人民币还是巴西的雷亚尔,它们都是在对美元进行升值,换言之,都是在通过本币升值的方式向美国输送财富,而这一点《金融时报》就假装糊涂,给掠过了。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中巴之间没有经贸摩擦,但是,之所以中国与巴西之间会出现经贸摩擦,而且这种摩擦会越来越多,除了中巴之间的生产力水平比较接近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巴的经济金融形势均受到以美国和核心的发达国家集团的干涉乃至支配,正是因为发达国家长期压迫中巴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害怕以及阻扰中巴提高经济、技术的发展,结果导致中巴的生产力水平(在保护版权、专利乃至意识形态等诸多名义下)被人为压制在一个较不发达的水平上,最后导致中巴只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进行激烈的竞争,而无法通过各自发展高新技术来规避这种简单粗暴式的竞争。此外,发达国家通过其对中巴某些资源的控制对中巴之间的合作进行各种干扰和破坏活动,比如在铁矿石的问题上,尽管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名字里有“巴西”二字,但是该公司完全就不受巴西人的控制,根本就是一家美国人控制的公司,结果在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问题上,淡水河谷公司反而还平添了一个破坏中巴关系的功能。
2011年2月2日参考消息
《埃及动荡或将打乱中东大棋局》,俄新社莫斯科1月31日电,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网站1月31日报道,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31日报道,香港亚洲时报在线2月1日文章,德国《星期日世界报》1月30日报道,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网站1月31日报道,韩国《朝鲜日报》2月1日报道,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月31日文章。在阿拉伯世界动荡的结果产生前,我们首先要面对的是这个动荡过程本身。有以色列媒体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不利于美国在该地区促成反伊朗的统一战线,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正是目前这个阿拉伯世界的存在导致了美国迟迟无法下决心攻打伊朗。以埃及、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的确与美国有着比较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的话,这些国家的政权是不可能如此稳定的。然而,对美国而言,埃及等国的政权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实力的既得利益集团了,换言之,这些政权已经越来越不听美国指挥了,尤其不会为了美国的利益而牺牲它们自己的既得利益了。
在侵略伊朗的问题上,美国考虑的是如何能够通过侵占伊朗所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来达到维持其世界霸权的目标,然而,阿拉伯国家考虑的则是如何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获益,至少不能因此反受其害,把已经到手的利益再给吐出去。很不巧的是,阿拉伯世界从美国的西方盟友的身上,主要以英国为代表,看到了美国在侵占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后只顾自己,不顾盟友的恶劣形像,而且,更加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伊朗也被美国侵占了,那么随着反伊朗统一战线的功成身退,这些阿拉伯国家很可能会落得一个鸟尽弓藏的下场。除非美国能够塑造出一个除伊朗之外的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敌人来让阿拉伯世界相信其不会被美国出卖,尽管以色列就是这么一个很好的角色,但是,鉴于美以关系之紧密,谁也不会相信美国会为了团结阿拉伯世界而牺牲以色列的利益,因此,从利害两个方面考虑的结果都无法让阿拉伯世界真心实意地支持美国去侵占伊朗。
也正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在支持美国侵占伊朗的问题上表现得不够给力,主要表现在阿拉伯世界在巴以问题上一直与美以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导致美国总是怀有对后方不稳的疑虑,特别是害怕在其久攻伊朗不下的情况下,如果阿拉伯世界突然发动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的话,那么美国恐怕会陷入首尾难顾的危险境地。再说了,美国侵占伊拉克和阿富汗乃至伊朗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霸权,如果侵略行动本身反过来会损害其维护霸权的努力的话,那么这个侵略行动本身就应该被搁置,如果说美国在发动侵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时对此还理解不够的话,那么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战争教训,美国自然也会或多或少地吸取一些教训,至少在发动侵略战争前会表现得更加谨慎(当然,在发动战争后会表现得更加疯狂和孤注一掷)。
因此,无论从美国还需要利用伊朗核问题来和世界其他大国进行讨价还价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美国还需要利用伊朗的威慑能力来要胁以色列及犹太资本的角度来讲,把伊朗核问题暂时搁置在那里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并且,为了促使以色列方面能够更好的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那么在发动侵略伊朗的战争前,先通过瓦解阿拉伯世界的既得利益集团,然后扶植起听命于美国的新政权(很可能存在美欧互相争夺对这些新政权的主导权的斗争)——以防其在美国侵略伊朗的时候发动针对以色列的战争,这对美以双方而言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等到阿拉伯世界没有了可以组织起来发动针对以色列的战争的条件后(也就是美国将阿拉伯世界在暂缓进攻伊朗这件事情上的统一战线瓦解后),那么美国在发动侵略伊朗的战争时就能够得到以色列方面的全力配合了,而且,即使战后美国因“战不胜”而不得不再启战略收缩计划的话,那么也不会再受到以色列(特别是犹太资本)的阻扰了(当然,还有一个土耳其问题需要解决)。
不过,有很多媒体都认为在这场阿拉伯世界的政变运动中,很可能在政变后出现一个反以色列的同盟,并且由此得出结论来说,阿拉伯世界的动荡并不有利于以色列,反而还有利于伊朗等等。持这种观点者实际上是只看到了阿以对立本身,而没有看到导致阿以之所以会长期处于对立状态的来自外部的干涉因素,事实上,阿以对立从一开始就是来自外部的旧殖民主义势力一手制造的产物。而且,从经济角度来说,由于阿以双方的经济都严重依赖外贸,经济独立性很差,因此这种生存方式导致了它们必然会受到外部势力的强大作用。这也就是说,在目前的这种生存方式下,只要阿以问题的外部干涉力量不消失,那么阿以的对立问题也就不会被解决,换言之,在阿以对立的过程中,一方利益的受损必然导致另一方面利益的增加,在此,由社会政治动荡而产生的阿拉伯世界的涣散局面必然使以色列受益。至于阿拉伯世界能否在这场大动荡后组织起一个有力量的政权,那么则要看干涉阿以问题的外部力量是否消失了,而这些外部力量能否消失的关键则在于外部力量之间是否会进行直接的激烈冲突,以至于无暇顾及阿以问题了。
2011年2月3日参考消息
《俄邀韩企开发日俄争议岛屿》,日本产经新闻》2月2日报道。俄罗斯通过吸引第三国企业参与开发南千岛群岛的意图不仅在于日媒所说的使其对日本所谓的北方领土的实际统治既定事实化,而且还在于通过这次创造新的既得利益的行为来分化瓦解西方阵营,准确的说是给西方阵营内部添加一个新的利益冲突点。当然,如果只是邀请韩国参与开发的话,那么恐怕还不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最好是能够把美欧拉进来一起开发。尽管俄罗斯离加入世贸组织已经很近了,但是,由于存在格鲁吉亚等问题,即使没有美国的明确的阻扰,俄罗斯恐怕也很难顺利加入。因此,在俄罗斯的传统的非重点地区——远东地区——开辟一个特区来带动俄罗斯东部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俄罗斯的经济平衡和人口增长,而且也有利于扩大俄罗斯的战略纵深,正如中国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来扩大自己的战略纵深一样,俄罗斯的东部大开发计划也有同样的意义。
《三大评级机构下调埃及信用等级》,美联社开罗2月1日电。美国的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一致下调了埃及的信用评级,并且警告说在未来3个月内埃及的信用评级可能再次降低。这样一来,正如美联社所说的那样,埃及获得强劲经济增长的希望破灭了。当然,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的那样,以埃及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出现这样的动的局面恰恰是符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集团的利益的。先制造动乱,后下调信用评级,配合得非常紧密。
2011年2月4日参考消息
《菅直人支持率再次跌破三成》,路透社东京2月3日电。就小泽一郎的腐败丑闻一事来说,按所谓的民主教义来说,菅直人原本可以通过惩治小泽来获得更多的选民支持,然而,政治现实显然和民主教义是很不一样的,如果菅直人把小泽赶出了民主党,那么随着小泽一派的出走,民主党的票源也就必然大幅度减少,届时,菅直人就不可能再坐在首相位子上面了。因此,从表面上来看,或许是因为菅直人在处理小泽腐败一事上不够果断,所以才会导致菅直人的支持率不断下跌,然而,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民主党内部很不团结,所以才会导致其执政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民主党无法顺利推行改革计划以降低日本政府的运营成本,换言之,也正是因为日本民主党政府无法及早履行日本垄断资本布置给它的任务,所以才会导致菅直人的支持率不断下滑。也正是因为民主党内部的不团结,从而使得它的执政能力严重下滑,因此才让之前下台的自民党看到了重新上台执政——再次充当日本垄断资本前台——的机会。此外,日本民主党内部的不团结局面不仅已经对日本垄断资本的统治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也会对美国——这个日本的太上皇——在日本推行的涉及一系列国际战略问题的政策产生不小的干扰。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对深处危机中的美国和日本垄断资本而言,它们都需要一个具有非常强大执行力的日本政府,但问题恰恰就在于日本政府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日本国内都很缺乏执行力。在国际上,日本由于是二战的战败国,不但被美国军事殖民着,而且身处世界三个主要大国的包夹之中,根本没有什么战略空间可以拓展,日本对四周空间的任何觊觎都可能反过来给它自己带来杀生之祸,事实上,日本除了靠牢美国对其他国家狐假虎威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国际政治话语权,当然,日本经济很发达,占有外国资源的本事也是首屈一指的,但是,由于日本缺少保护这些它名下的海外资源的能力,因此,即使占得再多,也不可能在危机时期给日本提供什么支援。就日本国内而言,日本是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封建色彩不仅仅表现在日本天皇的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日本政治势力的地方色彩特别浓厚,尽管没有了军事割据,但是却存在明显的政治割据,而由这种割据产生的日本政治格局在形式上的分裂——在危机时期——就会产生实质上的对立,从而使得日本的垄断资本很难协调这些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随之反过来损害垄断资本自身的政治利益。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那就是因为军国主义是日本国内的政治割据势力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后,日本垄断资本向外转嫁这一矛盾的手段,而一个军事化的政府的政治执行力自然是非常高的。因此,深处危机下的日本自然有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可能性。只不过,在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变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条件是有一个可以向外转嫁危机的方向。因此,我们看到,近一个时期一来,日本内部尽管在不断的更替政府,但是与之相伴的是日本在不断地寻找可以向外转嫁危机的方向。可以这么说,这个尝试绕了日本周边一圈又一圈,而且还在绕,或许只能这么说,日本一直在等待可以出击的时机和对象,只要周边有哪一个国家稍微显得软弱一点的话,那么日本很可能的就会把客气当福气,然后蹬鼻子上脸,凶相毕露,我们已经在钓鱼岛问题上见识过日本的这副嘴脸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只有在对外扩张中获得了实际的好处后才会反过头来进一步强化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色彩,反之,如果日本在目前的状况下无法实现对外扩张的意图的话,那么只会将矛盾憋在日本国内解决,也就是说,日本国内的政治动荡就会一直这么持续下去,直至政治危机演变为日本垄断资本之间的危机,而在这个演变过程所能释放出的能量正是美国目前急需的,换言之,美国下调日本主权债务信用评级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引爆日本垄断资本集团内部的危机,尽管美国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危险。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